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炎是口腔粘膜的炎癥,可波及頰粘膜、舌、齒齪、上腭等處。在小兒時期較多見,尤其是嬰幼兒,可單純發(fā)病也可繼發(fā)于腹瀉、營養(yǎng)不良、急性感染、久病體弱等全身性疾病時。引起口炎的主要有細菌、病毒及真菌,因受傷感染或全身抵抗力下降而誘發(fā)。細菌感染性口炎常以鏈球菌和葡萄球菌為主要致病菌。這些細菌在急性感染、長期腹瀉等機體抵抗力低下狀況下,若口腔不潔,則致細菌大量繁殖,從而引起的急性口腔黏膜損傷。中醫(yī)辨證:1.脾氣虛弱者表現長期腹瀉而反復發(fā)作口瘡者,可用參苓白術散加升麻、葛根治之。2.心腎陰虛口瘡者可用六味地黃丸合補心丸化裁治療。3.虛火上炎者,表現熱病后期,熱邪灼陰,陰液虧耗;所致口瘡,可用養(yǎng)陰清肺湯(生地、麥冬、玄參、貝母、丹皮、白芍等)治療。
1、柏子茶
[藥物]新鮮柏子30克。
[用法]上藥洗凈開水沖泡當茶飲服,直至液汁色淡為止。可連服數天。
[療效]此方治療口瘡66例,服藥2~4次均獲效。
[來源]徐承慶.江蘇中醫(yī)1991;(2):6
2、茵陳蒿湯
[藥物]茵陳蒿30克。
[用法]以250毫升開水浸泡取液,每天漱口數次,重者代茶飲,每天3次。
[療效]此方治療單純性口腔粘膜潰瘍43例,均獲滿意療效。潰瘍面一般在藥后3~4天即愈合。
[來源]許鑒魁。中醫(yī)雜志1985(5):48
3、吳茱萸糊劑
[藥物]吳茱萸適量。
[用法]上藥研末醋調如糊狀,紗布包之,敷雙足涌泉穴。一天取下。
[療效]此方治療口腔潰瘍有效。
[來源] 張連城。河北中醫(yī)1987;(3):22
4、口腔炎方
[藥物]生蒲黃10克。
[用法]棉簽用水浸濕后,蘸上生蒲黃涂在口腔潰瘍面上,每天3次。
[療效] 此方治療口腔潰瘍30例,均治愈。
[來源]趙尚林.陜西中醫(yī)1993;(10):462
5、 板藍根湯
[藥物]板藍根50克。
[用法]每天1劑,加水700毫升,煎至450毫升。?。玻乘幰悍执魏?,每天5~6次;其余1/3藥液濃縮為50毫升,涂搽患處。
[療效]此方治療口腔潰瘍15例,大多數患者3~4天痊愈,個別患者潰瘍面縮小,疼痛減輕,?。炖窗磿r用藥,療效不佳。
[來源] 王蓮芳.陜西中醫(yī)1989:(3):126
6、口腔含方
[藥物]女貞嫩葉3~4片或適量。
[用法]上藥用涼開水洗凈,嚼爛含5分鐘咽下,每天3次;或上藥適量搗爛取汁,藥棉浸汁后敷于潰瘍上10分鐘吐去,每天3次。均連用3天。
[療效]治療復發(fā)性口腔潰瘍21例,痊愈15例,好轉4例,無效2例。
[來源]胡必強.湖南中醫(yī)雜志1989;(1):20
7、仙鶴草煎劑
[藥物]仙鶴草根(干)30克。
[用法]將上藥加水煎15分鐘,漱口內服,每天2次。5天為1療程,或以上藥研末吹入口腔內,每天4~5次,3天為1療程,適用于小兒和不愿口眼藥物者。
[療效]此方治療口腔潰瘍200余例,有效率在80%以
[來源]沈紹英.江西中醫(yī)藥198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