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有句話叫做“趁你病要你命”,典型的趁火打劫,在你最虛弱的時候,繼續(xù)給你補上一刀。這個反應在國家層面更是如此,近代大清衰弱,首先在英國打擊下,大清割地賠款,而看到此,世界一線的列強法國、美國、德國等就緊隨而來,都想趁你病的時候咬上一口。而且不光是這些強大列強,還有那些二線列強,也趁火打劫。最典型就是甲午戰(zhàn)后,此國派三艘軍艦到我國,也學列強來搶占領土,結果最后一寸土地也沒得到,還成為了國際笑柄。
這個國家就是意大利。意大利從身段來看,統(tǒng)一之后發(fā)展強勁,屬于英法之后的第二批列強了,跟德國是一起的,可謂是最強的列強。但是意大利頂著一線列強的帽子,卻逐步跌落到二三線列強的位置,徹底沉淪。
但是,意大利自己是不甘心的,在甲午戰(zhàn)爭大清慘敗的時候。最高興的就是意大利,因為當時意大利認為,日本比自己該還弱小,海軍噸位都比日本多。因此,意大利認為日本能完虐大清,那么自己也能。所以,在戰(zhàn)后,英國、法國、德國等一線列強在中國開始劃分實力范圍的時候,意大利也按耐不住了。
于是在1899年,派了三艘軍艦到大清,停在浙江,因為意大利看上了這里,其他山東、廣東、江蘇等都被其他列強看上,留下的也就是浙江。所以意大利直接強勢向清政府提出照會,要求清政府把浙江化為意大利的勢力范圍,還要強硬租借三門灣作為軍事基地。按照意大利的設想,清政府肯定會下破了膽直接給地。
但是,沒想到的是,清政府也不是傻子,知道來的是個二線列強,跟葡萄牙差不多檔次的。所以也不害怕,干脆連照會國書都不接,對此搞的意大利那是目瞪口呆,非常沒有面子。于是意大利就開始威脅了,直接上底牌,直接通電清政府,3天之內不割讓領土,不將浙江給意大利,其就開戰(zhàn)。
當時意大利三艘最先進軍艦,已經開到浙江,到沿海那是耀武揚威,十分的跋扈囂張,大有不給地,直接就開戰(zhàn)的架勢。而當時大清卻是頭一次硬氣了一會,立刻派遣軍艦南下,還聚集軍隊,表示跟意大利奉陪到底。這下是意大利慌了,畢竟自己遠道而來。而且當年在埃塞俄比亞就被暴揍,如果跟大清拼,大清那是比埃塞俄比亞要強大的多的國家啊,這樣下去還不直接就廢了。
為此,在堅持了三天,在意大利通牒的最后時刻,意大利選擇妥協(xié),收回了自己的威脅和最后通牒,灰溜溜的帶著自己的三艘軍艦跑回了意大利。整個過程中,意大利作為列強,本來乘火打劫,沒想到碰了一鼻子灰,不光一寸土地都沒有得到。而且更加悲劇的是,意大利在歐洲的地位更加下降,成為歐洲列強笑柄,成了世界笑話,加強了意大利豆腐渣的定位。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了,當時的大清,為何這么強悍,為何能夠在意大利船堅炮利下不妥協(xié)呢?這主要是因為,甲午戰(zhàn)后本來就群情激奮,對外侵略那是痛恨不已。所以對于意大利的挑釁,舉國團結,一致對待。
此外,意大利代表的是二線,三線的列強,一旦意大利得手,豈不是歐洲荷蘭、比利時等彈丸小國都可以在大清頭上為所欲為了?所以清政府堅持不讓,大不了開戰(zhàn),也威懾了列強,尤其是二三線列強,這就是主要的原因。而這一次,意大利徹底的失敗了,輸了面子也輸了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