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系列方394
馬墜傷損,內(nèi)有瘀血,筋骨疼痛,腹中(疒丂)刺不可忍
敗蒲散
【處方】 敗蒲1握(細銼),舊麻甑帶1握(細銼),亂發(fā)1雞子大(燒灰),當歸1兩(銼,微炒),赤芍藥半兩,桂心半兩,桃仁49枚(湯浸,去皮尖雙仁,微炒)。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馬墜傷損,內(nèi)有瘀血,筋骨疼痛,腹中(疒丂)刺不可忍。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小盞,酒1小盞,煎至1盞,去滓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六十七
 
 
 
 
 
 
 
 
 
傷折內(nèi)損,瘀血不散。婦人因血澀內(nèi)瘀不散,疼痛者
敗蒲散
【別名】 敗蒲湯
【處方】 敗蒲1兩半(燒灰),牡丹1兩,當歸1兩(銼,微炒),芎1兩,赤芍藥1兩,豉心1合,蒲黃半兩,生干地黃1兩,川樸消1兩,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傷折內(nèi)損,瘀血不散。婦人因血澀內(nèi)瘀不散,疼痛者。
【用法用量】 敗蒲湯(《圣濟總錄》卷一四四)?!妒備洝繁痉接梅ǎ好糠X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入地黃汁一合,樸消一錢匕,溫服,一日三次。
【摘錄】 《圣惠》卷六十七
 
 
 
 
 
 
 
 
汗癥
炎炎夏日,酷暑難耐,稍微活動便汗流浹背,這是人體的正常現(xiàn)象,但若是出汗過多,就有可能提示身體健康出了問題。有人不以為然:出汗不是好事嗎?出汗能排毒,出汗是新陳代謝好??!
 但事實并非如此。 請看下面的病例:
醫(yī) 
王某某,女,62歲。因汗出浸衣1月,伴乏力就診?;颊咂剿伢w健,每日輕度運動半小時以上,2月前因誤診肺炎入院,抗生素輸液治療,療程結(jié)束后,即出現(xiàn)雙腿發(fā)軟,易疲乏,自汗。汗出量多,能浸透衣服,活動后汗出尤甚,夜間汗出如故??诟煽?,喜飲溫水。寐欠安,飲食、二便皆可。舌苔薄白,舌胖有齒痕,脈芤大,沉取無力。
 
中醫(yī)的汗證是指人體陰陽失調(diào),營衛(wèi)不和,腠理開合不利,津液外泄,致使全身或局部非正常出汗的一類病證。時時汗出,動輒尤甚者為自汗;睡中汗出、醒來即止者為盜汗。此病例中的患者疾病就屬于中醫(yī)汗證的范疇。
汗為心之液,精氣之所化,不可過泄,病久則可見氣陰兩虛、陰陽兩虛及虛實錯雜之證。汗證的病因病機,一是久病體虛,氣、血、陰、陽虧損,氣虛衛(wèi)外失固,陽虛腠理不密,或者陰血不足,虛熱內(nèi)擾,兩者均可導(dǎo)致津液外泄為汗;二是邪熱偏盛,邪熱郁蒸,津液外泄為汗。
該患者陽虛不能衛(wèi)外,汗液易泄,遂成多汗,擬補氣固表為治。本案以玉屏風(fēng)散合牡蠣散為主方,治療表虛不同,用之多驗。
 
黃芪30g、黨參10g、炒白術(shù)10g、防風(fēng)10g、浮小麥30g、生牡蠣30g、五味子10g、酸棗仁10g、合歡花10g、生地黃30g、茯苓10g、五味子10g、炙甘草6g。
7劑服藥后,汗出明顯好轉(zhuǎn);原方化裁,再7劑后,汗?jié)u止,疲乏減輕;后14劑以資鞏固,遂完全恢復(fù),活動如常。
醫(yī)者按語
中醫(yī)的汗證,在西醫(yī)疾病中多見于自主神經(jīng)功能紊亂、更年期綜合征、結(jié)核病及膠原性疾患等。西醫(yī)對于大多數(shù)汗證患者無針對性治療方法。中醫(yī)臨床汗證中,辨證以虛證多見,例如久病或者攻伐太過(抗生素、化療藥、手術(shù)后等),出現(xiàn)陽虛、氣虛為主者;或者女性更年期出現(xiàn)陰虛為主,治予益氣溫陽或養(yǎng)陰生津,參用固表斂汗之法。如屬實證,多為肝火、濕熱,須用清肝泄熱、化濕和營之法。如有虛實夾雜,當兼顧治療。
 
