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腹者,
五臟六腑之宮城,
陰陽氣血之發(fā)源。”
——《黃帝內(nèi)經(jīng)》
腹部是養(yǎng)生必不可少的部位,人的五臟腸胃消化系統(tǒng)都在這里。尤其是女性,現(xiàn)代女性婦科病頻發(fā),很大一部分就來自于對腹部的不重視。
尤其是夏天,空調(diào)冷氣泛濫,如果長期暴露肚子,寒氣容易從肚臍竄進腹內(nèi),引起腸胃虛寒、宮寒婦科問題。
01
三伏灸透肚子,遠離婦科病
01
任脈
任脈起源于小腹胞宮,胞宮即女性蓄藏陰血、產(chǎn)生經(jīng)期的地方。包括女性的雌激素分泌都與此有關。
說明任脈是女人的一大根本,女人之陰主滋潤及營養(yǎng),關系到女性的經(jīng)期及孕育新的生命,而這些,都要取決于女子任脈經(jīng)氣是否充盛、通暢,故有“任主胞胎”之稱。
不僅如此,任脈也與女子健康息息相關,《素問》提到:“任脈為病......女子帶下瘕聚?!?/strong>
任脈可調(diào)節(jié)女性月經(jīng)不調(diào)、孕育胎兒,為女性生養(yǎng)之本。任脈如果病了,女人婦科那塊就容易得結塊,積聚之類的病。
自古以來,中醫(yī)都有“婦女以血為本”的觀點,認為女子以血為養(yǎng),以血為用,血對女人非常重要。那怎么要怎么“養(yǎng)血”呢?
太沖脈的盛衰,直接影響到女子陰血的運行,女子經(jīng)期能不能順利來到就是最好的體現(xiàn)。
太沖脈是哪條脈呢?就是通子宮、卵巢的這條脈,女性很多耗血的生理活動都依賴它。
而太沖脈又受到任脈管轄,只有任脈通,太沖脈才能盛,“月事”才按時來潮,才有了女子種種標志性的氣血活動。
因此任脈可以說是女人的一個血庫,陽化氣,陰成形,血是有形,任脈又是陰脈之海,沒有哪個女人離得開它!
02
神闕穴
艾灸神闕也被稱為臍灸,三伏天有4種臍灸方法較為主流:
1、艾條溫灸!
將燃燒的艾條直接放在臍中上方施灸,以覺得有溫熱感為度。每次灸15~30分鐘,每日1次,可連灸10天,休息2-3天,主要調(diào)理胃腸功能紊亂、神經(jīng)衰弱等問題用此法防治效果較好。
2、神闕隔姜灸!
生姜置于肚臍正上方,再用艾條懸灸,以感溫熱且舒適為度。每次灸15~20分鐘,隔日1次,每月灸10次。
對寒邪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諸癥有預防調(diào)理作用。如果、不方便用艾柱,可以用艾條溫和灸并在肚臍上放姜片,效果類似。
3、神闕三伏貼!
三伏貼是由天灸概念演化而來,唐朝孫思邈提出了天灸的概念,傳統(tǒng)天灸就是通過一些中草藥貼在穴位上,從而滲透吸收起到經(jīng)絡、血脈而起效。
4、神闕隔鹽灸!
仰臥,暴露臍部,取純凈干燥之細白鹽適量,可炒至溫熱,納入臍中,使與臍平,而后艾條溫灸即可。
一般灸20-30分鐘,本法有回陽救逆之功,多用于急性腹痛、吐瀉、痢疾、淋病、脫癥等。
02
三伏天灸肚子還有這三大好處
1、促消化!
肚子是人體脾胃小腸大腸所在,艾灸肚子上的章門、中脘等穴,有助于脾胃運化、小腸吸收、大腸排泄等一系列過程,真正促進食物消化吸收,滋養(yǎng)身體。
2、驅(qū)寒!
十女九寒,現(xiàn)代女性大多存在腹寒宮寒的問題,身體怕冷,容易腹瀉痛經(jīng)等等,這種時候也很適合艾灸關元、氣海等穴,把艾的溫熱之力滲透經(jīng)穴腑臟,化解寒凝之氣。
圖片
3、減肥!
人的肚子上,有一條橫向運行的脈絡,名為“帶脈”,帶脈的主要功能是像腰帶一樣,將其余縱向運行的經(jīng)脈統(tǒng)束,使之井然有序。
但有時候腰帶緊了,毫無疑問會影響其他經(jīng)絡運行,氣血無法通暢,堵在肚子里,時間長了就會發(fā)胖。
三伏天灸腹部好處多多,
抓緊剩下的每一天,
都灸起來吧!
尤其是腸胃虛寒、有宮寒婦科問題
的女灸友!!
肚子是女人很重要的部位,一定要保護好,不可受涼。除了艾灸外每天早晚推腹也能達到養(yǎng)生的作用。
推腹,顧名思義就是推肚子,用手指、手掌、拳頭皆可,由心窩向下推到小腹。
每天早上起床時要推一次,晚上臨睡前推一次,平常無聊時也可推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