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稱呼里的那些禮 |
發(fā)表時間:2016-09-01 來源:寶雞日報 |
編者按 把雷說成“呼嚕爺”,太陽喚作“爺婆”;三叔叫三爸、三嬸叫三媽;稱丈夫為“掌柜”,把妯娌說成“先后”……寶雞方言中的稱謂不僅豐富、有趣,而且具有明顯的文化特征,如敬畏天地自然、注重宗族輩分、尊崇祖先等。寶雞是周禮文化的發(fā)祥地,周禮文化滲透在周原大地上,影響著一代代寶雞人的言行,寶雞稱謂反映了哪些禮儀意識和風俗習慣,不妨探究一二。 敬畏天地 把太陽叫爺婆 打雷了,老西府人說:“呼嚕爺來了”;下雨了,西府農(nóng)人說:“天爺下雨了”;日照過去了,部分西府人會說:“‘爺婆’過了”或“日(ěr)頭爺過去了”……把雷叫“呼嚕爺”,把天稱為“天爺”,把太陽叫“爺婆”或“日頭爺”,這些方言傳遞了西府人對天地自然的尊重、敬畏態(tài)度。 寶雞地區(qū)的人自古重視農(nóng)業(yè),五谷莊稼又離不開光照、雨水等大自然的照拂,所以,人們對自然的態(tài)度是敬畏、尊重的,這種態(tài)度從周秦傳到了今天。三千多年前,古公亶父帶領(lǐng)周部族來到岐下,當時周原還是大片的叢林、灌木,荊棘遍地,野獸出沒,周人挽起袖子開荒種地,勤奮勞作。經(jīng)過三代人的努力,這塊土地回報給周人糧食和自信,周部族迅速崛起。以農(nóng)業(yè)為主的生活,把周人和天地自然的關(guān)系綁得愈發(fā)緊密,周人形成了敬天觀念,并有祭祀天地的禮儀,在無窮力量的“天”面前,周人是格外虔誠的,要用隆重的禮儀來祭祀天神,連同日月星辰都要祭祀,他們認為,真誠的祭祀可以得到天神的佑護,同時還會祭祀山川、河流等。天子參加祭祀天神地祇的活動,可見其重要性。此后,秦人依然把祭祀天地作為大事來對待,雍地建有祭祀天地及五帝的“畤”。 如今,周原上的人繼承了先祖?zhèn)儗Υ笞匀坏木次窇B(tài)度。西府農(nóng)人渴盼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天爺”的作用是很大的,不得不敬。在西府家庭中,爺、婆是祖先,家庭地位很高,沒有爺婆,便沒有子孫后代,就像太陽是萬物生長的根源一樣,用“爺婆”或“日頭爺”來指代太陽,是一種尊稱、敬語。 “日頭爺”“呼嚕爺”等方言帶有明顯的感情色彩,仿佛人和自然的關(guān)系很親近,如同一家人,在這些特殊稱謂的背后,是西府農(nóng)人對大自然的感恩和崇敬。(記者 張瓊) 家族觀念 娃娃口中的爸爸們 “爸,我等會去我爸爸家一趟,不回來吃飯了。” 在西府農(nóng)村,經(jīng)常能聽到這樣的對話,孩子對爸說去爸爸家,這到底是個什么概念?外地人聽到這段話,估計就蒙了,爸和爸爸不是一個人嗎? 其實在普通話中,“爸”“爸爸”都是指自己的父親,但在西府地區(qū)聽到有人用方言稱呼長輩為“爸爸”的時候,不是在叫自己的父親,而且此時的發(fā)音是( bá bɑ),指父親的弟弟,自己的親叔父。 寶雞話中,孩子稱父親的三弟、四弟、小弟分別為“三爸( sǎ n bā)”“四爸( sī b?。薄八榘帧?,但這僅指父親的親弟弟。如果是父親的堂弟、表弟,則會被稱為“某某爸”,即加上名字的爸(只加名不加姓),如“建國爸”“紅旗爸”等。 