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王朝中,為了皇位而發(fā)生流血事件,父子相爭、手足相殘的例子數(shù)不勝數(shù),可見至高無上的帝王寶座對人有多么巨大的誘惑力。不過凡事總有例外,也有一些皇族中人,對皇帝之位不屑一顧,他們寧愿放棄皇位,遠離是非漩渦。盛唐時期,就發(fā)生了這樣一件兄弟互讓皇位的佳話,結(jié)果還讓出了一個千古明君。
唐朝第五位皇帝睿宗李旦,前半生被母親武則天的光環(huán)所籠罩,雖然登基為帝,大權(quán)卻盡入母親之手。結(jié)果李旦做了六年傀儡皇帝,就被武則天所取代。貶為相王后,懦弱的李旦甘心做一個王爺,遠離宮廷爭斗的漩渦。他再一次走上歷史的舞臺中央,卻是他的兒子李隆基推了一把。
公元710年,李隆基聯(lián)合姑姑太平公主,發(fā)動唐隆政變,迅速掃除了韋后和安樂公主一黨。沉寂二十年的李旦,在兒子和妹妹的擁立之下重新登上了皇位。此時,本就沒有多少主見的李旦,卻在立儲的問題上遇到了難題。
李旦第一次登基時,冊立嫡長子李成器為儲君,后來因為他被貶為王爺,李成器的太子之位也沒有保住。等到李旦再次登基,想要讓李成器入主東宮時,李成器卻堅持不當太子。李成器自幼才華出眾,其實完全能夠勝任儲君之位,可是這個皇室貴胄,長大后卻對從政表現(xiàn)得興致缺缺,反而癡迷音律。
李成器認為三弟李隆基無論是能力和魄力上都比他強,父親能夠復辟他更是功不可沒,所以堅決不肯做太子。面對固執(zhí)的兒子,李旦也是很頭疼。只是自古嫡長子為儲君的慣例不能輕易更改,他想著既然大兒子不想做,那就讓二兒子李成義來當。然而,有了李成器這個“不正?!钡母绺缱霰砺剩畛闪x同樣不愿接手太子這個燙手的山芋。
相比于兩位兄弟,老二李成義在政治上更加的低調(diào),卻在吃喝玩樂上相當?shù)幕钴S。他是唐朝有名的逍遙王爺,做了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李成義體胖身虛,夏天怕熱,冬天怕冷,為此他在夏天用南方買來的白蛇纏在身上降溫,并美其名曰“降溫蛇馬甲”。冬天一到,李成義腦洞大開,讓一群穿著單薄衣服的美人圍著他,用她們的體溫取暖,那是相當?shù)臅硎堋?/p>
所以,李成義也和大哥一樣,瀟灑地拒絕了太子之位,安心做一個享樂王爺。這一下終于輪到李隆基了。在許多方面,李隆基都很像他的曾祖父李世民,年少有為,天賦出眾,關鍵時候還能夠力挽狂瀾,天生就有著領袖的氣質(zhì)。由于在唐隆政變中的果斷,李隆基在朝中贏得了極高聲望,許多大臣都請求冊立他為太子。
李旦為人懦弱沒主見,不過“玄武門之變”的教訓他可是牢記著的,為了避免慘劇再次發(fā)生,他最終順應人心,讓李隆基成為太子。解決了這個頭疼的問題,就在復辟兩年之后,李旦退位做了太上皇,李隆基正式登基為帝。
此后的事情就耳熟能詳了,李隆基在位前期,選賢任能,勵精圖治,唐朝從之前的內(nèi)亂中恢復過來。他開創(chuàng)了“開元盛世”的局面,一舉將唐朝推向了鼎峰。如果不是后來的“安史之亂”,他的成就會更加令人贊嘆。因此可以說,李成器兄弟的隨手一讓,就讓出了一位千古明君。
當然了,李隆基即位之后,也沒有虧待兩位哥哥,讓他們終身地位尊崇,享盡富貴榮華,兄弟之間的感情融洽,這在歷史上非常罕見。李成器死后,為了感激哥哥的深明大義,李隆基還追封他為讓皇帝,足見他們的兄弟情之深厚,堪稱歷史上的一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