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人稱為「香草之王」的羅勒,別名九層塔或十里香,是最大眾化的料理用香草。
羅勒(Basil)為唇形花科(Labiatae)羅勒屬(Ocimum)之一年生或多年生小灌木。原產(chǎn)于印度及埃及,十六世紀前后由印度傳到歐洲。全球栽培面積為10,000公頃,廣泛栽培于地中海沿岸地區(qū)、瓜哇、西塞爾、留尼旺群島、佛羅里達及摩洛哥等。
羅勒莖呈四方形,葉片形狀及色澤因種類、品種及栽培地區(qū)之氣候風土而異。夏末至冬初開花,花白色或粉紅色,6朵小花輪生,著生于葉群之頂端,為總狀花序。果實1公厘大小,種子為長型,暗褐色,每公克種子量依品種而異,如甜羅勒、丁香羅勒(Teabush, Ocimum gratissimum L.)、Ocimumkilamandsharicum及圣羅勒,分別為500-1000,2600,2800及1500-2500粒種子。
品種分類
羅勒變異性頗大,在栽培田中,品種極易雜交,因此種類繁多。依BarbaraHey(1996)之報導:在眾多羅勒品種中,以甜羅勒、皺葉羅勒、灌木羅勒或希臘羅勒與紫紅羅勒等四種較廣泛為大眾所采用,茲依烹調(diào)料理、芳香習性及生育特性分述如下。
一、意大利型羅勒
(一)甜羅勒Sweet basil, Common basil, Ocimum basilicum L.
為目前最普遍栽培品種,在日溫21-30.5℃及夜溫15-25℃之暖和地區(qū)生長良好,主產(chǎn)區(qū)在美國加洲、西班牙、意大利、法國、埃及、保加利亞、馬達加斯加與墨西哥。植株可達60-90公分高,30公分寬。有硬的分枝莖,葉片光滑,黃綠至深綠色(視土壤肥沃度而異),卵圓形約5-7.5公分長。由于葉片較大,也有人稱為大葉羅勒。花白色,二唇瓣,1.25公分長,著生于葉群上方。植株結實后,會漸趨死亡,若花穗一出現(xiàn)時立即摘除,可延長植株壽命。甜羅勒具有極佳的芳香味,非常適合于廚房料理。
(二)皺葉羅勒Lettuce-leafed basil, Curly basil, Ocimum basilicum‘crispum’
植株高度可達60公分,像萵苣狀的葉片,葉片大,有鋸齒波紋亮綠葉片。常做為料理之填充材料。
二、芳香型羅勒
(一)紫紅羅勒Dark opal basil, Ocimum basilicum ‘purpurascens’
植株高度約30公分,一年生,具有纖細的分枝根,葉對生,橢圓形,全緣約5-7公分長,有吸引人的亮褐紅紫色。淡紫色花,著生于莖頂,花穗是粉紅的淡紫色。此種羅勒生長緩慢且嬌弱。主要做為觀賞及食品料理點綴用。
(二)檸檬羅勒Lemon basil, Ocimum basilicum ‘citriodorum’
植株45-60公分高,葉淡綠色,花白色。由于開花較早,因此必須留意摘心的問題以產(chǎn)生較多的側芽。具檸檬香氣,與茶、魚、雞肉及沙拉搭配最佳。
(三)肉桂羅勒Cinnamon basil, Ocimum basilicum ‘cinnamon’
此種羅勒原產(chǎn)于墨西哥,植株75公分高,莖紅紫色,開漂亮的紫色花,具有肉桂香味,非常適于酒、茶及水果食品。肉桂羅勒尚有驅(qū)蚊之效果。
(四)圣羅勒Holy basil, Sacred basil, Ocimum sanctum L.
信奉印度教的人視為圣物,原產(chǎn)于熱帶亞洲,植株45-60公分高,紫莖,葉片綠色,有少許絨毛,卵圓形,具丁香味。開粉紅及紫色的花。在花園中為極佳之觀賞植物,通常不做為烹調(diào)用,惟新鮮葉片做為沙拉及冷盤料理,也很可口。
三、灌木型羅勒(Bush basil)
灌木型羅勒較甜羅勒矮,花也較些?
