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下典型的腎病患者臨床上出現(xiàn)::精神委靡,畏寒肢冷,面色晦暗或觥白,脘腹脹滿,腰痛,全身浮腫,腰以下腫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復(fù)或水腫反復(fù)發(fā)作,小便少,大便溏或溏而不爽,舌體胖嫩滑潤,舌質(zhì)淡或邊緣、舌下有瘀痕,脈沉細遲或沉澀。
由于脾腎陽虛無力溫運水濕形成水腫謂之“陰水,溫陽活血也要顧及脾胃。我們的目的就是要改善心腎循環(huán)功能。
溫陽活血法治療。
處方為加味真武湯:附子(先煎)25g,茯苓30g,白術(shù)25g,白芍25g,干曬參15g麥門冬15g五味子15g益母草30g,紅花15g,桃仁15g 生姜15g,甘草15g。
該方為溫腎健脾利水活血之劑,方中附子為溫助腎陽之品;參、術(shù)、苓、草益氣健脾;白芍、五味子、麥門冬、斂陰滋陰;參、附、術(shù)為溫?zé)嵩锼?/span>,故伍以斂陰滋陰之劑,相輔顧護陰液,防其熱燥耗陰。
高度水腫的血液循環(huán)受阻,現(xiàn)代醫(yī)學(xué)謂之高凝,故用益母草、桃仁、紅花活血利水改善血凝,氣血通暢則全身功能得以恢復(fù)。益母草有活血利水之功需重用方效,用30~50g,且屬于輕劑多用對胃腸無任何副作用。
附子具有回陽救逆,溫補脾腎,散寒止痛功能,仲景之真武湯、附子湯、四逆湯等皆重用附子以溫補腎陽,主治亡陽厥逆,表現(xiàn)為形寒肢冷,腹脹便溏,小便不利,四肢不溫,水腫,甚劇四肢厥冷,脈微沉伏(血壓低不升)通過附子的回陽效能,改善心腎功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從而消除水腫,恢復(fù)心腎功能。
除腎陽虛水腫外亦可治療心功能不全之水以此方治療心衰之水腫亦頗有效。
但附子有毒不宜生用,其有效成分宜久煎,藥理實驗煮沸時間愈久,毒性就大大減弱,其回陽救逆強心作用不減,一般先煮1小時,再人他藥為佳。
但床觀察純屬脾腎陽虛只是少數(shù),可能是醫(yī)院病房、門診所治的患者大多是經(jīng)過中西藥治療病機寒熱錯雜,在脾腎陽虛證中常伴見口苦咽干咽痛,尿黃,舌苔黃膩或厚膩等濕熱內(nèi)蘊證候,虛實寒熱夾雜成為治療過程中一個干擾因素,亦常棘手,再用藥方面還需精細辨證多系用寒溫并用、清補兼施法取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