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龔鵬程:練成易筋經(jīng)就可以天下無敵?

中國人,沒人沒聽過《易筋經(jīng)》的大名,還很多人在練著、幻想著。但若考察起來,就只能苦笑。

且不說令狐沖、游坦之、方証大師之類玄妙的。單就養(yǎng)生方面看??有次某體協(xié)領導告訴我,現(xiàn)在要提倡傳統(tǒng)文化了,八段錦不就出于《易筋經(jīng)》嗎?現(xiàn)在已將八段錦制成教學視頻,準備推廣下去,如當年推廣太極拳這樣,效果一定非??捎^。我大吃一驚,心想太極拳已經(jīng)被推廣完了,再推廣八段錦還了得?忙求其視頻一觀。一觀果然又大驚,問:只是擺架勢,沒呼吸,那不是跟外國體操一樣嗎?

諸如此類關于《易筋經(jīng)》的誤解太多了,底下先正本清源,就其來歷與性質(zhì)說一說,其他且俟來日。

一、易筋經(jīng)的流傳與誤解

《易筋》《洗髓》二經(jīng),武學界仰若泰山北斗,傳習者多,影響至為可觀。但傳習誦法者,或不知其來歷,或不明其功法之底蘊,更多不能審其于武術史思想史之意義。

以一九二九年張慶霖所著《練氣行功秘訣內(nèi)外篇》考之。其書金一明序,謂其為少林衣缽,推崇曰:“練易筋者,不能比其神;練洗髓者,不能知其妙”。

作者張慶霖本人亦于內(nèi)篇第十一章〈氣功歌訣秘抄〉,亦即全書結尾處,抄錄〈內(nèi)運火候篇〉〈無始鍾氣篇〉〈四大假合篇〉〈凡圣同歸篇〉〈物我一致篇〉〈六六還原篇〉,然后說:“本歌訣已極氣功之能事,酣暢淋漓,毫無所諱。其法與《易筋》《洗髓》兩篇大同小異。至其道,則又高出《洗》《易》萬萬也。是均在有緣學者熟爛于胸中揣摩之矣”。又說:“易筋經(jīng)《洗髓》訣,蔣竹莊家藏刻本中有,但不及涵芬樓手抄秘籍錄中之詳而雅。至本訣則為秘抄,從未見刊行過”。

其實這六篇歌訣,第一篇即在《易筋經(jīng)》中;其余五篇,則為《洗髓經(jīng)》之文字。張氏謂其“從未刊行過”,又自夸其法高出兩經(jīng)萬萬,真乃天大之笑話。

蔣竹莊家藏本,便錄有此數(shù)篇歌訣全文,張氏蓋根本未曾寓目。涵芬樓秘籍抄本,則確實較蔣藏本篇“詳”,但所多出來的,乃是〈退火法〉及〈服藥十錦丸〉〈五生丸法〉〈五成丸法〉〈十全丸法〉〈便方〉〈平起服法〉〈平起洗法〉等藥方,又何嘗“詳而雅”?

此即可見張氏大言欺人,非于《易筋》《洗髓》兩書毫無所悉,即是陰竊其說,復自夸能勝于二經(jīng),以驚俗耳、以駭俗目。

此書有段祺瑞、金一明序。段氏非此道中人,或不嫻仙佛武術之事;金一明卻是武術大行家,曾著《中國技擊精華》《武當拳術》《武當三十二勢長拳》《練功秘訣》等書,乃竟隨聲附和,不知張氏此書不僅所抄錄者即為兩經(jīng)之歌訣,其所述功法亦衍兩經(jīng)之緒,誠可怪嘆!

