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jié)M1、M2與A股——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資金對市場的影響無疑是最直接的,無論對于大盤還是個股來講,資金量才是衡量能否出現(xiàn)大行情的基礎。正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資金量的不斷增加,可以使市場出現(xiàn)一波持續(xù)的上漲行情;相反,資金量的迅速收窄,也能令市場快速回落。我國現(xiàn)階段將貨幣供應量劃分為三個層次:
M0:流通中的現(xiàn)金,即在銀行體系以外流通的現(xiàn)金;
M1:狹義貨幣供應量,即M0+企事業(yè)單位活期存款;
M2:廣義貨幣供應量,即M1+企事業(yè)單位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
在這三個層次中,M0與消費變動密切相關,是最活躍的貨幣;M1反映居民和企業(yè)資金松緊的變化,是經(jīng)濟周期波動的先行指標,流動性僅次于M0,反映著經(jīng)濟中的現(xiàn)實購買力;M2流動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會總需求的變化和未來通貨膨脹的壓力狀況,通常所說的貨幣供應量,主要指M2。
貨幣供給量對股票市場價格的影響,可以通過以下三種效應實現(xiàn):
預期效應。當中央銀行準備實行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時,會影響市場參與者對未來貨幣市場的預期,從而改變股市的資金供給量,進而影響股票市場的價格和規(guī)模。
投資組合效應。當中央銀行實施寬松的貨幣政策時,人們所持有的貨幣增加,但單位貨幣的邊際效用(投資收益)卻遞減,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人們所持有的貨幣會超出日常交易的需要,結果會促使部分貨幣進入股市尋求收益,導致股市上漲。
股票內在價值增長效應。當貨幣供給量增加時,利率下降,投資增加,乘數(shù)擴張效應導致股票投資收益提高,從而刺激股市上漲。
以上三種效應一般來說都是正向的,即貨幣供給量增加,則股市上漲。因此,貨幣供給量對股票價格的影響是積極的。
(一)銀行間拆借利率
股市上漲最重要、最直接的必要條件就是“錢”,在一定程度上資金面決定了股票市場的方向和深度,“錢”是股票市場上漲的助推器,研究市場中的資金面可以幫助我們判斷大盤未來走勢與方向。
通過觀察,銀行同業(yè)拆借利率的變化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目前市場資金面緊張與否。一般來說,拆借利率越高,說明市場越缺錢;拆借利率越低,說明市場越不缺錢。
銀行拆借是指銀行間為了調劑準備金而互相拆借資金的行為。準備金是保證銀行償債能力的重要條件,所以國家對銀行準備金有一個法定的最低額,就是法定準備金。當一家銀行不能達到這個法定準備金的時候,就必須想辦法進行周轉,其中一種方法就是向另一家準備金有盈余的銀行借入資金。這種業(yè)務行為就叫銀行拆借,即同業(yè)拆借。同業(yè)拆借的時期較短,通常只有一個晚上,第二天就結束。全國性商業(yè)銀行的信用拆借交易最為活躍。
圖4-15 2007年12月—2012年8月銀行間拆借利率走勢
銀行拆借利率將會影響投資者的融資成本和交易成本,進而影響對股票的需求。當拆借利率上升時,則導致融資成本和交易成本上升,對應的股票市場則下跌;當拆借利率下降或者低位震蕩時,對應的股票市場則上漲;當拆借利率上揚并保持高位震蕩時,對應的股票市場則持續(xù)下跌。
