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必須要強調(diào)一下,顯示器是輸出設備,也就是外設的一種,不是什么I7 4790K基本素質穩(wěn)定、往那兒一放魯大師好幾萬分的東西,它和個人體驗息息相關,別人覺得好你不一定覺得。只要是外設,就推薦你們自己去實體店或是哪兒的找來真貨體驗一下,只是在網(wǎng)上看別人瞎扯淡是沒用的。
第二,品控好的機器,也可能難免你臉差買到一塊大面積漏光+20個壞點+屏幕外殼開縫,反之同理。我沒有辦法跟你肯定說“你買它,買回去質量肯定好”。就像是CPU的體質一樣,雕還是雷,都是運氣。并且,CPU有賣包超體質的,顯示器也有賣包校色包無亮點壞點的。如果沒信心,不要省這個錢。
接著要談談,如何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顯示器,需要考慮哪幾方面因素。以下要素排名不分先后,想到哪個寫哪個的。
1.參數(shù)哪里看
我推薦的顯示器大多是京東有售的,規(guī)格參數(shù)一欄,基本可以看到。
2.接口
常規(guī)的四種接口:VGA<DVI<HDMI<DP。顯示器的接口最好和你顯卡/主板的接口至少有一個能對應,完全不對應的情況可以通過轉接頭解決。VGA是比較舊的接口,模擬信號,容易出現(xiàn)水波紋,現(xiàn)在沒什么特殊情況DVI起步。DVI和HDMI都是數(shù)字信號,沒什么本質分別,DVI輸出圖像,而HDMI可以輸出音頻信號。DP接口和HDMI的區(qū)別主要是DP對高分屏的支持更好,帶寬大支持高刷新率,如果你用什么2K和4K的記得用DP。DP接口有個通病,顯示效果可能會相對泛白。這意味著什么?你發(fā)覺顯示器買回來顯示效果不好,可以嘗試換接口看看如何。有的時候就是很奇妙,會出現(xiàn)天差地別的情況。
3.尺寸
現(xiàn)在基本是21寸起步,23寸主流,還有24、25、27、29、30、32、34等不同尺寸。24寸和23寸看著好像數(shù)字很接近,但你實際體驗下來可能會覺得24寸大了一圈。以及因為液晶面板切割的時候多少會有邊角料的浪費,而23寸的利用率比24寸高些,所以24寸顯示器既不如23寸的主流也比23寸的貴不少?;蛟S有口胡,但應該是原因之一。
4.分辨率
現(xiàn)在大多是1080P,再高一些1440P,和2160P。這個和尺寸有關系。你要是一個好大的34寸屏幕弄個1080P,或者是一個15寸屏幕也1080P,效果就會很糟。不過一般21~27寸的16:9用1080P是OK。
5.比例
一圖流,直觀清晰。同尺寸下,可視面積關系為:21:9<16:9<16:10。體感上我個人覺得19寸得16:10為佳,23寸看喜好,27寸16:9。
6.點距
是上面一些因素的綜合產(chǎn)物。點距越小,表示約清晰,理論上來說是更好,理論上。實際上現(xiàn)在近視的人很多,相當一部分人接受不了點距太小的顯示器,因為雖然清晰但是他們近視,根本看不清,結果得瞇著眼睛看,帶來更多的疲勞和傷害。所以點距要根據(jù)個人習慣和視力水平選擇。如果你問我一般選擇什么樣的?我個人最適應0.25之類的中庸水準,0.21~0.31應該都算是舒適范圍吧大概。當然點距更小的情況也不是說絕對不行,只要多適應,也沒問題。
7.護眼
家用顯示器一般人沒太大要求,那么護眼就是一大問題。
平時顯示器對人眼造成傷害的原因主要有:1.藍光 2.閃屏。所以選擇一款濾藍光不閃屏的顯示器是家用的好選擇。藍光傷害是因為LED背光的緣故,無法避免,現(xiàn)在的顯示器的濾藍光功能主要通過:1).物理的優(yōu)化偏移藍光 2).軟調(diào)節(jié)?(原諒我不會措辭)降低藍光 兩種方式調(diào)節(jié)。而閃屏則跟調(diào)光方式有關,PWM調(diào)光就會閃屏。不閃屏有3種調(diào)光方案:1).高頻PWM調(diào)光,即把閃屏的頻率加快到人眼無法分辨 2).DC調(diào)光 真正的不閃 3).高頻PWM+DC混合調(diào)光。要混合調(diào)光干嘛?往下看。
