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的進程中,很多名詞實際上是可以變成動詞的,是由名詞到動詞、再由動詞到名詞的周而復(fù)始,不停轉(zhuǎn)換,貫穿名詞的動詞始終是融合,匈奴、鮮卑、契丹、蒙古等等名詞都是。
由于史籍記載缺少的原因,讓兩千年前的匈奴人至今在人們的眼里多少有些神秘,匈奴的女人更是。最后的匈奴女人會是什么樣?朝三暮四、水性楊花,毀掉匈奴最后的國家,害死國君!在說她之前,讓我們從一個漢族女人開始。
李敬愛(約397年-438年),西涼王李暠之女,漢族,北涼哀王沮渠牧犍的皇后。西涼嘉興四年(420年)七月,西梁國都酒泉被北涼攻陷,李敬愛和母親尹夫人成了北涼的俘虜。這時北涼的統(tǒng)治者就是在河西走廊號稱匈奴王、供奉冒頓單于的沮渠蒙遜。
沮渠蒙遜這個人是很不錯的,雖然號稱匈奴王,但尊儒重道、篤信佛教,也有治國的才能,重用漢族知識分子,使得北涼國百姓安居樂業(yè),歷來受到史學(xué)家的好評。滅西涼國后,沮渠蒙遜遇到了李暠的皇后、西涼國后來的皇太后尹夫人,見尹夫人長得漂亮、有文化、有氣質(zhì),就想把尹夫人納為自己的王妃,被尹夫人罵了個狗血噴頭。沮渠蒙遜覺得尹夫人很有氣節(jié),把她和女兒李敬愛一起帶到今武威宋家園這個地方囚禁了起來,宋家園過去叫皇臺,人們?yōu)榱思o念尹夫人將其稱為尹臺,現(xiàn)在那兒還有在座寺廟——尹臺寺。
為了感激不殺之恩,李敬愛常去沮渠蒙遜的住處請安,有一回,碰到了也為沮渠蒙遜請安的沮渠牧犍。沮渠牧犍是沮渠蒙遜第三子,十六國分裂時期的最后一位君主,也是北涼國的最后一位君主,433―439年在位。一個匈奴男人與一個漢族女人的愛情故事就此開始,盡管后來凄凄慘慘戚戚,但畢竟還是開始了。沮渠牧犍被李敬愛的美色所傾倒,便主動納李敬愛為妃。公元433年沮渠蒙遜死,沮渠牧犍成了北涼王,李敬愛被立為皇后。然而,這種表面風光的生活并不代表著真正的幸福。
沮渠牧犍有一個嫂子,史書里把這個女人叫“李氏”,一個匈奴的女人能在那個年代擁有漢人姓氏,顯然是漢化了不少。但是,可能是因為匈奴人實行收繼婚的原因吧,這個女人多少有些不檢點,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就是沒有禮儀,水性楊花、、朝三暮四,不成體統(tǒng)。她呢,同時與沮渠蒙遜的三個兒子相好,而且十分明目張膽。沮渠牧犍娶了李敬愛后仍然與自己的嫂子往來,保持曖昧關(guān)系,李敬愛雖然貴為王后,但身后并沒有支持的勢力,對這種事兒也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剛開始時,沮渠牧犍對李敬愛還能痛愛百般,但時間一久,還是覺得離不開嫂子,李敬愛被晾在一邊,也便成了自然而然。更嚴酷的現(xiàn)實是,當時,北魏的勢力已經(jīng)滲透到北涼,對北涼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為了控制西河,保證絲綢之路的暢通,于北涼永和五年(437年)將他的妹妹拓跋氏嫁給了沮渠牧犍。這場政治婚姻的到來,意味著李敬愛只能退位,在征得沮渠牧犍同意后,她決定辭去后位,和母親一起回酒泉。
一個漢族女人的黯淡離場,意味著一個鮮卑族女人與一個匈奴女人的爭斗開始。拓跋燾的妹妹被封為武威公主,嫁過來后理所當然地成了北涼王后。剛到北涼,沮渠牧犍出于對大國的敬畏,對武威公主還比較尊敬和體貼。但時隔不久又和嫂子李氏在一起了,開始冷落她了。
武威公主覺察后,痛罵沮渠牧犍,想讓沮渠牧犍收收心,卻使得沮渠牧犍產(chǎn)生逆反心理,與李氏打得更火熱。武威公主進一步阻止,李氏開始報復(fù),與渠牧犍的姐姐商量謀劃,竟然把毒藥放到武威公主的飯中。
沮渠牧犍,最后的匈奴王,李氏當然是我們在史書里能讀到的最后的匈奴女人了,兩人同時出現(xiàn),不僅僅導(dǎo)致了一場因為扭曲情感而展開的謀殺,更有整個匈奴王國的毀滅。武威公主吃下毒食,只是嘔吐,并沒有一命嗚呼。萬幸中活下來的她,首先想到的是向哥哥拓跋燾告狀,請哥哥來了自己撐腰。拓跋燾命令沮渠牧犍交出李氏,沮渠牧犍不但不交,還給了李氏足夠的銀兩,把李氏送到酒泉保護了起來。拓跋燾勃然大怒,給沮渠牧犍列了12條罪狀,出兵北涼。北涼永和七年(439年)八月,北魏大軍包圍了谷臧。沮渠牧犍出城投降。
匈奴人最后的王國就是終結(jié),最后的匈奴王為保全一個女人丟了一個王國。需要說明的是,沮渠牧犍其人在歷史上也有較好的口碑,他和自己的父親沮渠蒙遜一樣尊儒重道,在涼州大興辦學(xué)之風,《資治通鑒》對他的評價是:“聰穎好學(xué),和雅有度量?!卑殡S著他的離去,匈奴人在朗朗的讀書聲中一切塵埃落定,就像被保全下來的李氏湮沒在了茫茫的人海中。只是可憐了李敬愛,她死在了和自己的母親一起逃往哈密的途中,面對鐵色戈壁,她出自己的手對母親說:“媽媽,我要死了……”母親握住她的手,說:“孩子,我們的國滅了,家沒了,早就應(yīng)該死了!”隨后,她便死了,手腳冰涼了,抱著她年輕美麗尸體的是她的母親——尹夫人——一個白發(fā)蒼蒼、垂垂老矣的漢族女人。(文/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