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老年患者是來看頭暈的,門診醫(yī)生經(jīng)常會問,你最近做過血管超聲嗎?如果沒有,醫(yī)生常建議患者先做這項檢查。這是為了排除腦中風(包括腦梗塞和腦出血)的可能.
頭暈在60歲以上老人中很常見。頭暈的病因很多,最常見的病因是腦動脈硬化導致的腦供血不足。通過頭暈是否與體位改變有關系可以判斷其原因,如果躺下的時候緩解,坐起來明顯,強烈提示與腦供血不足有關。大多數(shù)情況下經(jīng)對癥治療(活血化淤,擴血管等)后1-2周多數(shù)此類的頭暈可以緩解,但仍有一部分未緩解的病人頭暈后會發(fā)生腦中風。但若年齡小于60歲,頭暈時間較長(大于2周),按腦供血不足治療后無明顯緩解時,應考慮是否存在其它原因的可能(將另寫文章說明)。
如果是60歲以上的老人,頭暈持續(xù)一周以上,通過治療不緩解,或者剛開始頭暈比較輕,治療后反而加重,并且有危險因素如肥胖、抽煙、酗酒、高血壓、糖尿病、低血壓和高血脂等,這樣的頭暈有可能是腦中風先兆癥狀,或要警惕腦血管病發(fā)生的可能性,故要重新審視和評價相關風險,重新調(diào)整診治策略。
這樣的老人應該到醫(yī)院做相關檢查,及早排除腦中風的可能性。需要測量血壓及波動情況;一般需要做的檢查是血生化、血脂和血黏度、葉酸、同型半胱氨酸、頸動脈超聲(CA)、經(jīng)顱多普勒(TCD)、頭顱CT動脈顯影(CTA),磁共振血管顯影(MRA)等,以此評價腦中風的可能性。控制好血壓、血糖、血脂和纖維蛋白原,若有CA、TCD、CTA、MRA提示腦血管明顯狹窄或血管畸形,大夫常建議患者進行腦血管造影(DSA),部分可能需放置支架或頸內(nèi)動脈內(nèi)膜剝脫術。若腦血管狹窄小于50%,一般不必做腦血管造影,視情況予藥物保守治療(降脂、降纖維蛋白原等)。
閔大夫還建議,凡是有頭暈癥狀的老人不管頭暈持續(xù)時間長還是短,如果年齡在60歲以上,都要每隔1~2年到醫(yī)院做一次血管超聲和血液等相關檢查。
201304閔寶權:有病友不管動脈硬化輕重,一年恨不得去復查CA/TCD好幾次,其實未必需要這么密集檢查的。關于用藥方面不少大夫的意見和處置方法也不一樣。下面是我個人的建議和用藥經(jīng)驗:
1、若有CA、TCD、CTA、MRA提示腦血管僅是有內(nèi)膜增厚,動脈內(nèi)少量且輕的斑塊,故2-5年復查CA/TCD。視情況可以予降脂、降纖維蛋白原治療(若相關指標高的話)。阿司匹林可以不必用的。
2、若有CA、TCD、CTA、MRA提示腦血管僅是有明顯內(nèi)膜增厚,動脈內(nèi)較明顯的斑塊,比如動脈狹窄達到30-60%,故1-2年復查CA/TCD。視情況可以予降纖維蛋白原治療。最好予降脂治療(即使血脂水平正常),阿司匹林可以用的。
3、若有CA、TCD、CTA、MRA提示頭頸動脈內(nèi)較明顯的斑塊,且讓動脈狹窄達到60%以上,建議0.5-1年復查CA/TCD,必要時復查CTA或MRA??梢杂杞道w維蛋白原治療(即使血指標不高),予降脂治療(即使血脂水平正常),務必用抗血小板藥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
關于其它用藥不再贅述,應由面診大夫根據(jù)病人的個體情況酌情決定的。
當然50歲以上的人群,不管有什么基礎病情和身體素質(zhì),一般建議每年做例行體檢的。
閔寶權20100426另加注下段話:
出現(xiàn)了腦中風自然要積極對癥治療,但多數(shù)情況下,腦中風后恢復正常比較難,主要是因為不管是腦梗塞或是腦出血均會造成不同程度腦組織的壞死,這部分壞死的腦組織肯定是不能再生的,壞死越大,偏癱越嚴重,恢復越難。腦中風后的部分恢復主要是因為壞死灶周圍半死不活的腦組織(半暗帶)大致恢復后起的代償作用。由于腦中風后恢復正常比較難,故腦血管病預防的重要性可能比治療更大,也就是說防勝于治。故有肥胖、抽煙、酗酒、高血壓、糖尿病、低血壓、風心病和高血脂等危險因素的人群,有必要改進生活方式、戒煙酒、積極控制好高血壓、高血糖尿和高血脂等。
建議同時參閱“腦血管相關”文章:《系列采訪:腦血管病重在預防,及早就醫(yī)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