平時顯示器對人眼帶來疲勞的原因主要有:1)點距太小 2)雖然不小但視距太近 3)亮度太高 4)色彩太差分辨費力 等。這里就要提及DC調(diào)光。雖然它是不閃屏護眼,但有的人說為什么我還是覺得眼睛累?DC調(diào)光有缺點,在低亮度下它的可視角度和色彩還原度比較差,所以高端顯示器才會推出混合調(diào)光的方案。
結論:高頻PWM調(diào)光和混合調(diào)光最符合護眼需求,舒適度應該相對較好。
補充:對于沒有濾藍光功能的顯示器,可以通過顯卡驅動對藍色通道的量進行調(diào)整來達到一個模擬濾藍光功能的效果。
再補充:CCFL背光+PVA面板是最佳護眼方案。但CCFL背光是老東西,不節(jié)能不環(huán)保被淘汰了,也就高端顯示器還在用,與PVA的搭配更是近乎絕種。過去遍地都是的東西現(xiàn)在卻是土豪護眼的追求,有點機械鍵盤的意思。次選的話LED背光+IPS面板+混合調(diào)光吧。但價格也不會親民。
8.無邊框
這個是如今很多時尚造型的顯示器的噱頭了。直接告訴你們結論,這是做不到的。首先,只能做成超窄邊框,做不了直接舍棄邊框。其次,超窄邊框也僅僅是物理邊框窄,你開屏幕就會發(fā)現(xiàn)邊框內(nèi)部有一圈黑邊,好像和商品宣傳時的效果圖看起來不一樣。黑邊是無法避免的,必須保留黑邊來防止顯示器的漏光問題。只能說有的顯示器做得好功力足,能把那條黑邊也做的盡量窄。明基EZ2450L應該是現(xiàn)在2000內(nèi)最窄邊框了,其次是戴爾U2414H。
9.底座和支架
不知道有多少人會記得關注這一點。底座和支架是否優(yōu)秀直接就關系到顯示器往那兒一放的穩(wěn)定性。不要只在意外觀是否簡潔清爽,尤其是家里電腦桌不穩(wěn)的,自己多多注意,選個底座厚重設計穩(wěn)固一點的,別手往桌面上一放顯示器就開始晃,底座又光滑得可以在桌面上平移,直接呼你一臉。
10.按鍵的設計
和上面一點一樣,容易被忽略。按鍵的手感好不好,按鍵設計在了哪里,觸摸的還是實體的,都是比較重要的。反正要是給我買到一款手感垃圾的按下去都沒有實感的實體按鍵,真的難以接受。
11.只考慮顯示器本體
如果你是個對FPS玩家對顯示器的響應速度有極高的要求,那么你買了塊TN屏。然而你發(fā)現(xiàn)TN屏可視角度太小,超過80度根本不能看,你會考慮換高端電競顯示器嗎?低成本解決方案:你還可以考慮上個旋轉支架,比如樂歌502之類的。
如果你買了款顯示器,卻沒料到這屏反光太嚴重,怎么辦?你可以考慮一下自己上一張顯示器貼膜。
此外還比如,顯示器的外殼=指紋收集器?顯示器散熱孔開的很大碰巧家里環(huán)境灰很大?顯示器大小和風格是否適合電腦桌?顯示器的音箱/攝像頭效果怎么樣?顯卡是否給力?等等。
然后簡單解釋一下一些跟個體差異有關的常提的詞兒。
1.漏光
液晶顯示器都多少會有的問題,直接上圖,直觀。
上圖是VA面板的顯示器,這種面板大多數(shù)漏光控制出色。左圖為關機,右圖為開機狀態(tài),當中的白點是鼠標。你可以看到幾乎沒什么漏光。
這是在兩種不同的情況下,四款不同的顯示器的對比。IPS漏光是比較嚴重的,尤其是低端IPS。下圖這種邊角漏光的情況是比較常見的:
還有的IPS雖然漏光,但是控制還比較好,漏得均勻,不至于帶來太多視覺影響。不像下面這種:
這個就太感人了。不多說了。
2.壞點