 
 
 
 
【民間醫(yī)方】益母草黃芪治慢性腎炎
益母草30克,黃芪20克,當歸20克,黨參15克,川芎12克,紅花12克。水煎服,每日1劑,連續(xù)服用。補虛固本,活血化瘀,解毒祛邪。主治慢性腎炎。每周尿檢1次,連續(xù)3次皆陰性者,可改湯劑為丸或散劑,維持用藥26個月以鞏固療效。若脾腎陽虛者,加茯苓18克,山萸肉、菟絲子各15克,白術(shù)12克,肉桂6;肺脾氣虛者,加山藥20克,升麻12;肝腎陰虛者,加旱蓮草20;女貞子、龜版、山萸者,肉各15;氣陰兩虛者,加玄參、生地、麥冬、黃精各15;急性發(fā)作者,加白茅根25克,公英、二花、板藍根各15;尿少而見腫者,加薏仁、車前子各15克,豬苓、澤瀉各12克,大腹皮10克,高血壓者,加夏枯草30克,生牡蠣20克,白芍、菊花各15克。
 
 
 
 
 
 
 
 
怪三貼
蝮蛇150g 乳香100g、三七100g、冬蟲夏草10g、生草烏10g、土鱉蟲12.5g.貼后,頸肩腰腿關(guān)節(jié)疼痛感全部消失,可自由活動,不在受限身體靈活,可握緊拳頭,盤腿,上下樓小跑,健步如飛,使用此法治療風(fēng)濕骨病而且療效奇特只需3副,藥到病除,價格便宜,安全無副作用,命名為黃老怪\"怪三貼\"
 如果您是久治不愈頸椎病、肩周炎、腰間盤突出、風(fēng)濕、類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炎、骨質(zhì)增生、骨刺、等癥患者,不妨試一下\"怪三貼\",的神奇療效.
 
 
 
 
 
 
 
 
金瘡弓弩所中,筋急屈伸不得
敗弩散
【處方】 干地黃10分,干棗3枚,杜仲2分,當歸4分,附子4分(炮),故敗弩筋(燒灰)5分。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金瘡弓弩所中,筋急屈伸不得。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溫酒送下,日31服。
【摘錄】 《鬼遺》卷二
 
 
 
 
 
 
 
 
 
金刃弓弩所中,筋急不得屈伸
敗弩筋散
【別名】 敗弩箭散、地黃散
【處方】 敗弩筋(燒作灰)半兩,秦艽(去苗土)半兩,熟干地黃(焙)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大棗3個(取肉,焙),杜仲(去粗皮,炙)半兩,當歸(切,焙)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金刃弓弩所中,筋急不得屈伸。
【用法用量】 敗弩箭散、地黃散(《普濟方》卷三二)。
【摘錄】 《圣濟總錄》卷一三九
 
 
 
 
 
 
 
 
 
產(chǎn)后惡露下不絕
敗醬飲
【處方】 敗醬半兩,當歸(切,焙)半兩,芍藥半兩,芎半兩,竹茹1兩,生干地黃(焙干)1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產(chǎn)后惡露下不絕。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13次。
【摘錄】 《圣濟總錄》卷一六一
 
 
 
 
 
 
 
慢性白血病
【療效】 益氣養(yǎng)血,滋補肝腎,活血化瘀
【藥方】當歸12克, 川芎10克, 丹皮9克, 五靈脂10克, 枸杞子12克, 淮山18克,熟地20克, 山萸肉12克, 麥冬18克, 木香8克, 黃芪30克, 柴胡9克。
【加減】
(1)有紫癜出現(xiàn),加茜草根15克, 白芨12克, 仙鶴草30克,
(2)淋巴結(jié)腫大者,加山慈菇15克, 法夏12克, 貓爪草25克,
(3)伴有發(fā)燒者去當歸克,川芎克,熟地克,加半邊蓮20克, 半枝蓮20克, 柴胡9克,
(4)貧血者,加紫河車6(沖服)桑椹15克, 阿膠10(烊化)。
 
