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蕉鹿”中的“蕉”是“芭蕉”還是“樵”
我們在閱讀古文或古詩詞時,??吹健敖堵埂币辉~。如: “笑年來,蕉鹿夢,畫蛇杯。”(辛棄疾《水調(diào)歌頭·呈南澗》)“世事同蕉鹿,人心類棘猴?!保ㄘ晭熖都撵o庵上人》)“蕉鹿”典故通常指夢幻。
“蕉鹿”這個典故最早見于《列子?周穆王》。傳說鄭國有個樵夫野外砍柴,碰到一只驚鹿,打死后又怕人瞧見。匆忙中把鹿藏到小溝里,覆之以蕉。樵夫因高興過度,不久竟然忘了藏鹿地,以為是一場夢,邊走邊叨嘮。
有個人聽了叨嘮話找到了死鹿,拿回家對老婆說:“剛才有個砍柴的說,夢見打死一只鹿,卻忘了藏在什么地方。我去找找竟真的找到了,看來他真的在做夢?!彼掀耪f:“怕是你夢到砍柴的打到鹿了吧,哪里有砍柴的,現(xiàn)在我們得了鹿,是你的夢想成真了吧?”他說 :“反正我真的得了只鹿,管它是他做夢還是我做夢。”
樵夫難忘丟鹿,夜里夢到藏鹿地,又夢到拿鹿的人。次日一大早,依著夢去找,竟找到了那個人和鹿。倆人爭執(zhí)不下。就鬧到法官那里。法官說:“你真的得到鹿,卻以為做夢,真的做夢卻找到了鹿。他以為你是做夢卻得到了鹿,而他老婆說是他夢中得了別人的鹿,不算拿別人的鹿。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也搞不清,現(xiàn)在只有一只鹿,你們倆就平分吧?!?這事被鄭國的國君知道了。國君說: “唉!這法官也是在夢中讓他們分鹿的吧? ”為此他詢問宰相。宰相說:“是夢不是夢,這是我無法分辨的事情。如果要分辨是醒還是夢,只有黃帝和孔丘才行。現(xiàn)在沒有黃帝與孔丘,誰還能分辨呢?姑且聽信法官的裁決算了?!?/p>
“蕉鹿”中的“蕉”,《漢語大詞典》、《詞?!纷⑨尅敖丁薄伴浴惫抛滞ㄓ茫切讲?、柴草之類。既然是通用為什么不說成蕉葉呢?當(dāng)然,專家已有定論,此時突發(fā)奇想能不能從芭蕉的生長特性來認(rèn)證一下當(dāng)年鄭國跟本沒有芭蕉,進(jìn)一步佐證呢?
芭蕉性喜溫暖耐寒力弱,亞熱帶才能露地栽培。我國秦嶺-淮河是暖溫帶和亞熱帶分界線。秦嶺-淮河以南為亞熱帶,秦嶺-淮河以北為暖溫帶。西周時的鄭國位于秦嶺北,鄭國就沒有芭蕉。這好象有定論了。通過查閱資料發(fā)現(xiàn),中國的氣候在歷史上曾今產(chǎn)生過極其劇烈的變動。甲骨文還記載有一位商王在狩獵中得一象,商朝的墓葬中出現(xiàn)了陪葬的小象,小象脖子上有銅鈴,說明這是一頭寵物象。聯(lián)系到河南所處古地名為豫——是人牽著象的標(biāo)志,3000多年前殷商王朝時期,河南那邊是亞熱帶雨林,到處跑大象。竹與梅等亞熱帶植物在《詩經(jīng)》里常被提及。例如《秦風(fēng)·終南》:“終南何有?有條有梅?!苯K山在西安以南。《衛(wèi)風(fēng)·竹竿》:“籊籊竹竿,以釣于淇?!毙l(wèi)國疆域大致位于黃河以北的冀豫魯三省交界處。這樣看來鄭國可能有芭蕉了。
不!這還要進(jìn)一步查查典故周穆王時期的氣候。
請看竺可楨關(guān)于中國氣候的變遷表
氣候變化階段 | 時間范圍(年) | 中國歷史上的朝代 |
第一溫暖期 | 3000B.C.--1000B.C. | 商、西周初年 |
第一寒冷期 | 1000B.C.--850B.C. | 周代 |
第二溫暖期 | 770B.C.--公元初 | 秦漢時期 |
第二寒冷期 | 公元初--600 |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
第三溫暖期 | 600--1000 | 唐朝 |
第三寒冷期 | 1000--1200 | 宋代 |
第四溫暖期 | 1200--1300 | 元朝 |
第四寒冷期 | 1400--1900 | 明清時期 |
周穆王二年(西元前1000年)至東周平王東遷時(西元前770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小冰河期,氣候嚴(yán)寒。《竹書紀(jì)年》記載周孝王時漢江長江有兩次結(jié)冰,發(fā)生于公元前903與897年。“蕉鹿”典故正是發(fā)生此時,當(dāng)時鄭國也就根本就沒有芭蕉了?!敖堵埂敝械摹敖丁?,肯定是“樵”,是薪柴、柴草之類無疑了。筆者可以佐證了。
寫到這里筆者突然發(fā)覺思路不對,應(yīng)該查看典故寫作時期的氣候。作者列子鄭國人,大約生活在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即戰(zhàn)國年間,此時正是我國歷史上的溫暖期,亞熱帶植物北移?!对娊?jīng)》中反映北方出現(xiàn)竹與梅等亞熱帶植物正在此時。這樣看來鄭國完全可能有芭蕉了。
我的佐證失敗了。還是專家說得對,文中是樵夫野外砍柴,碰到驚鹿??巢癫粫吵錆M液汁的芭蕉。覆之以蕉,順手的是薪柴,而不是芭蕉。雖然佐證無功,然而通過無用的佐證使我對當(dāng)今氣候問題產(chǎn)生一個新的思考角度:當(dāng)今氣溫升高是不是僅與人類活動相關(guān)。
“蕉鹿”又為何引出成語“蕉葉覆鹿”的呢?
“蕉葉覆鹿”始見曹雪芹筆下。《紅樓夢》三十七回,探春、寶玉和黛玉要起一個詩社,李紈接受黛玉建議,提出各取一個別號。探春是詩社的發(fā)起者,先取了一個別號:“我最喜芭蕉,就稱'蕉下客’?!摈煊褚宦?,笑道:“你們快牽了她去,燉了脯子吃酒?!北娙寺犃瞬淮竺靼?,黛玉說:“古人曾云'蕉葉覆鹿’。她自稱'蕉下客’,可不是一只鹿了?快做了鹿脯來?!北娙寺犃硕夹ζ饋?。由于《紅樓夢》普及,“蕉葉覆鹿”也就傳開來了。
曹雪芹的“蕉葉覆鹿”是不是無影造西廂呢?不是!明代雜劇《蕉鹿夢》,情節(jié)取之《列子?周穆王》,然而不同的是,《蕉鹿夢》中用來覆蓋鹿的是“蕉葉”。曹雪芹看過雜劇《蕉鹿夢》,所以編出林黛玉戲謔探春這一段,同時又暗示姑娘們都看過《蕉鹿夢》等閑書、禁書。
“蕉鹿”因雜劇《蕉鹿夢》改成“蕉葉覆鹿”,從而比喻得失榮辱如夢如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