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愛和了解的先秦戰(zhàn)國歷史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東周春秋以來,列國為爭霸相互廝殺,直至戰(zhàn)國七雄并立,最后六合一統(tǒng)并入于秦,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完成政權(quán)一統(tǒng)。
戰(zhàn)國七雄當中,地處西北的偏僻秦國依靠商鞅變法,國力才得以迅速超越關(guān)東六國,成就了統(tǒng)一之業(yè),而除秦之外的關(guān)東六國之中,本來也不乏極強極盛之勢,卻無一能力抗強秦,實現(xiàn)大一統(tǒng)的偉業(yè)。這是為什么呢?那我們就要來了解一下這六國的著名君王們是如何將自己國家從主角帶成了陪練的。
首先我們要講到是就是,著名的商鞅老東家也是戰(zhàn)國中首先稱王的魏惠王,惠王出生的時候,魏國王宮夜起大火,產(chǎn)室也被火所圍,宮人竟將出生的魏武侯之子放置在取水的長頸瓶中,才從火中救了出來。魏武侯因此為這個嬰孩取名為“罃”,也就是古式滅火消防罐的意思。
魏武侯去世之后,其子魏罃和弟弟魏緩爭奪王位,三晉其他兩國為了各自在魏的利益,相繼出兵對魏國大選進行武力干涉,魏罃與韓國太子韓康私交甚厚,以往趙韓聯(lián)軍攻打魏國,韓康就百般不肯他的父親與魏國為敵,現(xiàn)在韓康做了韓侯就撇開趙國,要支持好基友魏罃做魏侯。
而趙國與當時的秦國同為贏姓趙氏子孫,秦欲東進中原,魏韓兩國就要首當其沖,趙國為盡同宗之誼,便與秦國遙相呼應,經(jīng)常是秦國一出兵,趙國就在魏韓邊境準備撿漏。所以趙國這次便不肯支持主張魏韓聯(lián)盟抗秦的魏罃,而是全力扶助親趙的公子魏緩。
魏罃和魏緩兄弟二人都是人如其名,一個性情急躁,一個就是不緊不慢,結(jié)果就因為魏罃粗暴性急,很快掌控了魏國武卒大軍,立即就對魏緩采取了殘酷的軍事斗爭,沒過多久魏緩因為優(yōu)柔寡斷,遲遲沒有實施有效的反擊行動,就因慢上這半拍,才丟掉了自己的性命。
趙軍見魏侯大位已定,便識趣地撤軍而去。而韓康作為魏新君的堅定盟友,先是讓軍隊自行回國,自己卻得意洋洋地進入魏國首都安邑,與魏侯魏罃一同歡慶大選獲勝。這個魏罃就是后來戰(zhàn)國時代著名的魏惠王。
魏惠王一上臺就決定要打掉西面秦國的囂張氣焰,而秦軍為了向東發(fā)展,也是拼了命地要和魏國爭奪河西這塊戰(zhàn)略要地,不管魏軍怎么痛下殺手打擊他,秦國就是不怕死也不要命地反復出兵河西。
而當時魏國的宰相公叔痤,是魏惠王的姐夫,之前魏武侯的女婿,公叔痤曾經(jīng)給魏惠王推薦過一個叫公孫鞅的衛(wèi)人,這個公孫鞅一直在相府做侍從,可魏惠王覺得這個阿鞅職位低下,姐夫之前趕走了大才子吳起,已是重大的用人失誤,現(xiàn)在又介紹這樣一個低級隨從要來主掌國事,簡直是開國際玩笑。
結(jié)果魏惠王就沒有看上這個公孫鞅,使得公孫鞅遠走秦國,做了秦國執(zhí)政,使秦國一躍成為了戰(zhàn)國最強之國,并沒有之一。后來到魏惠王晚年,還為此事吐血哭喊道:“悔不聽姐夫之言留住此人?。 ?/p>
公孫鞅走后,秦魏兩國繼續(xù)撕咬,到魏惠王即位九年,魏國實在扛不住秦國波浪式攻擊,決定把都城遷往東南方向的汴梁城,并改名為大梁。又在大梁附近動用民夫開挖了一條大運河叫作“鴻溝”,用來輸送糧草物資,并且還能灌溉周圍的田地,以此來為農(nóng)業(yè)增產(chǎn),而大梁三面環(huán)水,再加上一條運河,水路交通就變得更為便利了,這是魏惠王在歷史上做成的少有成功的政績。
除此之外,他又命人在魏國西北面修筑長城,以阻擋秦軍的襲擾,這就是魏長城的由來。經(jīng)過近十年的休養(yǎng)生息,魏罃決定稱王來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和重視,于是他派出使者前往齊國,齊侯田因齊是田氏齊國的第四代君主,在他之前的三代先君,雖然將齊國前老板姜氏流放安置在海邊挖坑為灶,但始終還不敢斬草除根,來惹國中的百姓非議和唾罵。
直到田因齊即位,他是一個很有雄心的孩紙,他爸給他取名為因齊,就是要真正掌管齊國的意思。值得一提的是,田氏太公田和之前在齊國姜氏老板康公手下做丞相,因為老板得罪了趙、魏、韓三國,三國同時出兵攻破齊國長城,活捉了齊康公,帶到周天子面前受盡各種凌辱之后,被放回了齊國,并對齊國臣民們說,這樣沒用的君主,你們想對他怎樣自己看著辦。
