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7分,梔子(炒)7分,牡丹皮7分,茯苓7分,川芎7分,芍藥(炒)7分,當(dāng)歸7分,牛蒡子(炒)7分,甘草2分。
小兒三焦及足少陽經(jīng)風(fēng)熱,耳內(nèi)生瘡作癢,或出水疼痛,或發(fā)熱。
· 梔子清肝散
· 火沖眩暈
· 益脾清肝散
· 柴胡清肝散
· 托里清肝散
· 龍膽清肝散
· 清肝散
· 芍藥清肝散
· 焦梔子
· 梔子生姜豉湯
龍膽草、柴胡、丹皮、焦梔、黃芩、知母、川連、紅花、連翹、赤芍、生地、當(dāng)歸、川芎、香附、青皮。
清肝火,疏肝氣,調(diào)性情,和營衛(wèi)。主經(jīng)閉。
是方龍膽苦寒,清肝火為君;柴、丹、梔、香、青皮疏肝氣為臣;芩、連、知、翹清上中下三焦伏火為佐;而四物之加紅花、赤芍和血行血,為肝家之正藥也。
· 龍膽清肝散
· 益脾清肝散
· 清肝散
· 梔子清肝散
· 芍藥清肝散
· 柴胡清肝散
· 托里清肝散
· 地膽草屬
· 地膽草
· 水龍膽草
· 小龍膽草
柴胡、薄荷、陳皮、甘草、當(dāng)歸、車前子、白茯苓、桔梗。
小兒耳聾。
水煎服。
清肝散
車前子3錢,黃柏3錢,甘草梢1錢,青皮1錢,木通2錢,澤瀉2錢。
上加燈心30莖,水煎,空心服。
清肝散
芍藥1分,防風(fēng)(去叉)1分,大黃半兩(銼),羌活半兩(去蘆頭),甘草(銼)半兩。
小兒目赤腫痛。
每服1錢匕,以水半盞,加燈心、黑豆各少許,煎5-7沸,去滓,食后溫服。
上為散。
清肝散
清肝散
為散服。
清肝散
當(dāng)歸、赤芍、白芍、羌活、柴胡、前胡、知母、防風(fēng)、荊芥、薄荷、黃芩、川芎、桔梗、甘草、石膏、滑石、枳殼、黃連。
沉翳內(nèi)障。因肝臟勞熱,眼前常見黑花,年久凝結(jié)成,其色青白,瞳仁若沉在水中,多年清淚黃色。
水煎,食后熱服。
清肝散
川芎5分,赤芍5分,白芍5分,黃芩5分,防風(fēng)5分,荊芥5分,薄荷5分,知母5分,柴胡5分,前胡5分,甘草5分,山梔5分,桔梗5分,羌活5分,滑石8分,石膏8分,大黃8分,樸消8分。
瞳仁干缺外障。
加枳殼、黃連,水煎,食后服。
· 柴胡清肝散
· 清肝散
· 梔子清肝散
· 芍藥清肝散
· 龍膽清肝散
· 益脾清肝散
· 癍瘡入眼
· 衈
· 內(nèi)吹乳
· 目劄
炙甘草5分,柴胡5分,川芎1錢,當(dāng)歸1錢,黃耆1錢,丹皮7分,人參1錢,白術(shù)(炒)1錢,茯苓1錢。
水煎服。
白術(shù)、川芎、防風(fēng)、桔梗、羌活、滑石、石膏各三分,芍藥、炙甘草、荊芥、前胡、薄荷、黃芩各二分半,梔子、知母、柴胡各二分,大黃四分,芒硝三分半[1]。
白術(shù)0.9克 甘草(炙)0.75克 川芎0.9克 防風(fēng)0.9克 荊芥0.75克 桔梗0.9克 羌活0.9克 芍藥0.75克 柴胡0.6克 前胡0.75克薄荷0.75克 黃芩0.75克。山梔0.6克 知母0.6克 滑石0,9克 石膏0.9克 大黃1.2克 芒消1克
上藥為粗末[1]。
主治眵多模糊,干澀羞明,赤脈貫睛,大便秘結(jié)者[1]。
主治風(fēng)熱上攻,眼目昏糊,眵多眊燥,緊澀羞明,赤脈貫睛,大便秘結(jié)。
上為粗末,作一服。用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食后熱服。
[返回]
銀柴胡、梔子(微炒)、連翹(去心)、胡黃連、生地黃、赤芍、龍膽草、青皮(炒)、甘草(生)。
肝疳。面目爪甲皆青,眼生眵淚,隱澀難睜,搖頭揉目,合面睡臥,耳瘡流膿,腹大青筋,身體羸瘦,燥渴煩急,糞青如苔。
柴胡、黃芩(炒)5分,人參1錢,山梔(炒)1錢,川芎1錢,連翹8分,桔梗8分,甘草5分。
清肝解郁。主肝膽熱盛,頭昏目眩,乍寒乍熱,或寒熱往來,口中味酸,或耳前后腫痛,或發(fā)瘡瘍,或患乳癰,脈弦數(shù)。
柴胡清肝湯(《醫(yī)學(xué)入門》卷八)、柴胡清肝飲(《審視瑤函》卷四)。
《醫(yī)略六書》:柴胡疏肝郁以達(dá)熱,桔梗清咽膈以達(dá)肝,黃芩清膈熱涼肝,連翹清心熱散結(jié),川芎入血海以解郁,人參入氣海以助化,山梔清利三焦,甘草調(diào)和中氣。為散,竹葉湯下,俾木郁得伸,則肝火自散而胃氣敷化有權(quán),安有口酸之患乎?
柴胡、龍膽草、當(dāng)歸、川芎、黃芩、白芍、知母、生地、桔梗、甘草、黃連(吳茱萸汁炒)。
是方清肝火、和肝血為主,四物、知、草以滋陰生血,柴、膽、芩、連以清肝火,桔梗之苦辛以升提氣血之郁也。
柴胡清肝散
柴胡5錢,黃芩1兩半(炒),人參1錢,生地5錢,當(dāng)歸1兩,赤芍1兩,連翹3兩,甘草5錢,山梔1兩半(炒)。
調(diào)血清火。
肝火傷營,耳衄,脈弦數(shù)者。
山梔清肝,能降曲屈之火;黃芩清肺,善滌胸中之熱;歸、芍調(diào)營氣以降血;參、草扶元氣以緩肝;柴胡疏肝解熱;連翹清心瀉熱;生地涼血以止耳衄。此調(diào)血清火之劑,為肝火傷營衄之專方。
柴胡清肝散
柴胡清肝飲
柴胡1錢,黃芩(炒)1錢,黃連(炒)7分,山梔(炒)7分,當(dāng)歸1錢,川芎6分,生地黃1錢,牡丹皮1錢,升麻8分,甘草3分。
肝氣郁結(jié),風(fēng)熱外侵,頸項結(jié)核,腫痛不消,或有寒熱;肝熱犯脾,口唇腫裂;婦人肝火內(nèi)盛,月經(jīng)光期而量多者。
脾胃弱,去芩、連,加芩、術(shù)。
柴胡清肝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