又,宣統(tǒng)三年梁士賢輯刊《全圖易筋經(jīng)》,僅錄第一套十二式、第二套五式、第三套五式,共二十二式。附青萊真人八段錦坐功圖八式、陳摶功圖二式。則是只以八段錦視《易筋經(jīng)》,可謂管中窺豹,未見全貌。

臺灣佛道大行家蕭天石〈重刊易筋洗髓二經(jīng)例言〉則說二經(jīng)“為學佛坐禪之基先工夫”“洗髓之于禪定,尤為重要,由此而入,方是坦途”。

殊不知依二經(jīng)之意,易筋洗髓均須運用襌定工夫。故非二者為學佛坐襌之基先工夫,乃襌定為其入門之坦途。蕭氏恰好說倒了。

蕭氏此刊,又自認其《洗髓經(jīng)》系乾隆間排印本,且謂“經(jīng)前并有慧可序;后有跋,系月庵超昱緒欣據(jù)內(nèi)典翻譯。全部《易筋經(jīng)》亦系據(jù)原本天竺文翻譯”。

凡此,亦均為誤說。兩經(jīng)皆無梵文本,亦不在《大藏經(jīng)》內(nèi)。慧可序、月庵跋,也均為偽托。凌廷堪《校禮堂文集》卷廿五曾考證謂:慧可序云:“初至陜西敦煌”,后魏時敦煌焉有陜西之稱?《易筋經(jīng)》乾隆間只有抄本,《洗髓經(jīng)》時代更晚,是依附《易筋經(jīng)》而造者,幻中出幻,乾隆間豈能遂有刻本?

故此亦皆大言欺人而不識刊印之源流者也。書中又附所謂“易筋甩手功真?zhèn)鳌?,云出道教《青城秘錄》等書?/p>

將此類功法與《易筋經(jīng)》合刊,固足以供讀者參證,使知《易筋經(jīng)》與道教養(yǎng)生功法之關聯(lián);然甩手僅為養(yǎng)生之用,與《易筋經(jīng)》之為武技內(nèi)壯者功用殊途,恐不宜牽合。至于練易筋功時,“須絕對斷絕房事?!跐M后,亦以少親房幃為上,能行而不漏者亦然”云云,以此懸為厲禁,而實乏根據(jù),經(jīng)中毫無證案,只是蕭氏虛聲恫嚇以增人信此功法罷了。

蔡雨良另由棲霞山老道處得一兩經(jīng)合抄本,一九八一年由臺灣真善美出版社印出。較蕭刊本多〈推演易筋洗髓內(nèi)功圖說〉〈增廣易筋洗髓內(nèi)功圖說〉〈易筋洗髓支流匯纂〉〈內(nèi)外功集成〉。易筋之學,流脈頗可考見,可謂洋洋大觀,裨益學林,不為無功。

但刊印其書,旨在“發(fā)揚仙學”,提供給“有志性命雙修者”研究,則誤矣。《易筋經(jīng)》本來乃是吸收道教導引運氣練丹之說,以發(fā)展武勇搏擊之術;此則遽以其言導引運氣練丹,而奉之以為成仙養(yǎng)生秘譜矣,豈不謬哉!

武術界所傳,別有五臺山靈空襌師《全圖練軟硬功秘訣大全》一種。凡總論、練軟硬功秘訣、練功印證錄、練功治傷秘方四章。所指軟功,乃硃沙掌一指禪之類;硬功,乃金鐘罩鐵布衫之類。

其法實均由《易筋經(jīng)》所述搓揉、藥洗、努氣生力、以手插豆之法發(fā)展而來。其用藥洗手之藥方亦然。第一章第六節(jié)并述〈涵虛禪師練功學技談〉,可知該書所論功法與少林《易筋經(jīng)》肸向相通,淵源正不可掩。但區(qū)分武功為內(nèi)外兩類,云:“內(nèi)功主練氣,趺坐習靜,與道家之導引術約略相似。外功主練力”,則是將內(nèi)外打為兩截,非以內(nèi)功為筋骨力量之助。又述練外功之法,為“先練皮肉,次則練筋骨。皮肉筋骨既堅實,更進而練習個部之實力,實力既充,然后更進而練習運行氣力之法。練皮肉,用搓摩之法;練筋骨,用八段錦;練各部氣力,用努氣生力法,兼用石鎖鐵杠等器械之助,均與《易筋經(jīng)》同,然次序顛倒了?!兑捉罱?jīng)》是以氣為主,充氣于內(nèi),以壯筋膜血骨,再練皮肉。靈空襌師此法,則有外無內(nèi),雖衍《易筋》之緒,而實失其真?zhèn)鳌?/p>