 
 
 
 
 
 
 
柴桂溫膽定志湯
柴胡、黃芩、桂枝、赤白芍、半夏、生姜、陳皮、枳殼、竹茹各10g、茯苓20g,人參5g,菖蒲6g,遠志10g、大棗5枚,炙甘草6g
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劑。
服至癥狀控制后,以太子參10g易人參,去菖蒲、遠志,桂枝減量,隔日1劑,繼服23周停藥。
本方與多慮平聯(lián)用,如因服多慮平而見口干、便秘、視力模糊者,可分別酌加天花粉、全瓜蔞、草決明等。
西藥用多慮平(Doxepinum),該藥是抗抑郁藥中副作用較小者,但單用時作用弱,對重癥患者見效慢、療效差。與中藥聯(lián)用后,從最小劑量25mg/d開始,每日增加25mg,增至150mg/d時則不再增量,分3次口服。
服至癥狀控制后,繼服23周開始減量。每減25mg保持57天,減至12.525mg/d時,再維持23周。
 
 
 
 
 
 
 
三叉神經(jīng)痛
西醫(yī)認為三叉神經(jīng)痛除非手術(shù),否則很難治愈,但手術(shù)有面癱的危險。后來想,六神丸化開后點在牙床上能治療牙痛,為何不依照這個思路試試呢?我突發(fā)奇想:把藥放到耳朵里試試。奇跡發(fā)生了。那天晚上睡得很香,整晚都沒再疼。
 方法:每晚睡前,將一小管六神丸藥粒倒在3cm見方的紗布上,將其包好,用線系緊,并留出約5cm長的線,塞入患側(cè)耳孔內(nèi)。一般當晚即可見效。第1周,每天換1次藥。1周后,可視病情變化,2~3天換1次藥。
 三叉神經(jīng)痛也有寒熱之分。風(fēng)寒阻絡(luò)者,還要配合口服都梁丸、化瘀丸、天麻丸;肝火上逆者,應(yīng)口服龍膽瀉肝丸、天麻丸等。治療期間要注意休息,不可疲勞。
 
 
 
 
 
 
 
 
瓜蔞瀉心湯
【配方】瓜蔞3060克,白芍15克,梔子15克,枳實15克,郁金12克,竹瀝10毫升(兌入),大黃10克,橘紅10克,柴胡10克,菖蒲10克,制南星10克,姜半夏10克,黃連610克,甘草3克。
【功能】舒肝解郁,清心化痰。
【主治】
精神分裂癥,煩躁不安,多語善疑,或哭笑無常,夜不安寐,或尿黃便秘,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或滑數(shù)。
【用法用量】每日一劑,水煎,分2次溫服。
【方解】
1.柴胡、枳實疏肝解郁,二藥升降相合,更加郁金、白芍,共理氣機;
2.大黃苦寒降瀉導(dǎo)痰火下行;
3.竹瀝豁痰利竅,更以梔子、黃連直清心肝之火;
4.瓜蔞、南星、半夏、橘紅寬胸利氣,化痰散結(jié);
5.諸藥合用,疏肝解郁,清心化痰,痰火一清,則心神自安。
【加減】
1.口渴喜飲者:加知母15克;
2.失眠重者:加朱砂研細沖服1克;
3.狂躁不安便秘者:加礞石1015克。
【特別說明】
肝主疏泄而喜條達,心主神明而惡熱。若所愿不遂憂郁悲怒,肝氣郁滯,郁久化火,灼津生痰。痰、氣、火三相結(jié),母病及子,擾亂心神,則精神失常,遂成是癥。治當疏肝理氣,清心瀉火,滌痰開竅,安神定志。
本方系調(diào)治情志病的常用經(jīng)驗方,對悲怒郁結(jié),或因高考落榜,或戀愛失意等情志不遂的青年患者奏效甚捷,輔以心理啟示,勸說開導(dǎo),效果更好。
 
