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市邕江濱水公園坐落于青秀山腳下、邕江北岸,東起青秀山南門,西至區(qū)委黨校,全長約5公里,平均寬約100米,總面積602.5畝,為濱江灘涂帶狀公園。其中,一期工程2009年建成,二期工程目前正在開展施工,將在2012年年底竣工。
“廊橋觀山水,翠竹映紅荔”,公園規(guī)劃巧借原有地形,以江灘三級平臺為基礎,營造人文景觀與自然山水相融合的集園林綠化、濱江景觀、休閑觀光、健身娛樂為一體的綜合公園。公園特色主要有:
一、探索濱水綠化新模式,體現(xiàn)綠水相融人水和諧。
公園建設積極探索理順行洪防洪要求及園林景觀建設的關(guān)系,主要依托江濱自然地形地貌及原生植被,對濱江園林景觀元素進行提煉和升華,公園置景根據(jù)水位梯度因坡就勢,因勢利導,高密低疏,綠化種植做到疏密有致,合理配植,游人置身園中,既可以觀水、近水、親水,又可以通過園路、棧道、亭廊、平臺觀景賞景、游覽健身,公園綠化美化與自然濱水景觀得以相互輝映,相得益彰。
二、生態(tài)優(yōu)先,營造優(yōu)良園林環(huán)境。
公園建設遵循地形不大挖大填,樹木不砍少移,以綠為主,切實保護好母親河的生態(tài)建園原則,積極倡導“水清岸綠景美”的理念,采用了新型的生態(tài)護坡和低洼濕地治理方案,成功建成了巖石花卉園、生態(tài)濕地、親水步道等景點,保護利用了古樹名木、原有龍眼林、竹林等喬木,培育提升了蘆葦叢、傘莎草等親水草本,公園綠地率達85%以上。
三、適地適樹,彰顯鄉(xiāng)土植物特色。
公園的園林綠化從實際情況出發(fā),立足當?shù)?,深入研究和挖掘適應江濱生長的鄉(xiāng)土樹種,重點選擇了扁桃、木棉、榕樹、龍眼、樟樹、大花紫薇及多個竹子品種進行植物造景,推出了古棉風吟、竹翠石映、荔紅花燃等多個以鄉(xiāng)土植物為主的景點,成功整治及綠化、彩化、美化了邕江江岸,形成了新的景觀帶,在水系岸坡綠化方面起到了積極的探索和示范帶動作用。
四、融入藝術(shù)文化,凸顯文化建園
公園堅持以文化小品、文化長廊的布置貫穿全園建設,依托岸坡高差、場地用材特色,通過主園路地雕、花缽壁刻、景墻、圖騰柱、石刻等形式展示壯族壯錦藝術(shù)、徐霞客游歷等,提升公園文化品位,建設內(nèi)涵豐富的文化廊、人文氣息濃厚的精品園林。
南寧市邕江濱水公園具有優(yōu)越的區(qū)位優(yōu)勢,近可觀邕江江景、南寧大橋、荔園山莊,遠能眺龍象塔、廣西體育中心及五象嶺森林公園。此外,東接濱水公園的柳沙濱江公園以及葫蘆鼎大橋至白沙大橋的津頭濱江公園納入“綠滿邕江”中正在開展前期工作。其中,柳沙濱江公園以展示貝丘文化遺址的亞熱帶風光綜合性公園,有望年底開工建設,2014年完工;津頭濱江公園以現(xiàn)代風格的濱水開敞綜合性公園,年底完成各項前期工作,明年開展建設,2014年完工。三個項目相繼建成后,將形成總長10公里、水清岸綠景美、文化內(nèi)涵豐富、休閑活動完善的邕江畫廊,成為聯(lián)系南寧市老城區(qū)與五象新區(qū)的景觀走廊,成為展示南寧市現(xiàn)代宜居城市、中國綠城、中國水城的一張靚麗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