也就是說,《易筋》《洗髓》,地位雖高,但誤解既多,或虛飾而增華,或變本而加厲,或源遠而歧,或流別而分,殊難使人明其來歷、知其底蘊,以致亂練一通,也亂說一通。

二、易筋經(jīng)乃道教導引內(nèi)功

一九一七年上海大聲圖書局出過一種《少林拳術精義》,題達摩大師著、玉峰余問犀繕校。卷首有李靖貞觀二年序、牛皋紹興十二年序二篇。書末有天臺紫凝道人宋衡作于明天啟四年(一六二四年)的跋文,以及祝文瀾嘉慶十年(一○八五年)的序文。內(nèi)分上下兩冊,內(nèi)容也分為兩部分,一是服氣、行功、排打練習圖勢與說明;二是總論、內(nèi)壯論、膜論、陰陽配合論、靜功十段、動功十八式、神勇八段錦、神勇余功等。

這本《少林拳術精義》,其實就是《易筋經(jīng)》的翻版。改成這個名稱,適足以看出《易筋經(jīng)》在當時人心目中的地位,認為它就代表了少林拳術之精義。

不過,清朝流傳之《易筋經(jīng)》也有許多不同的本子。其一體例如上。另一本載十二圖勢,一般又稱為《易筋經(jīng)十二勢》,凡有韋陀獻杵三勢、摘星換斗勢、倒拽九牛勢、出爪亮翅勢、九鬼拔馬刀勢、三盤落地勢、青龍?zhí)阶?、餓虎撲食勢、打躬勢、掉尾勢等。

這些勢,其實均非攻擊或御守的架勢及招式,而是導引的姿勢。正如另一本《易筋經(jīng)》上記載的靜功十段、動功十八式、神勇八段錦也都是導引勢那樣。

為什么少林寺的拳法秘籍卻大談導引呢?

《易筋經(jīng)》篇首雖有李靖之序,但該序乃后人偽作。牛皋之序同樣出于偽造。凌廷堪說:牛序自稱“宏毅將軍湯陰牛皋鶴九甫序”,但牛皋為汝洲魯山人,非湯陰人,亦不字鶴九。宋代更無宏毅將軍、鄂鎮(zhèn)大元帥等官號。序中又云:“徽欽北狩,泥馬渡江”,然而欽宗廟號乃紹興三十一年乃定者,序既自稱作于紹興十二年,焉能預知欽宗廟號?牛皋卒于紹興十七年,卒時欽宗尚在。又,序謂牛皋為將,乃應岳飛之募,亦誤。皋初隸田師中。序中云云,全與史傳不合。

徐震則考證道:牛皋序文中談到宋高宗“泥馬渡江”,斯乃小說家言,并非史實。其序自署紹興十二年作,并藏其書于嵩山石壁中;可是紹興十一年,宋已將河南割給金國了,牛皋又怎么可能在次年去嵩山藏書呢?

類似的考辨,清周中孚《鄭堂讀書記》亦曾論及,可見清人即已不信其書是唐宋傳下來的。現(xiàn)在因該書有天臺紫凝道人宋衡序,故《中國武術百科全書》認為其書即宋衡所撰。

宋衡序文寫于天啟四年,然臺灣國家圖書館(舊名中央圖書館)曾藏有述古堂錢遵王抄本《達摩易筋經(jīng)》,即收有宋衡“后跋”。錢遵王與宋衡年代相仿,又為藏書大家,若該書遲至天啟間始出,遵王不應珍重乃爾,亦不應毫無鑒識能力。故由錢遵王之抄本,可以推想題為達摩所傳之《易筋經(jīng)》,出現(xiàn)年代當在此稍前。程宗猷曾說少林本以棍法聞名,明末才努力鉆研拳術。其時代在萬歷年間。因此,《易筋經(jīng)》可能就是這個時候被造出來,用以改良少林拳法的。

