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蓮
別名 一把傘、六角蓮、獨(dú)葉一枝花、獨(dú)腳蓮、八角七、鬼臼、八角金盤
來源 為小蘗科八角蓮屬植物八角蓮Dysosma pleiantha(Hance)Woods.,根莖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0-40厘米,有粗壯結(jié)節(jié)狀根莖,黃褐色,莖直立無毛,莖生葉1-2片,葉柄長10-15厘米,盾狀著生,葉片矩圓形或近圓形,長15-22厘米,寬12-19厘米,無毛,5-9淺裂,邊緣有針刺狀細(xì)齒,嫩時(shí)有斑紋。夏季開花,花暗紫色,1-8朵簇生于兩莖生葉柄的交叉處,下垂,萼片6,卵狀或橢圓狀矩圓形,花瓣6,長倒卵形,先端有皺波狀紋,雄蕊6,雌蕊瓶狀,柱頭盾形,漿果近球形,黑色。
生境與分布 生于山谷、山坡、雜木林中陰濕處。分布于陜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西、廣東、四川、貴州、西藏等地。
采集季節(jié) 秋季采挖。
藥理作用 根狀莖含有的鬼臼毒素,能抑制細(xì)跑中期的有絲分裂,對動(dòng)物腫瘤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但因毒性太大,臨床上未使用。
性味功能 甘、微苦、涼。有小毒,清熱解毒,活血散瘀,滋陰,補(bǔ)腎。
主治用法 毒蛇咬傷、跌打損傷;外用治蟲蛇咬傷、癰瘡癤腫、淋巴結(jié)炎、腮腺炎、乳腺癌。用量3-10克。外用適量,搗爛或磨酒、磨醋調(diào)敷。
參考配方 1. 毒蛇咬傷:①八角蓮、七葉一枝花、白馬骨、飛來鶴、粉防己各10克,水煎服。外用陰行草、白馬骨、柳葉白前、蛇葡萄各適量煎水沖洗。再用魚腥草、杠板歸、星宿菜、葎草等鮮草搗爛敷患處周圍。②八角蓮根適量,磨白酒,外涂患處,也可內(nèi)服,每服6克。對神經(jīng)性毒,可取八角蓮根5節(jié),用70%的酒精7毫升,泡7天,取浸出液1-2毫升注入傷口。
2.癤腫:八角蓮研粉,加入凡士林90%,調(diào)成膏敷患處。
3.疔瘡:八角蓮鮮根適量,加白酒少許,搗爛外敷。破潰者去白酒加冰片少許,冷開水拌搗。每日換藥一次。
4.乳腺癌:八角蓮、黃杜鵑各15克,紫背天葵30克,白酒1斤,泡7天后內(nèi)服、外搽,每服10克,每日2-3次。
5.跌打損傷:八角蓮根3-10克,研細(xì)末,冬酒送服,每日兩次。
6.體虛:八角蓮10克,蒸雞或燉豬排骨吃。
7.勞傷:八角蓮30-60克,泡酒半斤,每次服50-10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