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簡單介紹臺釣行程的必備操作
當確定目標魚有起浮跡象,有必要使用釣行程的玩法時,我們就要根據(jù)釣法的需求來改變我們的垂釣方案了。這時的垂釣方案將主要圍繞延長餌料到底的時長、降低觀察浮漂動作難度這兩個關(guān)鍵點展開調(diào)整。
1.當我們選擇主釣行程時,需要增加浮漂的橫截面積,并且搭配長尾長腳的浮漂,此時臺釣的棗核型浮漂就出現(xiàn)在我們的視線里了。橫截面積將延緩浮漂的下沉速度,而長尾長腳中,長腳浮漂確實會有翻身緩慢的問題,但是很容易通過飛鉛的方式來調(diào)整,在此可以忽略。而長尾浮漂在主釣行程的方案里非常重要,尤其是在
釣鯽魚時,它可以輔助我們搜索每個水層的魚口動作。
2.選好浮漂型號之后,可以適當減小浮漂的吃鉛量。因為即使使用短棗核的臺釣浮漂,而吃鉛量如果很大的話,那么只能盡量高的將鉛皮飛起來,不然依舊會很快到底,不適合主釣行程的玩法。而且在釣行程時,
調(diào)漂通常會調(diào)高目,釣低目。
3.可以適當?shù)脑鲩L子線的長度,子線長度越長,擺動幅度和范圍越大,更容易搜索魚口;而另一方面,長子線擺動到位的時間要比短子線的擺動時間長,更容易促發(fā)魚類追餌。
4.適當根據(jù)目標魚所在的水層來提高鉛皮的位置。以我自身的習慣來看,當選擇主釣行程時,我會以5cm為限的開始飛鉛,通過不斷的拋竿和引逗來確認目標魚水層。
5.改變餌料和
誘餌窩料的組成部分以及狀態(tài)。當前面的工作完成之后,就要嚴格控制餌料的狀態(tài)啦。此時要求餌料足夠輕量化,但是霧化效果以及持鉤性就要根據(jù)魚口情況來定了。魚口好的話可以正向增強霧化效果;而魚口差魚體有病的情況下,就要控制霧化效果和味型效果了。
6.當我們使用臺釣里的行程釣法時,一定要控制拋竿頻率,如果拋竿頻率和節(jié)奏跟不上的話,基本上可以直接認定釣法失敗。就我個人釣行程的習慣來看,從餌料入水到提竿換餌,基本上只讓餌料到底后稍稍停頓,或是最多引逗1次,發(fā)現(xiàn)沒有魚口時,馬上提竿換餌。
臺釣中的主釣行程玩法有很多的前置條件,需要我們仔細分辨是否需要使用該玩法,而千萬不要盲目使用哦!在此多分享一個經(jīng)驗,如果您在主釣行程,并且使用飛鉛玩法時,拋竿一定要控制餌料的落點范圍,特別是在搭配使用散餌或是高霧化餌料時,一定要謹慎拋投哦。使用軟粘餌料糗魚的話,則可以拋滿竿,讓餌料完成最大半徑的擺幅以刺激魚類攝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