其書甫出,天啟崇禎間猶未大行,錢遵王、宋衡,應該都是熱心的推介宣揚者。一九六八年臺灣自由出版社所印《真本易筋經(jīng)、秘本洗髓經(jīng)合刊》,另有順治辛丑海岱游人張月峰敘記。蕭天石〈重刊易筋洗髓二經(jīng)例言〉復云其所據(jù)者,為蔣竹莊家藏明版本刻本。則是明末傳抄刊印者已不乏其人。

不過,明代已有刻本之說是可疑的,蔣竹莊藏本也不可能是明刻的。且相較于黃宗羲、黃百家對當時少林拳勇的描述,似乎《易筋經(jīng)》仍在剛推廣階段,對天下傳習少林拳者也尚未發(fā)生風行草偃、轉(zhuǎn)移風氣之作用。少林拳藝,當時仍以剛猛、搏攻、跳踉奮躍見長。

可是這種拳風在當時也正遇到空前的挑戰(zhàn),無論是黃宗羲的〈王征南墓志銘〉或曹秉仁《寧波府志》,都提到另一種以靜制動、內(nèi)斂的拳術,而且評價在少林拳之上。

這種內(nèi)家拳術的崛起,事實上是一時風氣,如太極、形意、八卦這類拳術,其后均逐漸由此風氣發(fā)展而成。同時大儒顏元亦學運氣術,往往“夜中坐功”,并習雙刀單刀(見《顏習齋先生年譜》)。

面對內(nèi)家拳之崛起,少林拳遂不得不有所更革。或者說,內(nèi)家拳之崛起,代表著一種時代新思潮,少林拳也在這一思潮中形成了變革。

內(nèi)家拳之興起,乃是導引運氣理論與武術的結合。明末清初以前,所有武術著作都沒有練氣的講法。即使是戚繼光的《紀效新書》也沒有這類言論。但明末清初以后,練氣,卻成了普遍之觀點與功法。

乾隆間王宗岳(一七六三~一七九五)〈太極拳論〉明言使拳應“虛領頂勁,氣沉丹田”。同時期萇乃周(一七二四~一七八三)《萇氏武技書》也在論拳法時大談〈中氣論〉〈行氣論〉〈養(yǎng)氣論〉,謂練拳者必須“練形以合外,練氣以實內(nèi)”“神與氣合,氣與身合”。一些武術名家,如康熙雍正間的甘鳳池,《清史稿?甘鳳池傳》說甘氏“善導引術”“拳法通內(nèi)外二家秘奧”;乾隆時的唐際之,《清稗類抄?技勇類》說他“能運氣。運氣到處,有硬塊墳起如核桃,刀石不能傷”。

一些民間宗教教派,如乾隆時八卦教張百祿,據(jù)《軍機處錄副奏折》說其教徒“拜張百祿為師,學拳運氣”“學八卦拳,并授運氣口訣”;嘉慶初,天理教任四等人“學習義和拳棒”,并“運氣念咒”;嘉慶八年,離卦教首領張景文教授徒眾,“同教中有僅只念咒運氣,學習拳棒者”,直到道光間,該教仍教徒眾“每日坐功運氣”。而這個教即與少林頗有關系,據(jù)《那文毅奏議》說,嘉慶間離卦教徒張洛焦,曾習金鐘罩,時常來往少林寺。足證運氣之說已流衍天下,且往往與宗教結合,少林亦受此風氣之籠罩。