西府娃把父親的兄弟叫三爸、四爸、碎爸,彰顯親叔侄之間的親近關(guān)系。父親的兄弟和父親一樣,在家庭中占有重要地位,要尊敬三爸、四爸、碎爸,他們的教誨要聽,要像孝敬父親一樣孝敬他們。當然,三爸、四爸、碎爸對侄子侄女的責任也很重,侄子侄女有困難了,他們要給予特別的照顧和疼愛,因為親兄弟的娃娃和自己的娃娃是一樣的。這種稱呼意味著,我們是血濃于水的一家人,是一個牢固的親屬集團。 既然“爸爸”是指“叔”,那么西府人慣稱的“爸 (bá )”又是誰呢?西府方言中,稱自己的父親為“爸 (bá )”。以自己的父親“爸”為準,父親的親弟弟被冠以“排行 +爸”的稱呼,父親的堂弟、表弟則可稱呼為“名字 +爸”,可見已經(jīng)是較為疏遠的親戚關(guān)系。而“叔( shí)”這個稱呼,只用于比自己父親小,但沒有任何親緣的人身上。 稱謂是一個地區(qū)家庭內(nèi)部、家庭之間感情的最重要表達方式。在周禮文化盛行的西府地區(qū),從一個簡單的“爸爸”的讀音,可見西府人家庭宗族意識的濃厚,也可以看出家族兄弟之間的那份團結(jié)和親近。(記者 李波) 尊崇祖先 先人是不容輕侮的 西府人尊祖敬祖的觀念較重,自家祖先不僅自己要敬,也絲毫容不得他人輕侮。西府方言中有一個詞叫“先人”,意思是祖先,“先人”的分量很重。一個人事情辦得順利成功,會說:“托我先人的?!保灰粋€人品行不端,會被別人罵:“那人羞他先人哩”,虧先人、羞先人這種罵人話,是把一個人罵到了極致。尊祖敬祖的觀念,讓西府人干事心中有底線,不會做“對不起先人的事”。 其實,周原人敬仰“先人”的意識,源自周人崇拜先祖的風氣。翻開《詩經(jīng)·周頌》,里面有十余篇祭祀、歌頌周人祖先的詩篇?!端嘉摹肥歉桧炛茏迨甲婧箴⒌?,詩歌大意是:追思先祖后稷的功德,絲毫無愧于配享上天。養(yǎng)育了我們許多民眾,他的恩惠誰不銘刻心間?他留給我們優(yōu)良的麥種,保證百族綿延,農(nóng)耕不分疆界,全國推廣農(nóng)業(yè)建樂園。一句“思文后稷,克配彼天”,可見周族子孫對后稷業(yè)績的肯定和推崇。 《清廟》是周人祭祀、歌頌周文王而作的,最后一句是:“不顯不承,無射于人斯。”大意是,周文王的盛德實在是顯赫美好,他永遠不會被人們所忘記。南宋理學(xué)家朱熹認為《雍》是武王祭文王的詩,“假哉皇考!綏予孝子。宣哲維人,文武維后。燕及皇天,克昌厥后?!贝笠馐侵芪耐跽?zhèn)ゴ笱?,保佑孝子得安康,百官通達多智慧,文武兼?zhèn)浜镁酢?/p> 《詩經(jīng)》里像這樣歌頌祖先、崇拜祖先的詩文有很多,周人贊頌自己祖先的功績,并以此為傲,后稷發(fā)明種植技術(shù),不僅恩惠了自己的部族,還惠及其他廣大民眾。再者,周人贊美先王的美德,尤其是文王、武王被多次贊頌,他們?nèi)实潞筒鸥杉鎮(zhèn)洌瑤ьI(lǐng)周人走向壯大。如今,我們讀這些詩歌,依然能感受到周人崇拜祖先的意識,是那么的真誠和炙熱。 如今的西府人傳承了周人重視、尊重先人的觀念,孝敬雙親,過年祭祖,清明掃墓,這些看似普通平凡的舉動,其實就是對“先人”的追念和崇拜。如果一個人連“先人”都不敬,那他還能敬什么,“對得起先人”是西府人做人做事的自我要求。(記者 張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