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系列方418
圣散子
【方源】:《蘇沈良方》
【組成】:肉豆蔻9克,豬苓15克,石菖蒲15克,高良姜15克,獨活15克,炮附子15克,麻黃15克,厚樸15克,藁本15克,芍藥15克,枳殼15克,柴胡15克,澤瀉15克,白術(shù)15克,細辛15克,防風15克,藿香15克,姜半夏15克,茯苓15克,炙甘草30克。
【用法】:上藥研末,每次15克,水煎服。亦可用飲片煎服,各藥用量按常規(guī)劑量。
【功效】:功能疏表發(fā)汗,辟疫祛邪。
【主治】:表里兩感,衛(wèi)陽郁閉,高熱無汗,不進飲食;或感犯時疫,神昏詹狂,病情危篤者。
【方解】:臨床應(yīng)用以傷寒濕疫見發(fā)熱、無汗、飲食不振、或神昏、寒顫肢厥、苔白脈緊等,為其辯證要點。主要用于治療外邪郁閉,表里不解之癥。本方用麻黃、細辛、獨活、防風疏散表邪,泄越衛(wèi)陽;輔以附子、高良姜、鼓動陽氣,使邪從汗解;半夏、藿香、豆蔻、枳殼,疏理氣機,宣暢膜原,使邪有出路;用藥繁而不亂,多而不雜,主其配伍特點。
本方辛溫燥熱,大實熱火熱盛津傷者,不宜采用。即使藥癥相當,也應(yīng)中病即止,或減其制,不可長期服用。
 
 
 
 
 
 
 
傷寒百合病,久不愈,大小便澀,腹?jié)M微喘,時復痰逆,不下食
半夏散
【處方】 半夏1兩(湯洗7遍去滑),人參半兩(去蘆頭),木香3分,枳實半兩(麩炒微黃),木通半兩(銼),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杏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百合1兩,桑根白皮3分(銼)。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傷寒百合病,久不愈,大小便澀,腹?jié)M微喘,時復痰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十三
 
 
 
 
 
傷寒不經(jīng)發(fā)汗后成狐惑,下利,腹中愊堅,干嘔腸鳴
半夏散
【處方】 半夏1兩(湯洗7遍去滑),黃芩3分,人參3分(去蘆頭),干姜3分(炮裂,銼),黃連3分(去須,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傷寒不經(jīng)發(fā)汗后成狐惑,下利,腹中愊堅,干嘔腸鳴。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十三
 
 
 
 
 
 
 
 
 
傷寒后脾胃不和,不思食飲,心膈痰逆
半夏散
【處方】 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白術(shù)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高良姜半兩(銼),桂心半兩,人參3分(去蘆頭)。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傷寒后脾胃不和,不思食飲,心膈痰逆。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2個,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十三
 
 
 
 
 
 
 
羌活勝濕湯
【方源】:《內(nèi)外傷辯或論》
【組成】:羌活6克,獨活6克,藁本3克,防風3克,炙甘草3克,川芎3克,蔓荊子2克。
【用法】:上?咀,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空心食前。如身重腰沉沉然,經(jīng)中有寒濕也,加酒洗漢防己五分,輕者附子五分,重者川烏五分。現(xiàn)代用法:按原方比例酌定用量,水煎服。
【功效】:祛風勝濕。
【主治】:風濕在表。癥見肩背痛不可回顧,頭痛身重,或腰背疼痛,難以轉(zhuǎn)側(cè),苔白脈浮。
【方解】:本方主癥為風濕在表。汗出當風,或久居濕地,風濕之邪,著于肌表,太陽經(jīng)輸不利,氣血不暢,故見頭痛身重,或腰背疼痛,難以轉(zhuǎn)側(cè),苔白脈浮。
方中羌活辛溫解表,祛濕散風,治上焦風濕,為太陽經(jīng)主藥;獨活祛風勝濕,長于治下焦風濕痹癥。二味配伍,能除周身上下風濕,舒通關(guān)節(jié),共為君藥。防風祛風除濕,潤而不燥;藁本發(fā)散風寒濕邪,為太陽經(jīng)風藥,善止巓頂痛。二藥助羌活、獨活祛風勝濕之力,為臣藥。川芎散血活血,蔓荊子祛風止痛,合為佐藥。甘草調(diào)和諸藥。
 
