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多家長反映她家寶寶發(fā)熱、口氣大、腹脹、厭食、大便干等情況,這是不是食積呢?該怎么辦呢?
食積又稱積滯,是因小兒喂養(yǎng)不當,內傷乳食,停積胃腸,脾運失司所引起的一種小兒常見的脾胃病證。臨床以不思乳食,腹脹噯腐,大便酸臭或便秘為特征。與現(xiàn)代醫(yī)學消化不良相近。
《幼科類萃》:“蓋人以食為命,孩非乳不活?!?《醫(yī)宗金鑒》:“食貴有節(jié),乳貴有時?!爆F(xiàn)代家庭對于小兒過度關注,而喂養(yǎng)常識卻又比較缺乏,如果家長不能根據(jù)自己孩子的體質科學喂養(yǎng),很容易導致食積。飲食積滯是兒科病中最為常見的基本病理因素。
食積發(fā)熱又稱“積熱”,是兒科常見證候,系飲食停滯中焦,積滯郁久化熱,熱蒸于內所致。
臨床癥狀:發(fā)熱較高,面赤唇紅,口鼻干燥,渴而引飲,氣息喘急,腹脹、不思飲食,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質紅、苔黃燥、脈數(shù)而實、指紋深紫。
治療原則:消食導滯、運脾和胃。
推拿處方:
摩腹,揉天樞,運內八卦,清大腸,清天河水,退六腑。
操作方法:
1、摩腹:用手掌掌面或示中環(huán)指指腹著力,在小兒腹部做順時針方向環(huán)形撫摩5分鐘。
2、揉天樞:用食中兩指按揉小兒肚臍兩旁天樞穴100次。
3、運內八卦:用拇指螺紋面著力,在小兒掌心四周的內八卦做環(huán)形推運50次。
4、清大腸:用右手拇指橈側面著力,先自小兒戶口直推至示指指尖200次。
5、清天河水200次。
6、退六腑:用拇指自肘推向腕部,100~300次。
掌上君提醒各位媽媽們:
1、乳食宜定時定量,不過饑飽,不食生冷肥膩。
2、選擇食物宜新鮮、易消化而有營養(yǎng)。
3、隨年齡增長,及時添加輔助食物,不宜雜食、偏食、挑食。
4、注意體格鍛煉,增強消化功能。
小兒推拿,綠色療法,常給寶寶推拿
提高寶寶的免疫力!
了解更多小兒推拿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