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井陘是有名的千年古縣,從秦朝到現(xiàn)在幾乎沒有改過名字的一個縣,但這座千年古縣是怎么來的呢?
現(xiàn)在井陘縣位于河北省西部偏南,東距省會石家莊40公里。東邊與石家莊的鹿泉區(qū)、元氏縣、贊皇縣交界,西與山西省平定縣、孟縣接壤,南鄰山西省昔陽縣,北邊是石家莊市平山縣。
井陘的名字是怎么來的?
陘字好理解,井陘位于太行八陘的第五陘,用這個字很精準。因為“井”字很常見,但也容易讓人忽略。
井陘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說法,縣的東邊就是華北平原,海拔不足百米,而井陘縣境內(nèi)有28座海拔超過千米的高山,分布在縣城的周邊,形成了四周高、中間低的地形特點,這就像一個“井”似的。
有了這兩點,一個是處于太行八陘,一個是地形特點,所以井陘名為“井陘”才名副其實。
作為穿越太行山的通道,井陘有兩道重要關口,一個東邊的土門關,現(xiàn)在屬于石家莊鹿泉區(qū),已經(jīng)被改造成一個景區(qū),不復當年關口要塞之險,一個是西邊的固關,現(xiàn)在屬于山西陽泉市,因地處太行山深處,這里的固關長城依然非常有名。
說歷史,為了說明千年古縣的來歷,我們只說一千年前的。
從井陘縣志來看,秦始皇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前221年開始設立井陘縣,這一年秦滅六國,統(tǒng)一中國,在各地推行郡縣制。
秦朝井陘縣治所在現(xiàn)在的井陘礦區(qū)天戶村,屬于巨鹿郡管轄。到了北齊的時候,井陘縣和石邑縣合并,并改名為井陘縣。
到了隋朝,公元596年,開皇十六年,也就是隋文帝楊堅當皇帝第十六個年份,這一帶設立了井州,井陘縣歸井州管。
現(xiàn)在距離縣城北部12公里的地方有個天戶村,是井陘縣從秦朝到宋代之前的縣治,古城垣用沙石膠土砌筑,周長約5600余米。現(xiàn)在只有西北城角和若斷若續(xù)的城墻片段,城內(nèi)還有“大唐國鎮(zhèn)州井陘天護城”的陀羅尼經(jīng)幢一座。
多說一句。1950年,新中國成立后,將井陘礦區(qū)從井陘縣劃撥出去,劃歸石家莊市。到了1958年,獲鹿縣、井陘礦區(qū)又并入到井陘縣,縣政府的駐地搬到微水。到了1961年后,井陘礦區(qū)和獲鹿縣又析出復置。
我們再從村子的歷史來看這座千年古縣。井陘全縣有318個行政村,除了12個村缺少資料,其余306個村中,建村1000年以上的就有84個,其中秦和漢各有21個,占到了27%。
多說一句,建村1000年到500年的有147個,其中明代有124個。從這個角度來看,大名鼎鼎的于家石頭村只是井陘縣村落中的后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