 
 
 
 
 
 
頭發(fā)花白實用秘驗方
頭發(fā)花白系指人到中年頭發(fā)由黑逐漸變白。
【驗方1 核桃木皮(取汁水)不拘多少。春季取核桃木皮,出汁水以器盛取,洗頭。
【驗方2 柏子仁、當歸各等份。上藥研粉,每次6克,蜂蜜水送服,每日3次。
【驗方3 南瓜藤取汁適量。剪斷南瓜藤,以清潔容器取其汁,蘸汁涂于頭上。
【驗方4 青木香適量。上藥煎水洗頭。
【驗方5 地骨皮、生地黃、覆盆子各500克。上藥搗篩為末,煉蜜和搗300500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次以溫酒下40丸,餐前服。
【驗方6 烏桕子適量。多取烏桕子壓出油,涂頭。
【驗方7 生麻油、蒲葦灰各適量。用鹽湯洗沐后,以生麻油和蒲葦灰敷之。
【驗方8 荊樹葉適量。以荊樹葉泡水洗發(fā),宜經(jīng)常用。
【驗方9 萵苣子、骨碎補各等份,生姜汁適量。萵苣子、骨碎補共研為細末,用生姜汁調(diào)勻,每日搽3遍。經(jīng)常涂擦。
【驗方10 菱葉1把。將菱葉洗凈煎湯去渣后用湯洗發(fā)。
 
 
 
 
 
 
 
十神湯
【方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川芎120克,炙甘草120克,麻黃120克,升麻120克,葛根420克,赤芍120克,白芷120克,陳皮120克,紫蘇120克,香附120克。
【用法】:上藥研為細末,每服9克,加生姜5片,水煎服;亦可改做湯劑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增減。
【功效】:發(fā)汗解表,理氣和中。
【主治】:用于風寒感冒,發(fā)熱惡寒,頭痛無汗,咳嗽鼻塞,胸脘滿悶或嘔吐不食者。
【方解】:本方中麻黃、紫蘇發(fā)汗解表以驅(qū)風寒,配以葛根、升麻、生姜宣散表邪;川芎祛風止痛,陳皮、香附理氣和中,配以赤芍、香附、陳皮調(diào)和氣血;炙甘草益氣和中,調(diào)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發(fā)汗解表,理氣和中之功效。
【加減】:如中滿氣實,加枳殼;發(fā)熱頭痛,加連須蔥白。
【按語】:本方以惡寒無汗、頭痛發(fā)熱、咳嗽鼻塞,胸隔滿悶為辯證要點。現(xiàn)代常用于治療感冒。如咳嗽喘氣,加杏仁、蘇子、半夏;鼻塞重,加辛夷、蒼耳子;腹脹加枳殼、厚樸;傷食,加雞內(nèi)金、炒六曲。
 
 
 
 
 
 
 
 
 
 
 
治貧血眩暈方
處方:黃芪30克,當歸6克。每日 1劑,水煎分3次空腹服,服用湯劑1 .個月后,改為散劑,散劑仍按黃芪與當歸51的比例,將中藥研成細粉,每次口服18克,13次,服l3個月。
主治:貧血導致的眩暈,中醫(yī)辨證為氣血虧虛型,癥見慢性起病,逐漸加重,頭暈?zāi)垦?,偶有視物旋轉(zhuǎn),面色淡白,神疲乏力,心悸失眠,舌淡苔薄自,脈弱。 劉盛杭
治貧血草藥方
1.香花崖豆藤30 克,土黨參30克,黃花稔30克。水煎服。每日1劑。
2.麥穗酢漿草10 克。當歸10克。水煎服.每日14
3.大血藤30克.小血藤9克.金櫻根 30克,黃精12克。石吊蘭15克。水煎服,每日1劑。男性加金沙藤12克.女性加天青地白草30克.白指甲花9克。
4.巖豆藤根30 克.五香血藤15克。泡酒服或燉肉服。
 