從圖4-15的銀行間拆借利率變動趨勢可以看到,2009年1月出現(xiàn)調整低位,并在1%以下的低位持續(xù)運行6個月后,在2009年7月出現(xiàn)飆升,從6月的0.91%直線上升至7月的1.32%。利率的突然飆升表明銀行間拆借資金成本大幅提升,造成市場的融資成本提高,從而影響短期貨幣供給,對股市形成負面影響。對于當時的股市行情,相信投資者還都記憶猶新,2009年8月4日上證指數(shù)3478點見頂回落。
第二次比較明顯的波動則出現(xiàn)在2010年6月,當月銀行間拆借利率由5月的1.67%飆升至6月的2.31%,情形和2009年6月、7月的表現(xiàn)非常相似,隨即上證指數(shù)也出現(xiàn)6月的快速回落。而在7月則迅速回落至1.67%,此后在低位連續(xù)運行5個月直到11月份,在這5個月里,短期融資成本相對較低,意味著一種相對寬松的利率政策能夠為市場帶來更積極的心理暗示,上證指數(shù)也由7月的低點2132點,一路飆升至11月11日的3186點。從上證指數(shù)與銀行間拆借利率的關系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二者有著很強的同步關系。
當然在銀行同業(yè)利率到達4%左右的時候,就意味著股市有望在短時間內迅速見頂,而之前的上升過程對股市會形成抑制作用;但相反,當拆借利率飆升至頂部的時候,就意味著其后期將會下落,這也對股市形成寬松的預期,并隨之出現(xiàn)上行走勢。
(二)M1與上證指數(shù)
從歷史的經(jīng)驗來看,當M1增速大于M2增速時,代表資金趨向活期化,流動性較強,多流入流動性較強的資本市場,對股市利好。當M1增速開始回落,代表資金回流銀行,則股市有見頂回落的可能。
從圖4-16中可以看到兩者明顯的關系,圖中M1總計出現(xiàn)過三次較為明顯的拉升,第一次上升17個月,第二次上升29個月,第三次拉升12個月;與之對應也出現(xiàn)了三波明顯的下降走勢,第一次運行21個月,第二次下降17個月,第三次運行24個月。從運行時間來看,當在2012年1月M1同比增長3.1%后至少會向上運行17個月,當然也并不排除21個月和24個月的周期,這就為后面市場流動性寬松打開了方便之門。
圖4-16 M1與上證指數(shù)走勢對比圖
從與股市的對應關系看,M1增速在2008年之前一直是處在領先的位置,而在這之后M1會有3~5個月的滯后期,從這樣的變化中同樣能夠推導M1頂?shù)讜r間以及上證指數(shù)的頂?shù)讜r間。
從2012年1月低點的位置來看,該點要明顯低于2009年1月6.68%的低點,通過對幾個低點進行連線也能夠清楚地判斷出底部位置。
圖4-17 貨幣供應量(M1)走勢
M1自2012年1月見底之后,依然處在低位徘徊階段,并未出現(xiàn)明顯拉升,表明管理層依然在有序地控制貨幣增發(fā)節(jié)奏,但由于當前處在底部區(qū)域,很難再有強力的收縮政策,所以預測本次的反彈時間至少會達到21個月,對股市寬松的貨幣預期也會隨之增長,這對于依舊處在低檔位置的股市來講無疑是絕對的利好消息。
(三)M2與上證指數(shù)
通過圖4-18 M2的走勢圖可以發(fā)現(xiàn),第一波峰對峰的周期為24個月,第二波為18個月,第三波為13個月,第四波為28個月;第一波谷對谷用時21個月,第二波谷對谷用時21個月,第三波谷對谷用時18個月。
圖4-18 M2同比周期走勢
通過這三組對稱可以看到,18和21分別出現(xiàn)過兩次,也就意味著后面無論峰或谷,沿用這一周期繼續(xù)運行的概率就會加大。本次峰出現(xiàn)的時間在2013年4月,對稱運行18個月的話,那么下一次出現(xiàn)峰值的時間則在2014年10月,從這一角度分析,則后市M2依然會維持很長一段時間的上漲周期。
通過M2的周期走勢,我們可以大膽預測2014年10月的寬松貨幣政策會為全社會提供大量的貨幣供應,無論對經(jīng)濟、對企業(yè),還是對股市來講都將起到一次水漲船高的作用,這中間可能出現(xiàn)的股市行情自然也就更加值得期待。
