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尾草
別名 雞腳草、金雞尾、井口邊草、井邊鳳尾、井欄草、鳳尾蕨、五指草
來源 為鳳尾蕨科鳳尾蕨屬植物鳳尾草Pteris multifida Poir.,以全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根狀莖質硬而短,密被條狀披針形黑褐色鱗片。葉二型,叢生、近革質、兩面無毛,葉脈明顯,細脈從中脈羽狀分出,葉柄長15-25厘米,灰棕色或禾稈色,生孢子囊的葉長卵圓形,長20-45厘米,寬15-25厘米,一回羽狀復葉,但下部羽片往往2-3叉,除基部一對有柄外,其他各對基部下延,在葉軸兩側形成狹翼,翼在葉軸上部寬3-5毫米,羽片或小羽片長條形,先端漸尖,不育,邊緣為鋸齒狀,向下為全緣,不生孢子囊的葉其羽片或小羽片較寬,邊緣有不整齊的尖鋸齒。側脈單一或分叉。孢子囊群線狀,沿下面葉緣連續(xù)分布。
生境與分布 多生于較陰濕處的石隙中或墻縫及水井邊。主要分布于河北、陜西、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地。
采集季節(jié) 四季可采。
性味功能 淡、微苦、涼。清熱利濕,解毒止痢,涼血止血。
主治用法 痢疾、胃腸炎、肝炎、泌尿系感染、感冒發(fā)熱、咽喉腫痛、白帶、崩漏、農藥腫毒,外用治外傷出血、燒燙傷。用量:15-30克。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參考配方 1.細菌性痢疾:①鳳尾草、鐵莧菜、地錦草各30克,水煎服。②鳳尾草30克,黃毛耳草15克,爵床15克,水煎加蜂蜜30克沖服。每日1劑,分2次飯前服。連服3-5劑。③每日用鳳尾草15-30克,水煎服,連服數(shù)日。
2.胃腸炎:鮮鳳尾草3500克,水煎去渣,濃縮成1000毫升,每服10毫升,每日3次。
3.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①鳳尾草、酢漿草、連錢草各30克,水煎服。②鮮鳳尾草60-9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連服數(shù)日。
4.農藥1059、1605等中毒:鳳尾草、金銀花各120克,甘草60克,水煎,一次灌服兩大碗。
5.扁桃體炎:鳳尾草15克,水煎服,連服數(shù)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