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歷史上有這樣一支農民起義軍,在反對封建王朝的斗爭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時間跨越了元明清三個朝代,在同朝廷的作戰(zhàn)過程中,從弱小走向強大,最后到清朝嘉慶年間,他們的勢力范圍達到頂峰,可是由于自身的原因,導致實力慢慢弱小,到清朝末年,也正式退出了歷史舞臺,這就是白蓮教起義。
白蓮教起義最初的發(fā)展只是在唐宋年間,是在農民中間的一支小團體??墒堑搅嗽杉己购秃霰亓业拿晒膨T兵統(tǒng)治了中國之后,中原百姓就開始民不聊生了,甚至人還被分成了等級,這個時候,以農民組成的白蓮教就開始了反抗元朝的統(tǒng)治者,這是白蓮教初期對統(tǒng)治者的反抗。雖然多次被鎮(zhèn)壓,可是依然開啟了白蓮教反抗的序幕。
到了清朝的時候,白蓮教起義的態(tài)度卻來了個大轉彎,為了反對滿清的統(tǒng)治,竟然又開始了反清復明,從康熙到乾隆年間,不斷的制造混亂,連千古一帝康熙都無能為力。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朝廷在老百姓的土地問題上,沒有行之有效的措施,導致了怨聲很大。到嘉慶年間,各地的老百姓再次揭竿而起,白蓮教的規(guī)模也得到了空前的發(fā)展。
清朝政府看到這樣的現狀,不得不出兵進行大規(guī)模的打壓,隨著時間的推移,白蓮教的弊端就暴露了出來,由于沒有統(tǒng)一的指揮和團隊合作,起義軍的補給和后勤保障嚴重缺失,讓本來就兵力分散的起義軍戰(zhàn)斗力大大折扣。
這可能就是農民起義的弊端,也是白蓮教走向失敗的最終原因。從元朝開始反抗算起,白蓮教的每次戰(zhàn)斗都是與朝廷的正規(guī)軍作戰(zhàn),算起來消滅的軍隊人數已達百萬之多,可是依然免不了失敗,從嘉慶年間的起義開始,白蓮教起義就沒能再次振作起來,人數開始急劇的下降,從幾十萬人銳減到只有幾千人,到清朝滅亡的時候,已經很難再聽到白蓮教起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