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天池(1936.4-)安徽省碭山縣人。1960年7月畢業(yè)于南京師范學院中文系,1960年9月起,在南京師范學校(今南京師范大學)美術(shù)系執(zhí)教書法,1986年4月晉升為書法教授。曾任日本文部省1986年度特聘書法教授,執(zhí)教于國立愛知教育大學書法系。1985年起,任碩士學位書法研究生導師、日本書法留學生導師。
尉天池先生與林散之先生在一起觀展
尉天池的家鄉(xiāng)是宿州碭山縣,碭山縣的酥梨聞名全國,而尉天池先生的書法也為世人所熟知。然而就是這位中國的第一位書法教授,在其書法作品在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之后,卻經(jīng)常為人辱罵,又是為何呢?下面是“尉體”書法的幾幅代表作:
乍一看,確實是結(jié)構(gòu)夸張,不知所出,而且布局章法似乎也并不合理,顯得粗野,很多人就是因為這個,所以對尉天池先生的書法大加羞辱,我個人水平有限,也確實不知道該如何去欣賞尉老先生的書法作品??墒亲鳛橹袊牡谝晃粫ń淌?,其書法水平不可能太低,畢竟他所處的那個年代,就是大師云集的時代,而且他與已故的大書法家李百忍先生也有交游,據(jù)說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的主席位子,他倆就是有力的競爭者。不管怎么說,我認為尉天池先生是一定具備足夠扎實的書法功底的,至于現(xiàn)在的個人書風的形成,我們無從探究,要以理性的觀點來看,或者客觀的去評價,就得綜合其前期作品加以比較。
1967年,也就是尉天池先生31歲的時候,現(xiàn)在著名的書法家王冬齡先生找到了他,請尉天池先生臨一些“米字”給他作為參考,尉天池先生就寫下了下面的這冊《米芾書以應(yīng)冬齡參考》:
由此可見,尉天池先生臨帖的功夫相當深厚,31歲正是青年時代,在這組臨帖冊頁中已經(jīng)能看出他自己風格的影子,在行書的基本結(jié)構(gòu)之下又融合了草書的圓轉(zhuǎn)流暢,揮灑自如,毫無滯澀之感,很明顯的就是信手而來。臨帖能達到這種境界,而且是31歲的青年,實屬不易。我曾見過曹寶麟先生臨《苕溪詩帖》的視頻,相信不少人也看過,曹先生是把行書當做楷書來臨,這倒也不錯,容易體會細節(jié),把握準確結(jié)構(gòu),可最容易失掉的恰恰是行書的流動感,失去了這一點,臨帖就容易臨死??v觀這數(shù)頁臨帖作品,是可以稱之為作品的,只是臨帖,臨的像,形似,并不能算是很難,而要在不走形的前提下,臨出意來,就很難,而青年時代的尉天池先生就做到了。
這是尉天池先生所書的同內(nèi)容的不同時期的作品,第一幅是早期的代表風格,第二種是現(xiàn)在的,從這兩幅作品也能看出來,尉天池先生的早期作品,線條蒼勁有力,有篆籀氣,整體布局相當穩(wěn)妥,筆法生動,變化有致。反觀現(xiàn)在的作品,筆法單一就不說了,線條也很油滑,結(jié)構(gòu)更是很平,整體章法也是很亂,多了野氣,很讓人心生可惜。下面也是尉天池先生的幾幅早期作品:
尉天池先生很顯然是理論與實踐都做到了的書法家,曾經(jīng)有機會看到一個電視書法大賽,尉天池先生的點評相較于其他幾位年輕的評委,如張旭光、何應(yīng)輝、吳東民等等,顯得格外專業(yè),水平極高??蔀槭裁次咎斐叵壬F(xiàn)在的作品為人詬病,到底是大眾審美跟不上,還是先生另辟奇徑,或者是一心求異,背離傳統(tǒng),恐怕是難以決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