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chuàng)
養(yǎng)育一個孩子,養(yǎng)通常不是太大問題,而家長最過頭疼的莫過于孩子的學習問題了。
能擁有一個學習不用人操心,并且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孩子,是大部分家長的夢想。但現(xiàn)實情況是,學習既然有優(yōu),肯定就有劣。
我們也知道,大部分孩子在智商上是不存在太大區(qū)別的,因而決定學習名次的就是學習方法。
這不僅與孩子自己的記憶和理解偏好有關,家長也可以對其進行特意訓練。家長們可以了解一下全世界公認最好的學習方法——費曼學習法。
這是一位叫理查德·費曼的科學家提出的,他被認為是繼愛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睿智的理論物理學家,納米這個概念就是由他提出的。
他也曾是曼哈頓計劃天才小組成員之一,不僅研發(fā)過原子彈,還于1951年正式到加州理工學院教書,并成為了一位碩果累累的教育家,被人們親切地稱為“老師的老師”。
而他之所以有這么大的成就,就在于他提出的費曼學習法。
事實上,這個概念并不高深,指的是學習者將自己學習并且理解的概念,用最為簡單清晰的話語傳遞給其他人。
在這樣的過程中,他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這個概念,并且查漏補缺,找到自己尚存疑惑的地方。
這需要學習者具備相當程度的知識背景和專業(yè)知識,強大的學習與思維能力。而最終的要求是,借助這些能力將一個概念,采用類比或舉例子的方式,講解給沒有基礎的人聽。
喬布斯、比爾蓋茨和拉里佩奇等著名人物,都是費曼學習法的堅定擁護者,從中收獲頗多。
還有一個人叫斯科特.H.楊,他就通過費曼學習法,用一年的時間自學完成了正常情況下需要4年才能修完的MIT公開課中的33門計算機課程,并順利通過了所有考試。
當然,這個方法用在基礎不強的孩子身上,就需要家長在其中多多發(fā)揮作用了。
一.輸出=有效輸入
這個理論很簡單,老師在向學生們教授一個知識時,自己必須能將這個知識融會貫通,否則就可能無法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
因而,我們說最好的學習方法是輸出式的。
并且,在輸出的過程中需要孩子提取自己的思維。思維雖是隱性的,但在提取的過程中,就能變得明晰化。
如果學習者本身對這個概念存在不理解的方面,這個步驟就會遇到困難,只有不斷通過外部幫助一一解決之后,孩子才能有效提取和輸出。
這也就代表著,這個概念在孩子的腦海中深深扎根。
在《Science》雜志上,曾經(jīng)就發(fā)表過一篇關于“提取對學習的重要作用”的論文,其中指出:
■在提取的過程中,學習者需要依照線索來回憶自己的目標信息,并排除掉其他無用信息。
■而每提取出一次,就會在大腦中形成記憶,未來再次提取,就會變得更加高效和準確。
■再者,在提取的過程中進行了一定的重構,因而與死記硬背不同,是一種具備理解的學習策略。
也就是說,在孩子輸出內(nèi)容的過程中,就能將他的隱性思維顯性化,并能認識到自己不夠了解的地方,而后進行針對性的自我提升。
一個人如果無法向別人明確表達他的意思,那就說明他自己也沒有真正理解這個概念。
二.類比加深理解
另外,費曼學習法要求學習者用最簡潔的方式向他人表達知識,既不是默寫,也不是刷題,而是舉例、類比。
在學習科學原理中,這樣的方式被稱作“變換知識的表征形式”。
比如雞兔同籠的問題,對如今很多沒有真正見過雞或者兔子、以及邏輯思維和算術能力比較差的孩子而言,十分復雜。
但如果能將其類比到孩子喜歡看的動畫片中的人物以及動物上來,就容易理解多了。當然,這個講解的身份要由孩子來充當,需要他找到新知識與已經(jīng)熟悉的知識之間的相似之處,掌握其中的精髓。
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還需要進行再次創(chuàng)作。
三.主動學習>被動接受
如今的教育模式大多是老師傳授知識,孩子被動接受,這樣的效率很低。孩子常常在1~2周之后,對于課堂中知識的印象就只剩下了1/20。
而討論、理解的主動學習方式,能在孩子的記憶中保存更久。
在美國著名學者愛德加·戴爾提出的學習金字塔中,主動學習就是被動接受的進階版。
第一步:目標選擇
首先,家長要從孩子最容易做錯,掌握程度最差的知識出發(fā)。比如那種講解了很多遍,孩子還是不理解的知識。
然后,讓孩子像小老師一樣細細讀書上的概念。即便一開始不能完全掌握也沒關系,只要讓孩子朝著這個方向嘗試理解就可以了。
第二步:設置情景,讓孩子當老師
作為學生,在學習知識的時候,常常會進入局限性的思維。
他們所得到的可能就只是某一個生硬的公式或概念,而不懂得對其進行猜想嘗試和拆解。因而,在碰到相關的習題時,不能很好地調用知識。
如果父母能夠給孩子搭建一定的場景,讓他作為小老師來傳授知識,并且在這個過程中適當提問,就能讓孩子認識到自己在哪一個點上存在不足,進入更加深刻的思考和鞏固。
而通常在這種情況下,孩子的主動性也會比較強。
第三步:記錄缺口,回顧與再理解
當孩子在講述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或父母提出問題時,不能很好地回答出來,就要將這些難點記錄下來,而后嘗試著進行回顧和再次理解。
如果還是不能解決,可以求助于父母或老師,在獲得一個個問題的答案時,孩子對于知識的理解也會更加全面和深刻。
就在這個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孩子能夠查漏補缺。
為了提高孩子的興趣,家長還可以增加一些互動環(huán)節(jié)。比如當孩子提問家長答不上來的時候,就要給孩子表演節(jié)目,或在事先預定好的幾個選項中,選擇一個給孩子作為獎賞。
雙方的互動、交流、討論能讓孩子的積極性得以提高。
第四步:復習后再次講解
在孩子向老師或家長請教,各個擊破自己不懂的知識點后,父母還要再給孩子歸納和復習的時間。
并且,在此過程中,幫助孩子把知識點拆解開來,而后再做一個整體性的理解。
可以利用書籍或者網(wǎng)絡獲取相關信息,使孩子既能加入自己的理解和猜測,還能通過一定的實踐進行鞏固。
之后,再鼓勵孩子嘗試著用最簡單的類比或舉例子的方法,將這個概念完整地表述出來。
這個過程聽起來雖然很理想化,但并不是不能實施的。
盡管這要求孩子有良好的基礎,最開始父母在嘗試的時候,會遇到很多困難和阻礙,但只要堅持下去,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主動性和興趣,就能讓他理解到其中的奧妙和深度。
最后舉一反三,自動進行理解,查漏補缺反思和輸出,學習成績上的表現(xiàn)就會有所加強。
否則,不論花再多的時間和金錢給孩子報補習班都白費,學習真正應該注重的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