從圖4-19 M2同比增長表現(xiàn)來看,2008年10月、2009年9月以及2012年10月都曾出現(xiàn)過明顯的負增長,其中國家調控的力度已經(jīng)發(fā)揮到了極致,而市場對這種調控政策的反應也會有一個過程,先是出現(xiàn)預期,隨之出現(xiàn)悲觀情緒,股市開始出現(xiàn)回落;其次當調控政策開始出手,市場悲觀情緒進一步加深,市場下落速度加快;最后當政策全部釋放,市場悲觀情緒見底,大盤指數(shù)也伴隨著出現(xiàn)探底動作。正是由于這樣的過程,最后市場才會有利空出盡便是利好的表現(xiàn),股指也將見底回升。
圖4-19 貨幣供應量(M2)走勢
(四)M1、M2增速差與上證指數(shù)
M1、M2增速差與上證指數(shù)有明顯的正相關關系。
M1增速持續(xù)向上,且與M2增速的剪刀差擴大,意味著企業(yè)資金活期化明顯,資金面有力地支撐股市。一般情況下,當M1增速上穿M2增速之時,即兩者出現(xiàn)“金叉”,股市將延續(xù)趨勢性的上漲行情,在兩者增速之差達到最高點時,上證指數(shù)也達到階段性的高點。反之,當M1增速下穿M2增速之時,出現(xiàn)“死叉”,行情往往會繼續(xù)下跌趨勢,直到在兩者增速之差達到最低點前后,上證指數(shù)也開始觸底反彈。
據(jù)統(tǒng)計,每當M1比M2低,尤其是兩者差距超過5個百分點時,股市就會見底,一輪新的牛市將來臨;而當M1比M2高5個百分點時,牛市便會結束,熊市則會到來。
圖4-20分別呈現(xiàn)了M1、M2與上證指數(shù)的運行走勢,我們重點分析M1與M2兩者增速差以及兩者相交時對上證指數(shù)產生的影響。2006年1月初,兩者增速差擴大到極值,并且通過增速比率可以看到M2較M1增長率有7%的差值,如此大的剪刀差必然意味著后面會有M1向上靠攏M2的增速動作。果然在2006年年末M1實現(xiàn)了對M2的突破,形成真正意義的金叉向上,意味著M1增速大于M2增速,社會流動資金量增加,存款比例下降,這自然將會推高股市大蓄水池的水位,股指也會水漲船高,隨后展開了一波轟轟烈烈的牛市行情。
圖4-20 M1、M2與上證指數(shù)對比走勢
2007年8月,二者增速差擴大到接近5%,這必然會導致二者再度靠攏。2007年10月上證指數(shù)見頂,而M1在8月已率先回落,向下尋找M2,并發(fā)出了提前預警信號。
2009年1月,二者增速差擴大到12%,這必然會引發(fā)收斂剪刀差動作。具體轉向時間要看更低位置的曲線何時拐頭,顯然M1在隨后便開始向上追趕,而這也意味著社會流通資金再度迅速增加,有利于全社會的投資活動。
從M1與M2的對比關系來看,當二者存在巨大增速差的時候,低位向上靠攏將會引發(fā)一波較大行情,而從高位向下靠攏則會引發(fā)一波快速的回落行情。另外需要注意的則是M1、M2在合攏過程中的金叉、死叉動作,這將主導行情出現(xiàn)大波段走勢。
通過對這些指標的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股票市場的變動受宏觀經(jīng)濟發(fā)展的影響,并且在對宏觀經(jīng)濟指標進行分析時,我們要將各個指標綜合考慮,同時把它們放在當時所處的具體經(jīng)濟環(huán)境中去。宏觀經(jīng)濟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投資者在進行投資前,一定要正確認識宏觀經(jīng)濟狀況和影響力,準確把握指標上升或下降背后的真正原因,以及對股市影響的傳導途徑,這樣才能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提高投資的準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