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有一支以“長(zhǎng)”字命名的國族,各期卜辭中均有出現(xiàn),它是商王朝忠誠的戰(zhàn)略伙伴,也是商王最具信賴的臣屬。長國是個大族,支脈眾多,雖然在卜辭中多有記載,但關(guān)于它的來龍去脈卻一直是個謎,直到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開始,相關(guān)長國的青銅器陸續(xù)被出土發(fā)掘,商代長國的族系規(guī)模、分布情況、遷徙路徑等謎題才一一得以解開。目前已知長國墓葬出土地主要有四處,分別為:上世紀五十年代陜西西安市長安區(qū)斗門鎮(zhèn)出土西周長族墓,有帶“長”字銘文銅器數(shù)件,其中有一件多銘文的銅盉,經(jīng)辨釋證明這件銅器為一個叫“長(丿田)”的人制作的,銘文記載長(丿田)參加了周穆王舉行的燕禮及邢伯的大射禮,可見長國后裔在西周時曾受到周王重用,地位較高,并有一支長族后裔在周都鎬京一隅扎根。
長子口銅簋
由此聯(lián)想到“長安”,我們都知道,長安城是劉邦興建的,長安成為都城也由此開始,傳統(tǒng)資料認為長安是取其“長治久安”之意。但從長安區(qū)出土長族墓葬的事實來看,“長安”地名的來歷或許跟這支長氏部族在此定居活動有關(guān)。一般來說,古代封君其號多由地名而來,比如靖郭君、孟嘗君、春申君,信陵君等等,都是按地名而封,關(guān)于長安的最早記載應該是秦始皇的兄弟“長安君”的封地。說明在此之前,長安其名早就存在,據(jù)說它曾是秦都咸陽郊外的一個鄉(xiāng)聚,沒有什么名氣,可見當時尚未筑邑,一個普通的村落何來“長治久安”如此高大上的象征意味?顯然“長治久安”只是后來的附會。很有可能,周代這支長氏部族曾定居在此。
鹿邑出土長國四耳銅簋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湖北黃陂縣魯臺山出土長器三件,均有銘文“長子狗作”字樣,此墓葬也當屬西周長族。這批出土物被認定為西周昭、康時期。九十年代末又在河南鹿邑太清宮遺址發(fā)掘出一座西周初期大墓,墓葬風格、規(guī)格、形制、習俗都符合殷商特征,是商周交替時期留下的遺跡。該墓葬出土大批文物,其中帶“長”字銘文銅器有四十余件,這是各地出土長器最為集中的一次。大多器物銘文都帶有“長子口”,說明“長子口”是該墓地的主人。除此之外,殷墟安陽境內(nèi)也曾出土過長族墓葬,可以見證長族與商王室之間的聯(lián)系。
長的甲骨文
“長”的甲骨文看上去像一個頭發(fā)稀疏的老者,拄著根拐杖蹣跚而行的樣子?!伴L者”、“長老”等詞即由此而來。這讓我們聯(lián)想到了另一個字:孝,“孝”的初文跟“長”類似,也是一老者佝背、拄杖的象形,不同的是,除此之外,老者身傍還有個“小孩”,由孩子攙扶著老者,意為“子順”,但反過來也可以理解為“長者愛護晚輩”,意為“父慈”,所以“孝”的初始意義長幼之間是相對的,雙方的,長者對晚輩,晚輩對長者,都叫“孝順”,后來被儒家思想單獨歸類了,成了晚輩孝敬長者的專用詞。長地部族之所以用“長”字來命國族名,可能跟這種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有關(guān)。
孝的象形
商代長國的地理位置在殷都以西,據(jù)推斷在太行山的西側(cè)?!稘h書·地理志》記載上黨郡有長子縣。有一件春秋時期的長器“長陵盉”,銘文中刻有“(長阝)子”,馬承源先生認為“(長阝)子”,即長子,即今天的長子縣,隸屬山西長治市,春秋時屬晉國,戰(zhàn)國時屬趙國。商代長國的所在地很有可能就在山西長子縣一帶。長國首領(lǐng)在卜辭中稱為“長侯”或“長伯”,長國與商王朝之間的互動較為頻繁,關(guān)系親密,雙方各有依賴。長國辟有商王的田獵場,為商王朝輸送戰(zhàn)略和生活物質(zhì),還具備替商王監(jiān)視附近敵國的作用。長國的附近有不少商王朝的敵國,比如(上工下口)方、羌方等等,(上工下口)方是最大的災害,經(jīng)常出兵騷擾長國。比如“(上工下口)方災長”,(上工下口)方前來侵掠長國,長國只好向商王求救。卜辭:“長友角告曰:(上工下口)方出。侵我示,田,七十人五。”長人向商王告發(fā)(上工下口)方出動七十五人來侵掠我方的田地。于是卜辭中又出現(xiàn)了商王派人征伐(上工下口)方的記錄。
鹿邑縣太清宮長國銅器
商代長國的記載大多集中在一期卜辭中,從“王命長”可以看出,長國早在武丁時已成為商的附屬國,商王可以隨意命令長國去為他做事。卜辭中又有“呼往于長”,這是商王呼某某去往長地執(zhí)行任務。不僅如此,商王還頻頻親臨長地,“癸己卜,在長貞:王戈于射,往來無災,柞(肩長)十終。”學者認為,“柞(肩長)十終”可能跟規(guī)劃農(nóng)事、行軍祭祀、狩獵有關(guān),這則卜辭應該是對商王去長地巡游射習、開辟圣田的記錄。許多卜辭記載了商王關(guān)心長地的收成問題,以及是否有災禍等貞問吉兇,說明商王確實在長地辟有圣田。比如“爭貞:長其有禍?”、“長無禍?”、“長弗其災?”、“貞:長不受其年?”等等,足見長地資源的充沛,具有開發(fā)農(nóng)業(yè)的自然優(yōu)勢,商王近乎依賴于長地。
西周長子口帶蓋銅圓鼎
由于長國效忠于商王,對商王在征服西部方國地區(qū)的戰(zhàn)略中起到了極大的作用,因此深得歷代商王的信任。據(jù)各地出土長國墓葬及銅器資料分析,認為商末時由于戰(zhàn)略需要,商王將長族的其他支脈派駐到東南部,替商王室鎮(zhèn)守東南邊疆,使得這支長族得以在河南鹿邑扎根,考古發(fā)掘的鹿邑“長子口”大墓即來自這個家族。而且“長子口”墓的特征與殷墟安陽花園莊54號墓關(guān)系緊密,兩則當系同一支脈,這說明殷都安陽有來自鹿邑長族的同宗,可能在商王室任職。周取代商后,長國又歸順了周,繼續(xù)堅守戍衛(wèi)邊疆的職守,墓主可能是長國的某代將領(lǐng),終老在此。而湖北黃陂境內(nèi)的長墓可能源于后來這支東南部長族后裔的南遷,長墓被測定為西周康、昭王時期,因此很有可能,這支長族是在周公東征后南遷的。
文/堰風
殷商古國——盧國,商王殺盧伯,取其頭蓋骨作刻辭,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