手里沒什么好的圖,直接接百科的過來吧。這種就很典型,一目了然。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廠商或是京東客服會回復你說“包無亮點”。注意包亮點不代表包壞點,壞點不限于亮點,還有暗點之類的。
3.鏡面屏和霧面屏
如圖,左為鏡面右為霧面,區(qū)別明顯。這個主要取決于屏幕的涂層。最普通的磨砂膜就是霧面的,現(xiàn)在還有很多AH-IPS屏+AG膜的搭配,雖然歸類于霧面屏,但是看起來會有輪廓模糊的反光,在不讓反光影響顯示效果的前提下盡量增加了透光率。
還有點和專有名詞沒關系的比如支架螺絲開孔不到位啦,屏幕邊框有開縫啊什么的我就不提了,大家都能理解。
然后羅列一下一些好壞排名,都是大概的,為了小白易懂。
面板:
TN、VA、IPS三種。綜合素質TN<VA<IPS。
TN:多為6BIT,鮮有8BIT,比如頂級電競華碩ROG PG278Q。為什么電競顯示器、144Hz高刷新率的都是TN面板?這種面板響應速度極快,幾乎沒有拖影。
VA:MVA和PVA兩種,PVA>MVA,PVA可以躋身所有顯示器的頂級面板之一。MVA有PMVA>AMVA>MVA,PVA有升級版SPVA。主要都是改善:1.廣視角 2.響應時間 3.細膩程度
IPS:本體有三種:E-IPS,S-IPS,H-IPS。IPS本身另有四個變種:PLS(三星),ADS(京東方),AH-IPS(LG),AHVA(友達光電)。H-IPS單獨有一個升級版P-IPS。實力排名:P-IPS ≥H-IPS>S-IPS>E-IPS。
背光:
CCFL背光和LED背光兩種。對世界:LED>CCFL,對消費者:CCFL>LED。
LED背光有三種:RGB-LED>GB-LED>W(wǎng)-LED。低端顯示器全部都是W-LED背光無需懷疑。GB-LED嚴格來說屬于W-LED的一種,但通常單獨標示出來。
CCFL背光恐怕也有細分,記得看過一次但沒記住。
deltaE:衡量色彩精度的標準。一般來說<5合適。在5左右如果你看慣了顏色準的顯示器,那可能分別。5以上普通人通過對比也看得出區(qū)別,10以上的話就比較明顯,好比橙色與橙紅色的區(qū)別。<3就屬于色準表現(xiàn)良好,<1肯定是優(yōu)異。
色深:
直觀的解釋就是色深越高,灰階表現(xiàn)越好,單位是bit,下面附圖。比如最爛的可以看出黑白二色,好一點的黑灰白,再好一點的黑,80%灰,60%灰,40%灰,20%灰,白,越高過渡越自然。那么如果是彩色呢?簡單,如果是紅色就把灰階染紅,深紅 朱紅 大紅 玫瑰紅 之類的感覺?,F(xiàn)在6bit是基礎,家用8bit就很好了,10bit完全是專業(yè)領域的東西。
現(xiàn)在還有抖動算法這種東西,平時就寫作FRC。比如6bit+FRC就是6bit的面板+8bit的驅動抖出8bit色彩,和真8bit的色彩是有差距的。
↓這是圖
左為8BIT,右為6BIT。你會發(fā)現(xiàn)右圖明顯有條棱感過渡不夠自然,而且在黃色的部分右圖更像是一條直線然后兩側發(fā)散,左圖則有一段過渡。最左側的紅紫交接部分也是一樣。不過預算少的人吶,你不要瞎糾結,看錢辦事兒,你買個6bit的顯示器回家也沒對比參照,未必覺得有多差,別跟自己過不去。
色域:
直觀說就是顯色范圍。最爛的只有紅色,好一點的紅+藍,再好一點紅綠藍。就這么個意思。和上面的色深不要混為一談,二者沒有直接聯(lián)系。
今天的文章到此結束了,想知道更多請關注我們的公眾好“kelegeji”新號建設中,請大家多多包涵,多多指教。我們的官方網(wǎng)站是http://www.kelgj.com(目前在備案中,現(xiàn)在可以訪問http://klgj.yunde168.com找到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