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三,路上看;竟是小生和小旦!說的就是,正月初三,滿大街都是陪同妻子回娘家的夫妻!自古,女婿便有半個兒的說法,尤其是現(xiàn)在已婚的家庭,一個孩子居多,所以,女婿和兒子沒有區(qū)別!
俗話說得好: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不同的地區(qū),有著不同的文化民俗。就比如正月回娘家,有些地方是正月初二,有些地方則是初三回娘家!
就拿山東來說,青島、煙臺、萊蕪、聊城是初三回娘家,初二是財神日,家里有哥哥弟弟的不能回。而在山東的其它地區(qū),則是初二回娘家。在山西,晉北和晉中是初二回娘家,晉南則是初三,但無論是初二還是初三回娘家,別忘“忌1事吃3樣備6禮”,寓意長久如意!
每年正月初三陪著媳婦回娘家,給岳父岳母拜年的時候,岳母總要趁著媳婦一進門,趕緊端上來一碗餃子,讓媳婦趕緊吃。
這碗餃子是父母在除夕夜的時候,特意給自己的女兒留出來的。意思是說,不管自己的女兒是否遠嫁,都是父母的心頭肉。
而這碗餃子里也有里面裹著大棗的,板栗的,或者是錢幣的。這些都是父母對自己女兒的期盼,希望自己的女兒,日子越過越好。
正月初三的中午,勢必是好酒好肉的一大桌子。但無論吃什么,岳母總是會煮一碗面條給我當主食。
細,長,順,滑的面條,是岳父岳母對女婿的愛,以及祝愿。他們希望自己的女婿,事業(yè)順利。希望女兒和女婿的日子,細水長流,越過越好,順順利利,紅紅火火。
并且在這碗面條里,丈母娘一般會放上6個荷包蛋。因為在曾經(jīng)的年代里,雞蛋可是好東西。女婿上門,給6個荷包蛋,這可是非常高的禮遇。
所以,這個習(xí)俗一直傳承至今,代表了岳父岳母家對女婿的重視,以及愛護。很顯然,他們是把女婿當成了自己的“半個兒”。
俗話說得好:“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zhuǎn)”。這句話包含了初一,初二,初三,對于吃什么的所有講究。到了初三這一天,合子就要被安排上了。
合子,取其中的“合”這個字,代表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和氣生財”的意思。而團團圓圓的合子往家“轉(zhuǎn)”,又取“轉(zhuǎn)”和“賺”的同音,總起來的意思是“財源滾滾”。
由于已經(jīng)連續(xù)吃了好幾天的白菜豬肉餡餃子了,所以,在初三吃合子的時候,大多都會改成韭菜雞蛋餡的。為了豐富其口感,更加的好吃,有的人還會在里面加上點蝦皮,或者是蝦仁。
初三回娘家,肯定不能空手去,是要帶禮物的。對于所帶的禮物,各個地區(qū)都有著各自的風俗習(xí)慣。但無論帶什么,樣數(shù)基本上都是6樣的。
在我們青島地區(qū),肉,魚,饅頭,點心,這4樣都是必須要帶的。至于其它兩樣,就可以按照各家的實際情況來帶了。如果岳父喜歡喝酒,可以再帶點酒,喜歡抽煙可以再帶點煙,等等。
但是,這6樣?xùn)|西中,要6斤重的肉,6斤重的魚,6個饅頭,6盒點心,......青島人取其“六六大順”之意,意為“吉祥”。
舊時候,在立春前一天,人們會用泥土做成春牛。然后在立春當天的時候,用紅綠色的鞭子抽打它。這個習(xí)俗就被稱之為“打春”,而立春的前一天,就被稱之為“打春”。
今年的正月初四,也就是2月初四,是立春日。而前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三,就是打春。如果趕上了這一天,正月初三就不能回娘家了。
因為,打春,立春,這都是非常吉祥的節(jié)氣。按照古時候的說法,女兒出嫁后就是別人家的人了,不能在這一天回娘家搶走了娘家的運氣。
其實,這只是一種過去的舊習(xí)俗,沒有任何科學(xué)依據(jù),只是坊間的傳說而已。隨著現(xiàn)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認知的提高,這種舊俗也越來越少了。
正月初三回娘家,是我們在過年期間的一種儀式感,以及親人之間感情之間的一種聯(lián)系。所以,沒必要固守習(xí)俗,完全可以變通。
朋友們,你們是不是也這樣認為呢?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你們家鄉(xiāng)關(guān)于過年的一些風俗習(xí)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