 
 
 
 
 
黃耆鱉甲飲治蓐勞
【名 稱】黃耆鱉甲飲
 【出 處】《醫(yī)略六書》卷三十
 【處 方】黃耆3(蜜炙),鱉甲3(醋炒),白芍1錢半(),當歸3錢,熟地5錢,山藥3錢,茯神2(去木),麥冬3(去心)
 【功能主冶】蓐勞,脈數(shù)軟弦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溫服。
 【各家論述】產(chǎn)后血氣虧損,肝陰虛乏,不能滋榮血室,故日晡潮熱,至夜尤甚,謂之蓐勞。熟地補陰以滋血室,黃耆補氣以生血脈;生鱉甲滋肝陰以散結(jié)氣,淮山藥補脾陰以益腎元;茯神定志,當歸養(yǎng)血榮經(jīng);白芍斂肝陰和血脈,麥冬潤肺燥,生津液也。水煎溫服,使血氣內(nèi)充,則肝陰自復,而陰得維陽,豈有潮熱夜甚之患乎?
 
 
 
 
 
 
 
祛疤痕
疤痕給患者帶來的是巨大的肉體痛苦和精神痛苦,尤其是留在身體比較明顯處(如面部、頸部)的疤痕。疤痕增生期幾乎讓患者苦不堪言。
而后的萎縮期又使患者皮膚面目全非,功能障礙,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自尊自信心造成了極大的身、心雙重障礙。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個老中醫(yī)用來去疤的中藥外敷方子,供大家參考。
【組方】:桔梗30克、土大黃30
【適應(yīng)癥】:外傷留下的疤痕、青春痘遺留的疤痕等。
【用法】:以上兩種中醫(yī)煎水,堅持每日涂擦患部。數(shù)十日后,瘢痕就會逐漸消退,恢復正常皮膚。
【醫(yī)理】:桔梗歸肺經(jīng),為舟楫(船和槳,一個是動力、一個是可漂浮向上)之藥,往外宣通,往上面走。土大黃歸大腸,往下走,既能活血化瘀,也能清熱解毒。土大黃的瀉下作用比大黃還要強,它們對瘢痕都有活化修復作用。
皮膚上會有瘢痕,就是因為皮膚表面那些敗濁之物,外不能發(fā)散于上,內(nèi)不能沉降于下。這些瘢痕就是一團垃圾,你要把它們代謝走,就要靠臟腑氣機的升降運動。
瘢痕在皮膚上留著不去,是因為它不升也不降,經(jīng)過桔梗一升,土大黃一降,桔梗一透發(fā),土大黃一疏通,那力量就相當大了。這小方里面,原來也蘊含著巨大的升降道理,治療這個小皮膚病,用的是這個升降道理,治療大病,還是用這個升降道理。
 
 
 
 
 
 
 
柴胡五苓散治療口干案
 患者,女,30余歲
 患者2018-12-27求診,主訴口干1周,刻下癥:精神一般,口干,喜飲,夜間小便多,胃納尚可,失眠,大便正常。舌淡苔白厚有津液,脈無。既往史半月前有服用阿膠等補品,平素脾胃尚弱。辨為三焦津液運行不暢,處方為小柴胡合五苓散。處方如下:柴胡15g,黃芩10g,姜半夏10g,黨參10g,生姜10g,大棗4枚,炒白術(shù)10g,桂枝5g,茯苓15g,澤瀉10g,豬苓5g 3副,水煎,每日1
服完3劑后,口干、小便多盡除,睡眠亦明顯好轉(zhuǎn)。
 按:舌苔加上口干、小便多辨為三焦津液運行不暢不,夜間小便多、失眠是為膀胱氣化失司,本案關(guān)鍵點在于發(fā)病前服用阿膠等滋膩補品過度,過度礙脾胃,使脾無以運化水濕,加之女性肝郁體制,使三焦津液運行受阻。故選用小柴胡調(diào)暢三焦津液,配以五苓散解除下焦蓄水癥。不用安神藥,而失眠亦好轉(zhuǎn),失眠實則是夜間小便多所致。
 