 
 
 
 
 
 
 
產(chǎn)后惡血結(jié)聚,血氣沖心,暈悶垂死
敗醬湯
【別名】 敗醬飲
【處方】 敗醬1兩,羌活(去蘆頭)1兩,當歸(微炙,切)1兩,芍藥1兩,芎1兩,瞿麥(用穗子)1兩,枳殼(去瓤,麩炒黃)3分,桂(去粗皮)3分,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黃色)30枚。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產(chǎn)后惡血結(jié)聚,血氣沖心,暈悶垂死。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6分,去滓,下馬牙消末半錢匕,更煎數(shù)沸,空心溫服,相次再服。利2-3行,惡血下為效。
【摘錄】 《圣濟總錄》卷一六
 
 
 
 
 
 
產(chǎn)后疹痛引腰腹,如錐刀所刺
敗醬湯
【處方】 敗醬3兩。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產(chǎn)后疹痛引腰腹,如錐刀所刺。
【用法用量】 以水4升,酒2升,微水煎取2升,食前適寒溫服7合,13次。
【摘錄】 《千金翼》卷六
 
 
 
 
 
 
 
 
 
產(chǎn)后惡血結(jié)聚,血氣沖心,暈悶垂死
敗醬湯
【別名】 敗醬飲
【處方】 敗醬1兩,羌活(去蘆頭)1兩,當歸(微炙,切)1兩,芍藥1兩,芎1兩,瞿麥(用穗子)1兩,枳殼(去瓤,麩炒黃)3分,桂(去粗皮)3分,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黃色)30枚。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產(chǎn)后惡血結(jié)聚,血氣沖心,暈悶垂死。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6分,去滓,下馬牙消末半錢匕,更煎數(shù)沸,空心溫服,相次再服。利2-3行,惡血下為效。
【摘錄】 《圣濟總錄》卷一六
 
 
 
 
 
 
 
 
 
附骨疽
敗醬湯
【處方】 敗醬2兩,大黃(銼,炒)1兩,桃仁2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附骨疽。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先取皂莢刺1兩,銼碎,以水2盞,煎至1盞半,漉出,下藥及樸消1錢,同煎至8分,去滓,空心溫服。
【摘錄】 《圣濟總錄》卷一二九
 
 
 
 
 
 
產(chǎn)后疹痛引腰腹,如錐刀所刺
敗醬湯
【處方】 敗醬3兩。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產(chǎn)后疹痛引腰腹,如錐刀所刺。
【用法用量】 以水4升,酒2升,微水煎取2升,食前適寒溫服7合,13次。
【摘錄】 《千金翼》卷六
 
 
 
 
 
 
 
 
 
產(chǎn)后惡露不盡,血氣沖心,悶絕
敗醬散
【處方】 敗醬3分,琥珀3分,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當歸3分(銼,微炒),桂心3分,赤芍藥3分,赤鯉魚鱗2兩(燒灰),亂發(fā)2兩(燒灰),釜底墨2兩,麝香2兩(細研)。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產(chǎn)后惡露不盡,血氣沖心,悶絕。
【用法用量】 每服2錢,炒生姜酒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八十
 
 
 
 
 
 
 
產(chǎn)后惡血攻心腹,(疒丂)痛
敗醬散
【處方】 敗醬3分,牡丹半兩,桂心3分,劉寄奴3分,木香半兩,芎半兩。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產(chǎn)后惡血攻心腹,(疒丂)痛。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次入酒1小盞,更煎3-5沸,去滓,分2次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八十
 
 
 
 
 
 
 
產(chǎn)后血氣攻注,腰痛,痛引腹中,如錐刀所刺
敗醬散
【處方】 敗醬1兩,桂心1兩,芎1兩,當歸1兩(銼,微炒),延胡索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產(chǎn)后血氣攻注,腰痛,痛引腹中,如錐刀所刺。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5分,次入酒2合,更煎2-3沸,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 《圣惠》卷七十九
 