(一)希臘羅勒Greek basil, Ocimum basilicum‘minimum’(Greek)
為矮性品種,株形緊密,約15-30公分高。葉片密生,葉色亮綠,葉柄較短,開白色小花。也具有羅勒之芳香。適合利用花盆種植于靠窗陽臺,或做為綠籬、花壇及花園之搭配。
(二)灌木羅勒Bush basil, Ocimum basilicum ‘minimum’( bush)
植株30-40公分高。葉片較希臘羅勒大和一般羅勒的香味類似。
目前主要有二個栽培品種,一為紫莖種,另一為青莖種,葉片均為綠色,前者具較強的羅勒風味,廣受大家采用于烹調(diào)料理。
栽培管理
羅勒喜好日照充足(每天至少6小時以上),排水良好,與pH5.5-7.5之土壤。生長容易,惟夜溫低于12.7℃葉片黃化,若低于10℃植株不能存活。在炎熱的季節(jié),葉片易下垂,因此需注意補充水分。
一般可采直播、移植或扦插繁殖。播種深度為0.3-0.6公分左右,播后約14-18天發(fā)芽。播種至發(fā)芽天數(shù)因品種而異,肉桂羅勒為6天,灌木希臘、皺葉羅勒則均為7天,圣羅勒為14天,南非羅勒則為25天。每10公畝直播之種子量為2公斤,利用穴盤移植栽培僅需0.3-0.4公斤。一般,剛開始時均利用種子繁殖,以后則利用扦插繁殖較容易。種植密度,行距為30-90公分,株距15-25公分或30-45公分。大約每1000株需要種子3-4公克。
在小苗展開4枚葉片時即可移植。植株成活抽出花穗前需要即早摘心。通常在主莖發(fā)育到20-30公分時或本葉長到8-12葉片時,保留莖部下面4-6葉片摘心,以促進分枝發(fā)生。
羅勒在栽培過程中,幼苗期可噴施500倍液肥,每10天噴一次。羅勒不耐干旱,因此生長期需適時灌溉、采用滴灌(較不易感染葉部病害)比噴灌為佳。采收后,也要噴施液肥俾進行持續(xù)性采收,惟不能施用過多的肥料,否則會降低風味。
一般甜羅勒之生長期為一年,其它品種可持續(xù)1-3年。一年生羅勒植株每10公畝新鮮羅勒產(chǎn)量為1,500公斤,干燥產(chǎn)量則為150-200公斤,羅勒油產(chǎn)量則為3公斤。羅勒植株花芽剛開始形成時,植株含油量最濃且風味最佳,為最佳采收時期,通常在早上露水干后即可采收。
采后加以清洗(水溫13℃),隨后置于4.5-7℃貯藏。做為干燥用的,可采簡單的空氣干燥,羅勒采收后,以冷水浸漬,隨后撈起,除去多余水分。捆綁成一束,再套以紙袋,將紙袋的頂端再捆綁一次,置放在干燥的地方,溫度不要超過24℃,經(jīng)2-4星期后即完成干燥。也可利用烘箱干燥,將葉片置于烤盤,放進100℃烘箱經(jīng)3-4小時后,將烘箱門半開即可?;虿捎梦⒉t干燥,將葉片置于鋁薄紙加溫3分鐘即可。
蟲害方面,主要有蚜蟲、日本甲蟲、薊馬、潛葉蠅、蝸牛及蛞蝓。采有機栽培可用噴水驅(qū)離蚜蟲,以及用手捉日本甲蟲丟進肥皂水中。至于蛞蝓及蝸??捎眯〉钠【迫萜髡T殺或者在距植株基部5公分處(10公分處更佳)綁銅片,由于銅片與蛞蝓粘液作用,致使入侵昆蟲退卻。
在病害方面,甜羅勒品種對于真菌性萎淍?。‵usariumoxysporum)呈高度感染。病原菌從根的微管束侵入,阻害植株生育,導致葉片萎凋。病原菌在土中可潛伏多年。一般田間栽培可選擇耐真菌性之F1雜交品種,諸如Nufar,至于Ocimumamericanum及丁香羅勒是耐真菌性萎淍博?
