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為我國一年一度公平、公正、公開的人才選拔制度,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教育制度;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發(fā)展,應試教育備受廣大群眾的詬病,認為其難以培養(yǎng)出真正的人才。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許高考不是最好的制度,卻是最適合我國的制度。
對于我國的每一位莘莘學子來說,只有在高考中取得優(yōu)秀的成績,才有機會進入頂級學府求學深造,這也讓無數(shù)的學生為了一個好成績而拼命努力學習,只為在高考中一鳴驚人。
那么,多少分才算好成績呢?
沒有上限,直到滿分為之;但自從高考制度恢復后,嚴格意義上來說,無一人能考滿分,由此可見滿分難度有多高。
自高考制度恢復后,高考史上出現(xiàn)了這樣一位“少女神童”,她是高考歷史上的傳奇考生,在2000年以900分標準分一舉奪得河南理科狀元。在當時,900分標準分等于滿分,被稱之為“滿分神童”。
更令人驚訝的是,這位“少女神童”年僅14歲,同齡人正在上著初中,她卻已經(jīng)是高考狀元了,“少女神童”之稱當之無愧。
(這個的900分標準分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滿分,因為按照慣例,在那個時期,第一名無論原始分多少,都按標準分滿分計算。也就導致很多人誤以為何碧玉高考取得滿分,這種認知是錯誤的。)
少女神童何碧玉有著這樣的傳奇呢?
從小她就是一個乖巧聽話的孩子,周邊人對她的印象就是智力遠超同齡人,學習非常的努力,經(jīng)過層層的選拔,進入了少年班;她用短短四年的時間,通過自學完成了初中、高中所有的知識內(nèi)容,并且一舉奪得了高考狀元,最終成功的進入清華大學,如果說她不是神童都沒有人信。
當別人家的孩子還在玩過家家時,她已經(jīng)沉浸在書本知識的海洋里了;她從小在床上寫下:“志在必得!我不可能考不上”。她對自己非常的自信,從小都有著頑強的自制力,加上努力,天賦異稟,取得如此成就也算理所應當。
“勝不驕,敗不餒”,她沒有因為自己出名而“膨脹”,在大學四年里用知識填充自己的大腦,她的愿望是通過讀研或者考博出國留學,繼續(xù)專研。
在2004年何碧玉從清華畢業(yè)后又進入了美國華盛頓大學,完成了自己出國留學的愿望,5年后如愿以償獲得博士學位,年僅23歲的她,沒有選擇回國,而是進入了美國謀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在這期間,關于她的消息非常的少,直到2016年任職紐約大學的助理教授,這位“少女神童”再次進入了大家的視野中。
前幾年網(wǎng)上經(jīng)常看到她的報道,每個版本都各不相同。之前有過采訪,問她畢業(yè)后是否愿意回國,為國家做貢獻,她回答道:“美國的環(huán)境很好,這里更適合科研,現(xiàn)在還沒有考慮回國發(fā)展!”
這也導致很多人說她忘恩負義,不懂得知恩圖報,很多鍵盤俠都會對她評論一番,因為當初的一句話,導致很多人對她都不是特別待見,覺得培養(yǎng)了這么久,卻不愿意為祖國做貢獻,畢竟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
她和另一位高考狀元王端鵬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同樣是天才,同樣是高考狀元,出國留學。王端鵬回國進入中科院,為國家科研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而何碧玉選擇了自己想要的,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卻被多數(shù)人所不同認同。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抉擇,雖然何碧玉沒有選擇回國,但我覺得,只要不做出損害國家利益的事情,我們應該尊重她,每個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選擇是每個人的權利。
不管未來怎樣,希望能夠謹記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不知道大家對她有什么看法?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