 
 
 
 
 
 
半身不遂
這是在洛陽龍門石窟發(fā)現(xiàn)的唐時古方。經(jīng)現(xiàn)代醫(yī)學(xué)臨床證實:該方內(nèi)修神經(jīng),外壯筋骨,對于各種原因引起的半身不遂,手腳麻木,誰用誰好,百治百效!
血竭50克、全蝎、地龍、土鱉蟲、人參、桂枝、藏紅花各40克、乳香、沒藥各20克、川牛膝80克,制川烏400克,
11味研磨成粉,用水泛丸、只需每天2次、每次2丸,手腳麻木30天就能緩解,半身不遂百天即可痊愈!
 
 
 
 
 
 
 
眩暈
張先生,28歲,在西安工作,201893日第一次來診時,未說病情先述淵源,說是自己的一個發(fā)小同學(xué)推薦來的。張先生頭暈頭悶身上肌肉跳動1年多,嚴重影響工作和正常生活,在全國各地多處求醫(yī)服藥未果,他的一個發(fā)小現(xiàn)在在甘肅中醫(yī)藥大學(xué)上中醫(yī)研究生,知道了以后給他開了真武湯的原方,服用之后癥狀有改善,但是在服用一個月之后告訴他:因為對下一步的治療拿不準,不敢再繼續(xù)開方了,并推薦其在西安找我診治??淘\:面黃,頭暈頭沉重1年余,身上肉跳動。走路不穩(wěn),心前區(qū)不適,食亢,反復(fù)感冒,怕冷,大便不成形,舌淡紅脈數(shù)。此真武湯證之外,尚有心下有支飲,其人苦冒眩的澤瀉湯證,另外兼有外受風(fēng)邪,心陽虛等證,用真武湯合澤瀉湯加減,5劑。制附片15克,茯苓15克,白術(shù)15克,白芍15克,生姜30克,生曬參10克,澤瀉30克,桂枝10克,荷葉20克,山藥30克,石膏30克,防風(fēng)10克,天麻15克,葛根30克,蒼術(shù)15克。
 201898號第二診:患者自述諸癥都有改善,舌淡紅脈沉。繼續(xù)沿用上方,并做微調(diào)。制附片加到30克,防風(fēng)加到20克,加肉桂10克,14劑。
 2018108日第三診:頭悶頭脹減輕70%,走路多時會加重,走路不穩(wěn)消失。服藥期間未再感冒,停藥后感冒一次。肌肉跳動,脫發(fā),多夢,食亢,胸前區(qū)不適。謂學(xué)生曰:整體說來病情在逐步好轉(zhuǎn),這里我的一個思路就是合方。醫(yī)圣仲景用藥精煉,組方嚴謹,為后世立圭臬,建法度。臨床上遇到的病情往往是復(fù)雜的,這個時候如果墨守成規(guī)只用一個方子,甚至是套用一個方子,就不行了。他初診來的時候,我就是看準了病在好幾個方面,既有陽虛水泛,也有痰飲流動,還有外感風(fēng)邪,心陽虛等,反復(fù)感冒就提示還有營衛(wèi)不合的問題,所以用了真武湯,合了澤瀉湯、苓桂術(shù)甘湯、桂枝湯,這5個方子是把藥都用齊的,從另一個角度說,有時候用一個方子里的一味藥,就代表了合用這個方子,這是取其方意。比如說山藥,就是取薯蕷丸之意,補虛祛風(fēng)。而且我們看用了五六個方子,藥還不多,這就是用經(jīng)方的奧妙。他這次反復(fù)強調(diào)了胸前區(qū)不適,這是心下悸的一種表現(xiàn),把桂枝加到15克,茯苓加到30克,14劑。
 2018118日第四診,取藥14劑。
 2018128日第五診,患者自述一年多來的各種難受,頭暈頭頂脹及肌肉跳動減輕80%,整個人就像換了個人。舌淡胖脈沉。謂學(xué)生曰:看病就像打仗,打仗不只是會沖鋒陷陣,還要會撤退,就算是仗打贏了也不是轉(zhuǎn)身就回那么簡單,殘余敵人反撲上來怎么辦?其他力量趁虛而入怎么辦?自亂陣腳怎么辦?所以怎么撤退也是一門學(xué)問。他目前雖然已經(jīng)好很多了,但是葉天士講溫病的時候說:爐煙雖息,灰中有火。這里也是這個意思,沖上去容易,怎么撤下來才更考驗軍事指揮官的能力。真武湯合澤瀉湯作為基本方繼續(xù)用,另外還用苓桂術(shù)甘湯,心陽虛就用桂枝甘草湯。4個方子合八味藥:澤瀉30克,白術(shù)12克,桂枝15克,茯苓30克,白芍12克,制附片15克,生姜18克,炙甘草18克,14劑。
 2019110日是第六診:已愈90%,上方不變,14劑,清掃戰(zhàn)場以固戰(zhàn)果。
 張先生2019713日來,謂:余患疾遍訪名醫(yī),服百藥無效。至王公處辨證精準,擬方嚴謹,疾患逐愈。送我一副書法作品《仲景遺風(fēng)》。意境高遠,用語精當,我喜歡。如果說華佗再世,我就不好意思在這里顯花了。當然,沒有文字注解,詳述緣由,我也不便放在這里。情景交融,義理兼通,筆力老到,賞心悅目。
西方醫(yī)圣希波克拉底曾經(jīng)說過,有時候認識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比認識他患什么病還重要。我雖然沒看出這個小伙子如此有文化,但他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造詣,也是他頑疾獲愈的一個因素。即我常說的:難病沒有絕奇方,患者精明醫(yī)好當。假如他急功近利,見異思遷,雖司命無奈之何。
 
