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字精講
(一)字形精講
“山”字的字形比較簡單,我們只要注意以下四個方面就可以了。
1.在處理“山”字的筆順時,要先寫中間的一豎。
2.兩個短豎(包含左邊豎折中的豎)向中間合攏,分別從左右兩邊指向中間長豎的頂端。
3.兩個短豎的長度,約等于中間長豎的一半。
4.“山”字左低右高,第二筆的豎折,折筆后向右上方大約15度左右行筆。
(二)章法精講
“山”字與它上面的“稽”字的章法關系比較簡單,就是縱軸線平行的關系。
二、“陰”字精講
(一)字形精講
1.“左耳旁”的要點。
“左耳旁”是上下高度相等的結(jié)構(gòu)。以其中的折鉤最下端為中點,一分為二,上下兩部分的高度相當。
2.右半部分的要點。
(1)“陰”字的右半部分是上下高度對稱的結(jié)構(gòu)。
右半部分以第二個短橫為中心,上下兩部分的高度相等。
還可以繼續(xù)細分,上半部分以第一個短橫為中心分為兩部分,下半部分以第四個長橫為中心分為兩部分。在這四個部分中,最上和最下的兩個部分高度相等,中間兩個部分的高度也相等。
(2)“人”字頭下面的第一個短橫,左右支撐起撇、捺,并以撇、捺的交叉點為中心,平分為二。
(3)豎與撇的交叉點,大概位于撇畫總長的1/2處。
3.“左耳旁”與右半部分的呼應。
(1)“陰”字左低右高,右半部分略向左傾斜,倚靠在“左耳旁”的“耳朵”上。
(2)右半部分的長撇,與左耳旁第一個折筆中的筆畫相平行,同時,撇梢正好對應“左耳旁”中最后出鉤的位置。
(3)右半部分第四橫的起筆處,位于“左耳旁”折鉤中折的部分的下面。
(二)章法精講
“陰”字與它上面的“山”字的章法關系也比較簡單,就是縱軸線相交的關系。
三、“之”字精講
(一)字形精講
“之”字的寫法和有關筆畫的比例,可以參考前面第一行的“之”字,在之前的文章《<蘭亭序>逐字精講(7)——春、之》中,有很詳細的講解,這里不再贅述,主要講一些這個“之”字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1.橫折撇中的橫和撇出現(xiàn)了筆畫上的重合,即二者之間的空間距離被無限壓縮。同時,為了不讓這個“之”字顯得太局促,撇捺這兩個筆畫之間的空間距離被加大。
2.橫的起筆與撇的末梢之間的夾角,和撇的末梢與捺的起筆之間的夾角,角度大體是相同的。
(二)章法精講
“之”字的章法關系,主要體現(xiàn)在與它上面的“陰”字的關系,以及與它右邊的“在”字的關系上。具體如下:
1.“之”字與它上面的“陰”字是縱軸線相交的關系。
2.“之”字的捺與右邊“在”字的長撇也存在一定的呼應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