 
 
 
 
 
老人體虛痰多
咳吐不斷, 炒白術(shù)250 萊菔子500
共炒香為末,每餐一勺(15克左右),服完也就好得差不多了。
 
 
 
 
 
 
 
婦人小腹突發(fā)脹滿
B超顯示盆腔積液,小便正常,小茴香40克,煎煮20分鐘,取200ML,一次服下,矢氣連連,一次即愈。
 
 
 
 
 
 
 
 
氣上奔,胸中逆滿,喘息短氣,不得安臥,腹中冷氣,腸鳴相逐
半夏散
【處方】 半夏2兩(湯洗7遍去滑),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桂心1兩,人參1兩(去蘆頭),白術(shù)1兩,當歸1兩,厚樸1兩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枳實半兩(麩炒微黃)。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氣上奔,胸中逆滿,喘息短氣,不得安臥,腹中冷氣,腸鳴相逐。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四十二
 
 
 
 
 
 
 
 
蛇咬
半夏散
【處方】 麝香、雄黃、半夏、巴豆各等分。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蛇咬。
【用法用量】 敷之。
【摘錄】 《普濟方》卷三
 
 
 
 
 
 
 
 
 
腹虛脹,兩脅妨悶,喘促,不思食
半夏散
【處方】 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桂心半兩,赤茯苓1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人參半兩(去蘆頭),白術(shù)半兩,大腹皮3兩(銼),桔梗3分(去蘆頭),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腹虛脹,兩脅妨悶,喘促,不思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四十三
 
 
 
 
 
 
 
 
食后即吐
為胃腸積熱,大黃20 甘草10 三劑終 食后即瀉,為胃腸積寒,艾葉10 肉桂粉5(沖服)苦參8三劑知,五劑終。
 
 
 
 
 
 
睡中磨牙
非一般心火胃火,系痰熱作祟,痰隨陽明經(jīng)上沖于齒。用鮮竹瀝30ML吞貝母粉10克遠志粉8克(睡前1小時服用),五天見效。
 
 
 
 
 
 
 
龜頭炎
威靈仙治療龜頭炎特效
用法50克,煎水后分三次泡洗,每天三次,三天肯定好。
 
 
 
 
 
 
 
腳氣上攻,心胸痰壅,頭痛目眩,背膊煩痛,不欲飲食
半夏散
【處方】 半夏1兩(湯洗7遍去滑),黃芩3分,前胡3分(去蘆頭),芎藭半兩,防風半兩(去蘆頭),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紫蘇莖葉1兩,羚羊角屑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旋覆花半兩,赤茯苓1兩,石膏2兩,桑根白皮3分(銼),獨活3分,檳榔1兩。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腳氣上攻,心胸痰壅,頭痛目眩,背膊煩痛,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四十五

胸中冷痰飲,氣滿,不欲食飲
半夏散
【處方】 半夏1兩(湯洗7遍去滑),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桂心1兩,赤茯苓1兩,人參3分(去蘆頭),白術(shù)1兩,細辛3分,甘草3分(炙微赤,銼),干姜3分(炮裂,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胸中冷痰飲,氣滿,不欲食飲。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五十一
 
 
 
 
 
 
 
 
 
腳氣,煩悶嘔逆,心胸壅悶,不能下食
半夏散
【處方】 半夏3分(湯浸7遍去滑),赤茯苓1兩,人參1兩(去蘆頭),紫蘇莖葉1兩,前胡1兩,桂心3分,檳榔1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腳氣,煩悶嘔逆,心胸壅悶,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淡竹茹1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四十五
 
 
 
 
 
 
 
 
 
