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很聰明為什么卻不愛學習?
換了老師學生怎么對學習沒興趣了?
成績不好的學生還有出息嗎?
學生很勤奮為什么成績上不去?
還有比學習成績更重要的嗎?
習慣可以決定命運嗎?
要不要給孩子報課外班?
該獎還是該罰?
孩子會輸在起跑線上嗎?
什么樣的課堂能夠吸引學生?
這些問題困擾著許許多多的教師和家長。
本書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對這些問題進行了細致、全面的分析,幫助我們理解各種教育現(xiàn)象,理解學生,并學會利用心理學知識來解決各種教育中的問題。
好懂好用的教育心理學:解決學生學習的10個困惑
趙希斌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
內(nèi)容簡介
本書用教育心理學的知識解釋了如何激發(fā)學習動力、提高學習成績、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與行為習慣、優(yōu)化師生和親子關(guān)系等問題,探討了使教育和學習更有效的方法與途徑。
書中呈現(xiàn)的大量真實的教育教學案例將成為橋梁,幫助我們將身邊的教育教學現(xiàn)象和教育心理學知識緊密聯(lián)系起來,促進我們對教育心理學知識的理解,提高我們的教育教學水平。
作者介紹
趙希斌,發(fā)展心理學博士,供職于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參與多項基礎(chǔ)教育課程改革重大項目,研究專長為學生評價、教師評價和學業(yè)質(zhì)量監(jiān)測。近10年來在全國各地做《教師素質(zhì)提高與教師專業(yè)化》、《基于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教育評價》、《中小學德育反思與實踐》等講座六百余場,受到教育行政人員和教師的歡迎。
目錄
前
1 學生很聰明為什么卻不愛學習——決定學習動力的直接因素
平平是一個聰明又開朗的孩子。他愛看課外書、知識面廣、愛思考和提問??墒瞧狡降膵寢尯馨l(fā)愁,因為從一年級開始平平就對學習沒什么興趣,當時媽媽想也許是剛上學不適應,可現(xiàn)在已經(jīng)三年級了,平平仍然沒有學習的動力,上課不專心聽講,作業(yè)潦草敷衍,做一會兒作業(yè)就喊累……
2
小宇進入一所新的學校。讓媽媽著急的是,小宇就像變了一個人。在原來的學校,小宇陽光開朗,學習努力,成績也很好,可到了新的學校,小宇明顯變得不愛學習了,尤其是數(shù)學,原來一直是小宇最喜歡的學科,可現(xiàn)在不僅考試成績差,而且有時甚至還不寫作業(yè)……
3
斌斌是一個不愛學習的孩子,學習成績也較差,可是,斌斌一點也不笨,只要是他感興趣的事情,他就會非常投入而且學得特別快。斌斌媽媽的一個同事跟她說:“初二可是關(guān)鍵階段,孩子不愿學你就得逼他學,不然將來上大學就沒指望了,這輩子就毀了,你可不能心軟?!?/font>
4
紅霞是一個非常用功的孩子,每天做奧數(shù)題都要花一個小時左右,非常吃力。老師教過的內(nèi)容,她照貓畫虎可以做出來,但題目稍微變化一點她就不會了。老師對她說:“我知道你非常用功,但是要想有進步,你還得多動腦筋,掌握做題的方法,要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font>
5
中央電視臺《看見》欄目曾專訪了一個十六歲的學生——張炘煬,全國年齡最小的博士生。張炘煬說:“我博士出來,我連住的地方都沒有。博士畢業(yè)有用嗎?”于是,他要求父母全款在北京給他買房,還說,“本來最希望我留在北京的就是他們,他們應該為此努力”。
6
小華的媽媽坐在沙發(fā)上織毛衣,目的是盯著小華學習。小華的屁股上像是長了刺,一會兒要喝水,一會兒要上廁所,一會兒喊作業(yè)太多,一會兒喊作業(yè)太難,好像有多動癥似的,可是看動畫片、玩游戲,小華能一動不動坐上一個多小時呢。老師說小華的學習習慣不好……
7
小帥的媽媽遇到一個棘手的問題——要不要給小帥報課外班。小帥的同學有的從一年級開始就上課外班,英語、作文、奧數(shù)等,現(xiàn)在臨近小升初,大部分同學都上了各種課外班。媽媽知道小帥不喜歡上課外班,可如果不上的話,不但小升初時成績會受影響,將來上了初中也可能會跟不上……
8
宋老師是一個新老師,她遇到的最大的困難就是管不住學生,班上總是亂糟糟的。宋老師曾試著表揚班上一個總是搗亂的學生,可沒想到學生聽了她的表揚,竟然沖她翻了個白眼,一臉的不屑。她也試過狠批學生,讓他們罰站??墒牵@些都沒用!學生根本不怕,越懲罰越和老師對著干……
9
小楓五歲了,正在上幼兒園大班。小楓的媽媽這兩天心煩意亂,同事的孩子和小楓同歲,現(xiàn)在會背好多唐詩,能認的字快有一千個了,還參加了“學前班”,已經(jīng)開始學小學一年級的內(nèi)容了??粗焯殳偼鎯旱男?,媽媽有些后悔,也有些害怕了,難道小楓真的“輸在起跑線上”了嗎?
10
王老師是一個從教5年的小學老師,他發(fā)現(xiàn)自己處于“瓶頸期”了。在教育教學的多方面已經(jīng)積累了一些經(jīng)驗,但還有相當多的問題解決不了,如怎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怎么應對班上幾個“特殊學生”,能否用更溫和、更人性化的方式代替強硬的方式管理班級而又不致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