另外高濕及排水不良也較易感染真菌性葉斑博?羅勒與蘆筍、胡椒、西紅柿及大部份的蔬菜混植,可以增加該等作物之生長及風味,惟不能與甘藍及菜豆混植。此外也要遠離蕓香科植物。由于具有特殊味道,因此可阻絕粉虱及天蛾幼蟲。蛞蝓也不太喜歡羅勒的味道。在臺灣的有機栽培中,羅勒也被采用做為忌避作物,以減少蟲害。
利用方式
羅勒主要利用于義式、法式希臘料理,在東方的印度及泰國烹調(diào)也經(jīng)常使用。在西紅柿料理為不可或缺之的香草。此外由新鮮羅勒葉片、乳酪、松子、大蒜及橄欖油混合而成的羅勒醬,即為最有名的意大利pesto醬,搭配蔬菜及肉可令人食欲大增。做成食用醋也非常好。
在烹調(diào)時,若溫度過高,則羅勒特有的香味會散失。因此以快炒或烹調(diào)好后再將羅勒點綴上去。將羅勒葉切碎與馬鈴薯泥拌勻,做成的薯球為最佳下酒菜。羅勒由于香味獨特,因此做為開胃菜及拌沙拉也極適合。葉片所沖泡的香草茶有促進消化的作用(李譯,1998)。食過大蒜后,若嚼羅勒葉片,可增加芳香味(羅譯,1999)。花穗與葉片也可做藥草冤?羅勒也可做為芳香劑、香皂及潔牙劑等產(chǎn)品之成分。有報導指出,廚房放一叢羅勒盆栽可減少蒼蠅。
育苗期
一般在4月中下旬進行播種,室內(nèi)溫度合適的話,全年可種植。
種子處理
種子的選擇:種子應選擇發(fā)芽力旺盛的新鮮飽滿的種子,經(jīng)篩選、風選和水選除去雜質(zhì)、細土和癟粒。
種子處理的目的:種子處理的目的是促進種子發(fā)芽,提高發(fā)芽率和發(fā)芽勢,消除附著于種子表皮的病菌和病毒,增強作物的抗逆性。
種子處理的方法:將種子放入容器內(nèi),先倒入一點冷水,將種子浸濕。約3--5min后,等種子表皮浸濕并吸收一些水分之后,慢慢向容器內(nèi)倒入熱水,邊倒邊用木棒攪拌,使種子受熱均勻。當容器內(nèi)水溫升到50--55℃時,便可停止加熱水;當溫度下降時,再加些熱水,使水溫保持要求的溫度15--20min后,自然冷卻至25℃左右,繼續(xù)浸種,浸種時間以種子吸水剛好飽和為準。羅勒浸種7--8h后,種子表面通常出現(xiàn)一層黏液,在催芽過程中容易發(fā)霉,導致爛種。因此,在浸種后要用清水反復漂洗種子,并且要用力搓洗,直到去掉種子表面的黏液,將種子放入紗布袋里,用力將水甩凈,用濕毛巾或紗布蓋好,保溫保濕,放在25℃左右的溫度下進行催芽。在催芽過程中,每天用清水漂洗1次,控凈,如種子量大,每天翻動1--2次,使溫度均衡,出芽整齊。催芽前期溫度可略高,促進出芽,當芽子將出(種子將張嘴)時,溫度要降3--5℃,使芽粗壯整齊。芽出齊后,如遇到特殊天氣,可將芽子移到5--10℃的地方,控制芽子生長,等待播種。
播種
播種要選擇晴天上午進行,將營養(yǎng)土裝入播種盤內(nèi),用熱水或溫水澆透,等水滲下后,撒1層藥土,將出芽的種子均勻播于盤內(nèi),上面覆1cm育苗土,蓋上塑料薄膜或者保鮮膜,保溫保濕。
播種后的管理
地溫管理
地溫要求15--20℃,可在溫室內(nèi)設電熱或釀熱物溫床,滿足作物對土壤溫度的要求。
苗期管理