 
蒼耳散(又名蒼耳子散)
【方源】:《重訂嚴氏濟生方》
【組成】:辛夷15克,蒼耳子7.5克,白芷30克,薄荷1.5克。
【用法】:上藥曬干,研為細末。每服6克,食后用蔥茶清調(diào)服。亦可作湯劑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增減。
【功效】:散風寒,通鼻竅。
【主治】:鼻淵,鼻塞,流濁涕不止,前額頭痛。
【方解】:本方中蒼耳子利于祛風散寒,宜通鼻竅;配以辛夷、薄荷散風通竅;白芷發(fā)散風寒,通利鼻竅。諸藥配伍,共奏散風寒,通鼻竅之功效。
【按語】:本方以前額頭痛、鼻塞、流濁涕為辯證要點?,F(xiàn)代常用于治療鼻竇炎、急、慢性鼻炎、過敏性鼻炎、感冒等。如風熱重,加桑葉、菊花、銀花、連翹;風寒重,加細辛、鵝兒不食草,藿香;頭痛加川芎、蔓荊子;鼻流黃濁涕,加黃芩、敗醬草。
【附方】
加味蒼耳散(《中醫(yī)治法與方劑》)本方加銀花、菊花、連翹構(gòu)成。功能清熱散風,通利鼻竅。主治前額疼痛,鼻淵,流濁濃涕,屬熱者。
 
 
 
 
 
 
 
 
 
斜視效方
 1 內(nèi)服:白附子、僵蠶、全蝎、蜈蚣、天麻、鉤藤各等份,研細
 每次服7克(小兒減量),用黃酒送服,每日三次,服3周,可治愈。
 2 穴位貼敷:川烏、草烏各5克,冰片、麝香各2克,研細用蓖麻子
 100克共搗成膏,攤在3x3cm塑料薄膜上,貼在患側(cè)的太陽、翳風、頰車、
 地倉穴上,每次貼1--2個穴,輪流貼,隔日換一次,同時服滋陰地黃丸,治
 療一個月,可治愈。
 
 
 
 
 
 
 
 
 
什么原因引起咳嗽不止、夜間加劇
有一個68歲的老太,每天晚咳嗽不止,坐著好些,清醒的時候不能平臥??措娨暥家桨胍挂弧牲c,看電視看的眼皮澀、頭暈、困的要命,然后就抓緊時間睡覺,要不然咳嗽的一夜不能入眠,夜半揪心的咳嗽聲,在空曠的房間內(nèi)回蕩,最后把一家人都咳醒,真是鬧的一家人不得安靜。這種情況持續(xù)了有半年。多方求醫(yī),按咽炎治療、按咳嗽治療、按肺炎治療,終不見好轉(zhuǎn)。到底是什么原因,致使老太咳嗽不止、夜不能眠呢?
經(jīng)過排查后診斷是過敏性咽炎。后給予過敏性咽炎中西醫(yī)結(jié)合五部療法,一個療程終于治愈了。什么是過敏性咽炎呢?
過敏性咽炎的發(fā)病原因主要是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組織的彌漫性炎癥。一般是病毒或細菌入侵咽喉引起的。無論是病毒還是細菌引起的咽喉炎,都會引起咽喉疼痛和吞咽困難,情況嚴重時還會導致呼吸困難,此外,過敏性咽炎具有傳染特性。目前西醫(yī)并無特效藥物治療。
咽部黏膜的過敏性疾病?,F(xiàn)代中醫(yī)喉科稱為喉咳,病機多屬肺虛風邪外襲所致。過敏性咽炎也可以見于兒童和青少年。
[診斷要點]
 1、有急性咽炎或慢性咽炎誘發(fā)病史,病程可長達數(shù)月或經(jīng)年,四季可見,以冬春季節(jié)發(fā)病為主。
 2、陣發(fā)性刺激性咽癢干咳,每次持續(xù)數(shù)十秒鐘或數(shù)分鐘,陣陣發(fā)作,以白天或晚上明顯。一般無明顯咽痛,可伴有咽干不適感。
 3、檢查:咽部檢查可以無明顯病變,或有咽黏膜輕微微充血、肥厚等急、慢性咽炎體征, 但多不典型。
 4、變態(tài)反應(yīng)原皮試多呈陽性結(jié)果。
 