于是,齊相田和就趁機以周天子和齊國百姓的名義,將齊康公流放到了海邊的一座空城,自己做了齊侯。可齊國百姓雖然厭棄康公,但對田和代齊的做法,實在有點感覺莫名其妙,一來康公沒有子嗣,二來田和并沒有直接弒君奪位,所以大家也就慢慢接受了這個現(xiàn)實。
可田家的人原來是陳國的王族,后來因陳國被齊國擊敗,田氏先人被派到齊國做人質(zhì),因為在齊期間對齊侯服務周到,就被封為了田氏,正式入籍做了齊國人?,F(xiàn)如今田氏掌管了齊國大權(quán),卻始終不敢把姜子牙姜太公開創(chuàng)的赫赫齊國大名給改了。所以田氏前三代君主都有這么一個心病,直傳到田因齊為君,“因齊”者也就是要真正掌控齊國的意思。
而魏惠王悉知齊國政壇內(nèi)幕久矣,現(xiàn)如今他竟想到一個法子可以讓自己來實現(xiàn)三家分晉之后,魏國成為戰(zhàn)國時代的第一霸主(這和近代前蘇聯(lián)被俄羅斯、白俄、烏克蘭三家分之何其相似,俄羅斯也像戰(zhàn)國老魏一樣一定要證明自己是前蘇聯(lián)真正的衣缽繼承者),就像當年晉國一樣傲視天下群雄。
魏國使者到了齊國,按照魏惠王的意思對齊侯因齊說:“齊國是東方第一強國,這個是從姜太公建國以來,就毋庸置疑的,然而天下和齊國近些年來都發(fā)生如此多的變故,像我們趙魏韓三家以前身為人家的大夫仆從,如今也明正言順地受到周天子的認可,光明正大地改掉了國號建立了自己的社稷。
而你們齊國田家,本來就是順應天命代姜掌齊,卻因為一點良心尚存,憐恤年老無用的齊康公養(yǎng)著他,竟被他老人家活活熬死了田家三代先君,還不能理直氣壯地告訴齊國上下乃至天下人,說你們田家才是齊國真正的主宰,我家主公因此真為您感到憂傷?!?/p>
這一席話說得齊侯田因齊著實憂傷起來,便問使者魏侯能為寡人出何對策。使者便說,我家主公的意思是,我們兩家雖然已貴為諸侯,但因為種種歷史原因,還不能讓天下人看清我們是真正的霸主,如今周天子暗弱無能,他給的封號也不是很管用了,不如今我們兩家相約互尊為王,以齊國的聲望來推戴我們魏國,我們魏國也以強大的國力,來支持你田氏在齊國和天下人面前立威,這樣齊侯您就不用再活在姜氏的陰影中了?!?/p>
田因齊覺得這個辦法好極了,就連忙答應了使者,讓他回去復命。沒過多久,齊康公居然在海邊突然死去了,田因齊草草處理完康公喪事,向天下宣告姜氏一脈已經(jīng)徹底斷絕了,就和老魏家相約在徐州進行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相王大典”,魏罃代表魏國尊田因齊為齊王,同時田因齊也代表齊國尊魏罃為魏王,周天子依舊是天下宗主,只是以后他兩國的事情不再需要周朝名義上的認可罷了。
或許有人要問,既然都稱王了,還為什么要尊奉周天子為天下宗主,這也是魏惠王這個人精當時的如意算盤打得精妙。原因在于老魏家的勁敵秦國不斷地逼近魏國,但秦國雖然在周天子花名冊中身為諸侯,卻因爵位低,國土偏僻,在中原諸侯的骨子里是不把他當華夏俱樂部會員的,所以只要大家還認周天子這個家長,秦國的名聲和一些激進的軍事行動都要受到當時國際輿論的影響和牽制。所以老魏對老周家還是做到了凡事留一線,日后好相見,說來說去還是為自己打算。
魏罃做了魏惠王,實實在在得到了稱王的實惠,齊國是東方第一強國,現(xiàn)在和魏國做了好朋友,魏國可以傲視關(guān)東其他諸弱小國家,在中原腹地他想干嗎就干嗎了。
而田因齊做了齊威王,也真真正正地讓田氏家族威風了起來,國力靠著發(fā)達的老農(nóng)商底子,加上重用人才,虛心納諫,以勇武非凡的堂弟田忌為全國兵馬統(tǒng)兵大將,以特工科出身的治國能臣鄒忌為國相,又以用兵如神的軍事奇才孫臏為軍師,田氏齊國人才濟濟,人心歸附,為了使田氏齊王賢名更盛,齊威王還親自率領(lǐng)周邊小諸侯們共同朝見周天子,竟把多少年都沒有受到諸侯朝貢的周烈王給高興壞了,御筆親題了一張又一張的嘉獎令頒發(fā)給齊國,授予田因齊一枚又一枚的天子皇家最高榮譽勛章,使得齊國和齊威王本人聲望威震天下。
齊威王對內(nèi)對外的這一波騷操作,可把老伙計魏罃給惹不高興了,人家本來是打算借著他老齊家的老財主威名給我當一把托,沒想到自己竟把正主兒給托起來了,不管他齊國換的是誰做主,齊國依舊是老貴族派頭的齊國,如今名聲更響了。而魏國就像個暴發(fā)戶,蒙著面中彩領(lǐng)獎之后,誰也不認得你是誰,弄得好像如今也只能是鄉(xiāng)下鑼鼓鄉(xiāng)下敲,自個兒哄著自個玩了。
老魏心不服,后果很嚴重。魏罃想當年寡人率十二路諸侯在逢澤之會,朝見周天子也沒有今天他田因齊這么能嘚瑟,于是就決定要跟老友齊國翻臉搞摩擦,然后大打一場狠狠地教訓一下這個自以為是的東方第一強國。欲知魏惠王如何挑釁齊國,我們下篇再來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