 
 
 
 
 
 
 
消斑湯治療黃褐斑
炙黃芪15-18克、黨參9-12克、當歸9-15克、赤芍9-15克、炒白術(shù)9-12克、茯苓9-12克、川芎 9-12克、生地9-12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大棗10枚、甘草6克。水煎服。功能理氣健脾,活血祛瘀。主治黃褐斑。胸脅脹悶者,加郁金9-12克、元胡9-12克、柴胡9克、陳皮6克; 形寒怕冷者,加附子6克、肉桂6克。
 
 
 
 
 
 
 
 
 
產(chǎn)后沖任脈虛,蓄泄無權(quán),血露日久不止,脈虛數(shù)
敗醬草散
【處方】 敗醬草3兩(炒黑),炒生地5兩,當歸身3兩(醋炒),小川芎1兩,白芍藥2兩(炒),川續(xù)斷3兩(炒灰),甜竹茹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產(chǎn)后沖任脈虛,蓄泄無權(quán),血露日久不止,脈虛數(shù)。
【用法用量】 每服5錢,水煎,去滓溫服。
【各家論述】 生地滋血涼血,炒松能止暗滲之血;當歸養(yǎng)血榮經(jīng),醋炒能歸經(jīng)絡(luò)之血;小川芎入血海以升陽,白芍藥斂陰血以止漏;敗醬草瀉熱涼血,炒黑亦能止血;川續(xù)斷補經(jīng)續(xù)絕,炒黑亦能止漏;甜竹茹清肝膽以解陽明之郁熱也。為散水煎,使經(jīng)血內(nèi)充,則沖任完固而血無妄行之患,安有血露之日久不止乎!
【摘錄】 《醫(yī)略六書》卷三十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醫(yī)方賞析】補血湯
汗。止汗散 。人參6克 當歸6克 熟地5克 麻黃根1.5克 黃連1.5克(酒炒)浮小麥1大撮 棗1枚 。益氣養(yǎng)血,固表止汗。治產(chǎn)后盜汗。2、牡蠣22.5克 白術(shù)30克 白芷10.5克 甘草9克 防風(fēng)15克 。諸虛不足,汗出不止。
補氣養(yǎng)血湯
遇到高血壓【陳士鐸養(yǎng)筋湯+黃煌生血湯+當歸補血湯+鉤藤(重用120g)】
紅花桃仁湯
補氣養(yǎng)血湯的功效與作用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