 
 
 
 
 
 
 
為什么患過敏性鼻炎久了會得過敏性哮喘呢?
夏季天氣炎熱,為了涼爽都把空調(diào)開的太低,室內(nèi)溫度二十多度,室外三四十度,內(nèi)外溫差大,是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的高發(fā)季節(jié) ,所以一定要引起重視,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對健康及生活都會造成影響很大。所以建議大家空調(diào)不能開得太低,盡量少吃冷凍食品,不要在空調(diào)房間太久,堅持用涼水洗臉,不吃海鮮等容易過敏的食物。為什么過敏性鼻炎久了會得哮喘呢?
警惕過敏性鼻炎惡化成哮喘:
專家指出,過敏性鼻炎與哮喘關(guān)系密切,過敏性鼻炎患兒最終會發(fā)展成為哮喘,可能會給孩子帶來終身的麻煩。
專家提醒家長,如果孩子早上一起床就打噴嚏,流清鼻涕,還經(jīng)常鼻癢忍不住搓鼻子或眼睛,下眼眶呈黑色,這就是過敏性鼻炎的癥狀。由于過敏性鼻炎和哮喘是同一氣道內(nèi)的同一種呼吸道過敏性疾病,過敏性鼻炎患兒哮喘患病率比非鼻炎者高好幾倍。
據(jù)統(tǒng)計,20%~38%的過敏性鼻炎患者伴有哮喘,80%過敏性哮喘患者有過敏性鼻炎,而過敏性鼻炎患者哮喘患病率比非鼻炎者高三倍。過敏性鼻炎和哮喘同時發(fā)生的現(xiàn)象在低于18歲的人群中更為常見,而這部分人群中約50%表現(xiàn)為先發(fā)生過敏性鼻炎,隨后發(fā)生哮喘。另有數(shù)據(jù)統(tǒng)計,1/3~1/2的兒童哮喘病患者,其病情會延至成年。由此可見,過敏性鼻炎和哮喘關(guān)系十分密切。
另外,由于過敏性鼻炎合并的過敏性哮喘,組織粘膜水腫及喉頭水腫,出現(xiàn)憋氣、胸悶、呼吸困難頻死的感覺?;颊呒凹覍偌皶r撥打120求救,所以過敏性鼻炎不能忽視,一定要及時治療。
 
 
 
 
 
 
 
 
 
咳嗽嘔吐,心胸滿悶,不下飲食
半夏散
【處方】 半夏1兩(湯洗7遍去滑),前胡1兩(去蘆頭),紫菀1兩(去苗土),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人參3分(去蘆頭),訶黎勒皮3分,杏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咳嗽嘔吐,心胸滿悶,不下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四十六
 
 
 
 
 
 
 
 
 
受寒后惡寒高燒
半夏散
【處方】 半夏2兩(湯洗7遍去滑),人參1兩(去蘆頭),柴胡2兩(去苗),黃芩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栝樓根2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傷寒10余日不解,往來寒熱,發(fā)如瘧,胸膈滿悶。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十四
 
 
 
 
 
 
 
 
 
痰熱口渴
半夏散
【處方】 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赤芍藥1兩,前胡半兩(去蘆頭),黃芩半兩,人參1兩(去蘆頭),知母1兩,麥門冬半兩(去心),栝樓根半兩,黃耆1兩(銼),赤茯苓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熱病7日,煩躁而渴,胸中痰熱。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粳米、小麥各100粒,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十七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中醫(yī)經(jīng)典摘錄(1001---1200)
坐臥不安方劑匯總(收集整理)
中醫(yī)傳統(tǒng)名方之棗仁遠志湯
半夏散
孟魯司特的用法用量
風溪反射區(qū)改善過敏體質(zhì) 主治疾病 過敏性鼻炎 哮喘 蕁麻疹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