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 慧 背 囊
感動心靈 開啟智慧
孫悟空的異化
讀完《西游記》之后,心頭一直有個疑惑:“大鬧天宮時神勇無比的孫大圣怎么到了取經路上就不厲害了,還得四處求神拜佛請昔日那些手下敗將幫自己降妖?或者換言之,既然神仙們有如此神通的手段和法寶,鬧天宮時怎么不用來對付猴子?”最近又找來《西游記》仔細研讀一遍,終于恍然大悟:原來神仙們未變,倒是孫悟空變了。套用現(xiàn)在的流行語:孫悟空異化了。
孫悟空是個天造地設的石猴(也就是說是個沒爹沒娘的野種),因為不懂“人道(人間道路的簡稱)”,學藝時人前賣弄,還沒畢業(yè)就被菩提老祖開除了學籍。后來他恃才傲物,奪金箍棒,銷生死簿,知名度飆升,惹得眾人去玉帝處告他,后被天庭招安。
可他又因專業(yè)不對口和職稱問題未給予實際上的解決,跟天庭翻了臉。其實天庭人才濟濟,何懼一個猴頭?恐怕是天庭百官深諳為官之道,況且不少人又未卜先知的本領,造知玉帝派猴子守蟠桃園是存心讓他偷嘴犯錯誤,蟠桃會不請他則是要把他逼“急”。而實際的用意是想讓自己尚在人間的親外甥楊戩來收拾局面,積累一點政治資本,也好名正言順地返回天庭。因此,百官與玉帝默契地演成了這出戲,對付猴子時都留七分力,顯得猴子本領高強,進而顯得楊戩同志人才難得,好造成“舉賢不避親”的局面。不料太上老君戲演的太過,用的煉丹爐是個早該報廢的過期貨,再加上孫猴子的確有些真本事,被他破爐而出。而天庭百官在玉帝封賞之后正準備去度假,同時又怕把玉帝的戲弄“穿幫”,結果猴子把天宮鬧了個人仰馬翻,玉帝只得求助于如來。
孫悟空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如來為了解決眾弟子除了吃齋念佛無事可作的“隱形失業(yè)”,牽頭搞了一個“西經取經工程”。具體負責此項工程的觀音想到了孫悟空。孫悟空成為西天取經小組第一號組員之后,倒也鞍前馬后兢兢業(yè)業(yè)。五行山下五百年的回顧與反思,已使他成熟了不少,懂得了不少“人道”: 既然此事是如來親自牽頭,觀音具體負責的,那就沒有失敗的可能,不然二人的臉往哪兒擱?所以自己成仙成佛已經是“孫悟空摘蟠桃——十拿九穩(wěn)”了。但自己當年不懂事,把天地三界的“人”都得罪遍了,日后到了天庭可怎么相處?得想個辦法補救。一種途徑就是對沒背景沒后臺的妖怪一概打殺,而對有背景有后臺得妖怪或是請其主人降服,要么在即將打殺時棒下留情。 此舉可謂一舉數(shù)雕:第一,不破壞自己浩然正氣的形象;第二,給了神仙們面子和行駛職權的機會;第三,改變了自己在眾神仙心中的形象,造成了口碑效應——“哈哈,這猴頭果然懂事多了。五百年得苦沒白吃!”第四,欠下人家一個人情,取經成功后也好有個借口上門拜訪,順便帶點大唐土特產,聯(lián)絡一下感情。與此同時,在取經途中在不失時機抓弄一下豬八戒,利用豬八戒的愚蠢,無能和自私,來反襯自己的精明、本領高強和大公無私。并利用取經小組組長唐僧的善良和無知,在適當?shù)臅r候不服從上級的領導,用殘酷的現(xiàn)實證明自己得正確,使唐僧同志更加信任自己,日后功勞自己頭一份不說,在后人心目中也能把自己塑造成個忍辱負重、“能屈能伸大丈夫”的形象。
憑著精明和本領,孫悟空幾乎天衣無縫地使自己成為整部《西游記》中最光彩照人、最大無畏的英雄,也使自己成為千百萬后人敬仰得偶像。然而細較他在大鬧天宮和取經途中的表現(xiàn),他的異化也不禁令人噓嘆,令人悲哀。現(xiàn)在,倘若有人說我聰明得像孫猴子,我就會很擔心,因為這好像確實未必就是句好話。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