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猩猩。
應(yīng)會員要求,今天這篇小文,聊聊關(guān)于「基金折價」的種種。
算是知識掃盲吧~
內(nèi)容偏科普,理財小能手,請選擇性觀看。
假如,將市場中的基金,按照其份額,是否能隨時增加/贖回劃分。那這些基金,可以大致被分為兩類:
基金份額,就是基金的銷售單位,像一個蘋果、一架馬車,一份基金。
其中一類,叫做封閉式基金——
一般的基金,在完成發(fā)行計劃后,會進入封閉期。有些基金,封閉期較短,比如幾個月。
到期之后,這類基金則可以正常交易。
而有些基金,封閉期則較長,如半年、一年,五年。這類基金,我們通常稱之為封閉式基金。
在此期間,基金總份額基本固定,不會隨意增加。同時,參與該基金的投資者,也不能在封閉期內(nèi),向基金公司申請贖回。
實在急需用錢,你可以將手中的基金,通過二級市場,轉(zhuǎn)讓給其它投資者,也就是場內(nèi)交易。
也有些封基不允許轉(zhuǎn)讓,如定期開放型基金等。
操作方式與炒股相同——
首先,通過任意證券公司,開立證券交易賬戶;
然后,下載對應(yīng)的炒股軟件,如同花順、通達信,大智慧等;
最后,打開軟件,點擊交易選項,輸入基金代碼賣出即可。
不轉(zhuǎn)讓的話,就只能在封閉期結(jié)束后,再選擇贖回。
...
而另一類基金,則叫做開放式基金——
也就是我前面說的,封閉期較短。同時,申購/贖回比較隨性。
當(dāng)然,節(jié)假日除外。
這類基金,交易場所不是二級市場,而是除此以外的直銷或代銷渠道。
如基金公司、銀行、券商、支付寶,天天基金網(wǎng)......
統(tǒng)稱為場外交易。
我口中的基金折價,是針對封閉式基金而言的。
具體是這樣——
基金的交易價格,叫做基金凈值。它的計算方法是,基金凈資產(chǎn)除以總份額。
開放式基金,會依照基金凈值,進行交易;
比如某基金,凈值為1元,那你申購1000份該基金,就需要支付1000元。
而封閉式基金,則略有不同。
由于這類基金,可以像股票一樣,在二級市場自由轉(zhuǎn)讓。因此,在轉(zhuǎn)讓的過程中,基金份額會產(chǎn)生一個實時的交易價格。通常叫做市價。
這個價格,并不一定與其凈值相同。
比如:
某只封閉式基金,當(dāng)天計算出的凈值是1元。那它的市價,有可能大于1元,也有可能小于1元。
這取決于該基金,當(dāng)天的場內(nèi)交易情況——
供不應(yīng)求,交易價格就會上漲(物以稀為貴);而供大于求,則交易價格就會下跌。
當(dāng)市價漲過凈值時,我們就稱之為「溢價」,反之就叫做「折價」。
...
封閉式基金,到期是可以開放交易的。也就是場內(nèi)交易,變?yōu)閳鐾饨灰?。屆時,你可以按照基金凈值,賣掉原有持基份額。
因此,如果你是在該基金大幅折價時,通過場內(nèi)交易,買入的基金份額。那么持有到期,理論上,你就可以小賺一筆。
我所說的理論上是指——
開放交易時,基金的凈值,依然大于你買入基金時的市價。此時,你賣掉手中的基金,是可以賺一筆的。
也就是低買高賣。
而如果情況相反,那你則會虧錢。
字面上看,買入折價率高的基金,是存在套利機會的。也就是封轉(zhuǎn)開之后,賣掉賺差價。
但實際上,這種套利機會,非常渺茫。
場內(nèi)頻繁轉(zhuǎn)讓,以賺取差價,需要你對市場,有一個極其精準(zhǔn)的判斷。因為基金的市價,會受很多因素影響。
如投資者情緒、市場環(huán)境等。
所以,價格波動的不確定性很大,預(yù)判其走勢,也就比較困難。
判斷失誤,虧錢是必然。
而如果,你想買入折價率過高的基金,持有到期賺差價,那也需要,對該基金的凈值走勢,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畢竟封轉(zhuǎn)開時,凈值低于買入市價,你也一樣會虧錢。
...
整體來看,我的微觀感受就是——
買入折價率高的基金,可以使你的入場成本,變得更低。但這并不代表,你就因此可以獲利。
某種程度上說,這是兩個概念。因為買的「便宜」,不代表將來不會更「便宜」。
所以,我個人覺得——
各位在參與封基時,可以將折價率,作為擇基條件,以尋求更低的進場點。
這些數(shù)據(jù),集思錄官網(wǎng)就可以看到:
折價率為正數(shù),代表折價;負(fù)數(shù)代表溢價。
但同時,你也要參考其它指標(biāo),來判斷這只基金,是不是值得買。
比如基金重倉股——
重倉股的表現(xiàn),直接影響基金資產(chǎn)的增長。因此申購基金時,這項指標(biāo)不得不看。
基金季報、年報,以及各大基金代賣網(wǎng)站,均可查看。
除此之外,還有就是基金公司、團隊等指標(biāo)。之前有聊過,就不一一贅述了。
總之記住一點——
參與封基,折價率不是唯一上車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