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1614字,閱讀時間:約5分鐘
1899年,武昌城來了兩個操著北京口音的人。這兩人一老一少,年輕人得穿著打扮不像一般的官宦人家,看起來大約在30歲左右。年長的那位也就50出頭的樣子,但沒有一個根胡子,聲音聽起來也和一般的男人略有不同。從二人的舉止動作來看,二人是主仆關系。二人在金水閘公館住下后,年輕人便極少露面,年長者則忙前忙后。武昌城做為中部地區(qū)最為繁華的城市之一,每天都會有大量的外地人過往,所以這兩個人并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
武昌城舊照
真正讓當地人開始好奇的是他們的消費能力:這個仆人外出購置的,全部都要最好的,而且出手闊綽。住處附近的人發(fā)現(xiàn),這個仆人稱呼年輕人一口一個“圣上”。到了吃飯的時候,也是先由仆人試吃過后才跪地奉上。仆人對年輕人的恭敬,遠遠超出普通富貴人家對家里公子的態(tài)度。來了興致的武昌老百姓也不敢直接問,只能是繼續(xù)觀察。終于,有人發(fā)現(xiàn)年輕人吃飯用的筷子是玉制的,并且還雕刻著五爪金龍。年輕人蓋的被子,也用金絲線繡著五爪金龍。二人之間的禮節(jié)規(guī)矩,看起來似乎是皇宮
光緒帝復原彩照
再加上兩人都是北京口音,所以人們紛紛懷疑這是光緒皇帝微服私訪來了。但猜測終究是猜測,一群老百姓誰見過萬人之上的皇帝呢?有人想了一個很簡單的辦法:證明這個仆人是太監(jiān)。在此后的幾天里,開始有人主動跟這個仆人搞好關系混臉熟,并邀請他去澡堂子。這個仆人“半推半就”,終于進了澡堂子。太監(jiān)與正常男人的區(qū)別很明顯,眾人一看便心里有了底:這兩人年輕的是光緒皇帝,年老是他的貼身太監(jiān)。騙子再怎么會騙人,也不至于讓自己殘缺,這犯罪成本太高了。
光緒帝畫像
退一萬步講,冒充皇帝是誅滅九族的死罪,沒人會冒這個風險。消息傳開后,從武昌到漢口和漢陽,三鎮(zhèn)所有的老百姓都轟動了。一聽說堂堂光緒皇帝御幸金水閘公館,老百姓如潮水般涌了過去。他們都以一睹皇帝龍顏、為皇帝行三跪九叩大禮為榮。在百姓的帶動下,那些當官的、經商的也蠢蠢欲動。為了確保此人一定是光緒皇帝,他們通過在京城的人脈,花大力氣得到了一張光緒皇帝的照片。經過仔細的對比,他們認為“面容似相仿佛”,便一口咬定,此人定是光緒皇帝。
光緒帝舊照
一群捐了官還在坐冷板凳的人,帶著厚禮和重金往金水閘公館擠,要是里面的那位爺開心了,自己立馬就能轉正。那年輕人只是偶爾出來露個面,展現(xiàn)一下皇帝親民的形象,對那些財寶和重禮“不感興趣”,前來拜見的人全都由這個太監(jiān)接待。江夏知縣陳樹屏向自己的頂頭上司、湖廣總督張之洞做了匯報。張之洞立馬起疑,皇帝此刻應當被軟禁在瀛臺才對,為何會突然出現(xiàn)在自己的轄區(qū)?早在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發(fā)動戊戌政變后,光緒帝就被軟禁了,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甚至在菜市口被殺。
“戊戌六君子”就義
張之洞不敢輕舉妄動,一邊裝作不知道,一邊立馬向榮祿打聽。張之洞身為封疆大吏,遠在湖廣。但榮祿就不一樣了,他是慈禧太后的心腹。如果問他,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之間的動靜便能一清二楚。在得到榮祿的肯定后,張之洞得知皇帝還在瀛臺,那么在自己地盤上招搖撞騙的自然是假的。張之洞指示陳樹屏,帶兵將那兩人抓捕下獄。經過一番拷打,兩人終于招供了。年輕人名叫崇福,是個旗人,自小便入宮唱戲。因為他長得和光緒皇帝非常相似,所以宮里人給他起了個“假皇上”的綽號。
光緒帝劇照
那位年長的太監(jiān)也確實是太監(jiān),但并不是什么皇帝的貼身太監(jiān),僅僅是一個在庫房當差的低級太監(jiān)。已經年過半百且升遷無望的他,便伙同崇福出宮行騙。恰好光緒帝被慈禧太后給軟禁了,實乃天賜良機!于是乎,便有了上文講述的這一幕。假冒皇帝招搖撞騙,二人的下場自然是個死,非法所得贓款則被張之洞打包交給了慈禧。那些被騙了錢、吃了啞巴虧的人,惹不起張之洞,所以也不敢反對他。但心里沒有不臭罵張之洞的,畢竟損失的銀子是自己的,不是他張之洞的。
張之洞舊照
后來武漢三鎮(zhèn)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張之洞為了取悅慈禧,出賣了“光緒”。以上史料來源于清人劉禺生的《世載堂雜憶》。
詩詞大會第五季落下帷幕
聽康震教授品讀古詩詞
世間所有美好都藏在古詩詞里。
30位傳奇詩人的青春史,濃縮600年家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