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扶不起的阿斗”,指的就是三國時期的劉禪。即使被魏國俘虜后,劉禪也是天天吃喝玩樂,照樣過得很開心,樂不思蜀就是對他的描寫。即使后來劉禪當上了蜀國的主公,也是一無是處,當時身為宰相的諸葛亮,對他也是無可奈何。不過在此后偶然間發(fā)生的一件事,諸葛亮發(fā)現(xiàn)了阿斗身上的一個秘密,他原來一點都不傻,而是十分的精明。
劉備為了關羽報仇,集結了30萬軍隊攻打陸遜,誰知中了陸遜的計謀。劉備倉皇而逃,不過此戰(zhàn)之后,劉備就生了一場大病。誰知第二年,劉備病情加重病死在了白帝城。在臨時之前,把諸葛亮叫到床前,讓諸葛亮好好照顧自己的傻兒子,并輔助阿斗治理國家。諸葛亮聽后滿眼淚光,想想以前的時光更是潸然淚下,便答應諸葛亮好好照顧阿斗,這就是白帝城托孤。
劉備死后,諸葛亮就掌握了蜀國的朝政大權,而阿斗雖然表面上看是一個憨厚的傻子,對諸葛亮也是唯唯是諾的。
諸葛亮對蜀國當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后半生的精力主要就放在了北伐上,但是第五次北伐的時候,諸葛亮卻因為太過勞累,加上這么多年的操勞,讓諸葛亮一病不起,最終隕落五丈原。但是在諸葛亮臨終前,阿斗還托人前來問了諸葛亮一個問題。
諸葛亮臨死前,阿斗派人前去探望諸葛亮,當時諸葛亮已經(jīng)病入膏框,臨近死亡。阿斗派了尚書李福前去探望,他奉命在身,要問諸葛亮一個問題。李福開口問道:“陛下問你,倘若你死后,你的兒子應該如何處置?”諸葛亮聽了這話,才恍然大悟,原來阿斗并不傻,相反,他還很聰明,為了保全自己,才在所有人面前表現(xiàn)出一副傻子的樣子,只是自己看錯了眼。而諸葛亮說,臣家中尚有八百桑樹,可以養(yǎng)活他,說完就去世了。
雖然劉禪表面上是一個貪圖享樂之人,連國家大事都不過問,怎么會關心諸葛亮的家人呢?這看似是一段正常的對話,其實這里面是有玄機的。劉禪擔心諸葛亮的后代會效仿曹丕謀反稱帝,所以問其后代近況實則是在試探。諸葛亮聰明絕頂,怎會不知其中寓意,臨死這才發(fā)覺,原來阿斗不傻,只是隱藏得太深罷了。說出那段話就是聲明自己的兒子后代會以務農(nóng)為生,絕對不會干涉朝政。
諸葛亮的這個回答,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既打消了劉禪的顧慮,又維護了自己忠誠的形象。不過,諸葛亮的后代雖然沒有和他一樣,掌握那么大的權力,但是卻依舊得到了劉禪的重用。像他的兒子諸葛瞻,被封為騎都尉,還世襲了武鄉(xiāng)侯的爵位。
所以,劉禪還是有一定的才能的,在用人方面,劉禪卻是愿意放權,而且還懂得適時收回權力,這樣的深藏,難怪諸葛直到死前才意識到劉禪的真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