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一直被人認為是花花公子,揚州就是他的歡快場,用現在的話來說,他在揚州各個KTV都玩過,在那里自然也就認識了很多歌女。這些女子大部可能只是與他有過一面之緣,談不上有多深的感情,不過有一位女子卻又是例外,那就是他初到揚州時結識的第一位歌女,雖然我們不知道她的名字,但是從杜牧的很多詩作中我們可以知道,這位女子美麗動人,從而打動了他,走進了他的心里,兩人產生了愛情,有著極為深厚的感情。
古代的歌女出身極為低賤,她們沒有任何的自由,日子過得很悲慘,可能還在很小的時候就被父母賣給別人,再由年紀大一點的歌女教授棋、琴、書、畫,以此來取悅當時那些翩翩佳公子。所以這些女子普遍年齡都不大,大概也就十幾歲,正值青春年華,而杜牧認識的那位歌女,同樣也只有十三歲,這放在現代那是未成年,但畢竟那是古代,當時的男女十幾歲就可以談婚論嫁了。我們現代人也不用大驚小怪,那么杜牧與那位女子也是愛得死去活來。
我們很難去定義杜牧是一個怎樣的男子,但是在文學上絕對是一位天才,他與當時的李商隱并稱為“小李杜”,意思是他們的成就可以比肩盛唐時期的李白和杜甫??梢姸拍猎诋敃r極為受人們假的,其實到了今天,他的詩作也依舊是我們最為熟悉的作品,無論是他的《清明》,還是《赤壁》,那都是堪稱經典。
揚州的生活對于杜牧來說,那是令他終生難忘,畢竟還有十三歲的紅顏知己,所以當他要離開揚州時也是依依不舍,兩個人你一杯我一杯地飲酒,情到濃處時,更是充滿了愛意,感人肺腑的甜言蜜語,都使得這一次的離別成為了唐朝詩壇的一段會話。杜牧還專門為心上人寫下兩首情詩,也就是他的《贈別二首》,在這兩首詩中,杜牧把自己對于心上人的愛意,以及當時那份不舍的離別之情描繪的淋漓盡致。
《贈別二首·其一》
唐代:杜牧
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這是其中的第一首,詩人在這兩首詩中,則是寫出了女子的外貌,也交代了女子的年齡,這也正是杜牧作品比較獨特的一種表達方式,他總是能夠把看似很普通的事物,以及普通的風景,通過細膩筆觸從而營造出一種別樣的美。
“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保@開篇的第一二句,便是把女子的美麗的外表,還她的年齡有了一個很全面的交代,寫得也是很細膩,你長得娉娉裊裊,當真是猶如天仙一樣,而且年齡剛是十三歲,正值是大好青春,二月里正當盛開的花朵,也是初現梢頭的豆蔻花。這兩句看上去有些平淡無奇,但卻又是充滿了詩情畫意,同時表現手法也是極為高明,接連使用了好幾個比喻。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最后這兩句尤其經典,也是令此詩更具有震撼力,猶如輕風拂過,讀來讓人神清氣爽,這十里揚州春風怡人,讓人沉醉于這美景之中,但是比起從珠簾中走了來的你,還是要遜色許多,無論是春風,還是那些珠簾那都是不如你。在這兩句杜牧更是直抒胸臆表達了自己對于心上人的喜愛之情。
第二首盡管在名氣不如第一首,但同樣也是難得的佳作,寫得就更為深情,此時正是快要到分別之時,所以杜牧也以一種更為深情的口吻來描寫,當真是依依惜別,畢竟彼此都不愿意分開,可是面對現實,又不得不分開,這也令兩人都很痛苦。
贈別二首·其二
唐代:杜牧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杜牧在這首詩中重點是突出離別之時的悲痛之苦,自然與前一首無論是情感,還是表現手法,又大不相同,此時的詩人內心充滿了憂愁,面對于心上人的分別,骨子里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了無限的感傷之懷,這也使得此詩相對于前一首,則是更加悲痛,也更能夠打動我們。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保_篇這兩句又反襯的筆法,以此來襯托出多情之人與無情之人的區(qū)別,一個多情的人看似無情,其實是最為深情,只有那真正無情的人,才是在分別之時說上許多的甜言蜜語,可是真正分開了之后,早已把對方忘得一干二凈,我們都這離別的酒席上笑不出聲,畢竟我們都深愛著對方,在這么一個離別場合自然是心思重重。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最后兩句與前兩句可謂是遙相呼應,進一步地寫到了離別之時的感傷之懷,要說這房間里的蠟燭,它其實是最為多情,知道人們要分別,還在替人流眼淚。正是這一個“替”字,立馬令這首意境全出。
杜牧的一生最精彩的生活,正是在揚州的時候,此時他不去想功名利祿,只愿意盡情地去玩樂,雖然他表面上很快樂,但骨子里是悲痛不已。從這兩首情詩中,我們就知道詩人內心并不快樂,如果要是快樂的話,也不會這么多愁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