溫度管理:出苗前要求較高的溫度,一般控制在25--28℃,有利于出苗,但由于子葉出土到真葉出現(xiàn)這段時間,組織幼嫩,向光性強,易躥苗。因此,一旦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出苗,立即撤膜,降低溫度,白天20--25℃左右,夜間13--15℃左右,真葉出現(xiàn)后,白天25℃,夜間15℃。移苗后,為了促進早生根,早緩苗,溫度要適當提高,緩苗后,還要通風,降低溫度,以免幼苗脆弱。定植前7d,要采取大通風的辦法,降低溫度,鍛煉秧苗,讓苗盡量接近自然環(huán)境,增強幼苗的抗寒能力,提高幼苗的適應性和定植后的成活率。
光照:整個育苗期都要創(chuàng)造良好的光照條件。只有在移苗后緩苗前,如果中午溫度過高,日照過強,可用草苫子遮蓋一下,免得強光曬壞苗?!?/div>
水分管理:
由于苗期的耗水量較小,特別是幼苗生長在苗盤里,不能大水漫灌,只能用噴壺灑水。澆水要根據(jù)苗的生長狀況和天氣情況進行。一般晴天上午澆水,每次澆水要澆透,防止出現(xiàn)夾干層。苗期澆水次數(shù)不宜過多。幼苗出土和緩苗后,要降低濕度,除非特殊干旱,不任意澆水。一般在育苗后期,除了普遍澆水外;發(fā)現(xiàn)個別地方苗小、缺水,可適當補點水,少通風,催苗生長,大苗的地方,不澆水,多通風,控制苗生長,促控結合,可使幼苗整齊一致。
通風換氣:
通常指苗期管理期間放風降溫。通過放風,控制苗徒長,從而育出茁壯的幼苗。放風時間的早晚、長短,要根據(jù)天氣和苗的大小而定。一般晴天可早放風;大放風,長時間放風,陰天則小放風,短時間放風。苗大,可大放風,苗小,要小放風,時間也略短。前期放風量要小,后期放風量可大些。定植前5--7d要大通風,
分苗
當幼苗長至2片真葉時,可進行移苗。將營養(yǎng)鹽土裝8cmx8cm的營養(yǎng)缽中,晴天上午澆透水,在每個營養(yǎng)體整秧,用木棒扎一個深2--3cm,直徑1.5cm的孔,將苗從播種盤內(nèi)起出,不要把根上的土全部抖掉,邊起邊移栽。移植時,將苗放入孔里,用營養(yǎng)土將孔填滿,再澆1遍小水。第2天,露水干后,覆1cm厚的營養(yǎng)土,保墑,防止土壤板結。移苗時,要保持根系順直,不要出現(xiàn)懸空現(xiàn)象。覆土時不要壓住苗或?qū)⑼恋粼谌~片上。也可以在間苗后,直接帶土移苗。
苗期病蟲害的防治
苗期主要病害為猝倒病和立枯病,播種時用藥土,如發(fā)現(xiàn)病株,及時清除,并用苗菌敵或猝倒立枯靈拌干草木枯灰撒在苗床內(nèi)。
苗期主要有蚜蟲危害,一般用1500--2000倍氧化樂果或用2000倍一遍凈進行防治。
田間管理
直播田一般在5月中旬進行播種,播種后3--5d出苗。在小苗真葉出現(xiàn)后結合鋤草及時間去雙株苗、過密苗。保持土壤濕潤。在溫室或大棚內(nèi)育苗,5月下旬,當苗5--6片葉,高約8cm時定植,株行距30cmx60cm。每次采收后結合澆水追施氮肥。羅勒一般無病蟲危害。采收
直播田在苗高6--7cm時開始間幼苗食用,至莖高20cm后,連續(xù)采摘嫩莖葉,一般間隔10--15d可采收1次。采收時,前期只采收分枝上各節(jié)葉腋抽生的嫩梢,以促進植株的生長發(fā)育;中期對主莖、側枝摘心,促使多發(fā)側枝,保證后期的產(chǎn)量;后期選留側枝,適度采收,以延長采收期?!?/div>羅勒不耐貯藏,采收后立即上市,或放入低溫冷庫中,在5℃室中預冷后貯存于2℃左右?guī)熘锌杀3?d。
選健壯植株留種
不同品種需隔離采種。采種株不能采收嫩莖葉,一般春播的7月開花,至8月上旬種子成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