故《清稗類鈔》說:“少林拳法有練功術,運氣于筋肉,則脈絡突起,筋如堅索、肉如韌革,刀擊之不能傷也”,鄭板橋也說湖北魏子兆“遇少林寺僧,授以運氣傳神之訣。魏習之數(shù)年,周身堅硬如鐵”,運氣時,雖刀斧不能傷。其狀大類前面所述及的唐際元。

這種重視氣的新武術觀,必然會將武術由形體動作、趨避騰挪、技巧姿勢、力量速度,轉(zhuǎn)向內(nèi)部之血氣運行層面,此所以稱為“內(nèi)家拳”。內(nèi)向化,成為這個時期一種重要的趨勢。

《易筋經(jīng)》就是這一趨勢最好的證例。它說練其功法,可使人“臂腕指掌,迥異尋常。以意努之,硬如鐵石。并其指可貫牛腹,側其掌可斷牛項”(〈內(nèi)壯神勇〉)。這種效能,非一般之勇力,而是靠氣。故非外壯,而是內(nèi)壯;非一般之勇力,而名為神勇?!磧?nèi)壯篇〉說:

內(nèi)與外對,壯與衰對。壯與衰較,壯可久也。內(nèi)與外較,外勿略也。內(nèi)壯言堅,外壯言勇,堅而能勇,是真勇也?!簿殐?nèi)壯,其則有三:一曰守中道。守中者,專于積氣也?!刂?,在乎含其眼光、凝其耳韻、勻其鼻息、緘其口氣、逸其身勞、鎖其意馳、四肢不動、一念冥心?!卦谟谑牵瑒t一身之精氣與神俱注于是?!晃鹚Y想。……三曰持其充周。……氣既積矣,精神血脈悉皆附之。守之不馳,揉之且久,氣唯中蘊而不旁溢,氣積而力自積,氣充而力自周。

內(nèi)壯,是靠守中積氣,以達到積力之效的。其法則有三,而實僅專意守中一法(此法有操作上的下手處,也就是揉,所謂“其下手之要,妙用于揉”,詳下文)。守中,以及勻鼻息、緘口氣、鎮(zhèn)意馳、一念冥心等,誰都看得出來這乃是道家工夫。所以此處講精氣神,〈總論〉更申言易道與陰陽二氣之運,把“易筋”之“易”推原其義到《易經(jīng)》上去:

其所言易筋者,易之為言大矣哉!易乃陰陽之道也,易即變化之易也。易之變化,雖存乎陰陽,而陰陽之變化,實有存乎人?!宋馂殛庩査_,以血氣之軀,而易為金石之體。

這是教人要掌握陰陽(所謂“陰陽為人握也”)。掌握之法,除了上文所說的守中積氣之外,還有采咽陰陽與配合陰陽之法。采咽陰陽,見〈采精華法〉,云:“太陽之精、太陰之華,二氣交融、化生萬物。古人善采咽者,久久皆仙”。這是道教服氣之法,亦甚顯然。配合陰陽,則見〈配合陰陽法〉。說人身為小陰陽,“凡人身中其陽衰者,多患痿弱虛憊之疾,宜用童子少婦,依法揉之。蓋以女子外陰而內(nèi)陽,借取其陽,以助我之衰”,反之亦然。此乃陰陽調(diào)濟之義。

也就是說,《易筋經(jīng)》主張內(nèi)壯、追求神勇,提出來的方法則是守中積氣、吸日月之氣、借別人之氣等。整個拳術的理論完全沒有談到搏擊的招式技法,而是內(nèi)向化地教人掌握陰陽氣運,涵養(yǎng)精氣神,以轉(zhuǎn)弱為強、變靡為壯。

這與戚繼光《紀效新書》、程宗猷《少林棍法闡宗》、任伯言《白打要譜》等嘉靖萬歷間武術書實有完全不同的論述取向。

而這種路向跟道家道教的關系,則是相當明顯的。除了講《易經(jīng)》、講陰陽氣運、講修煉、講煉氣、講守中、講采咽、講陰陽配補之外,它還有《外壯神功八段錦》,是直接采用道教導引術的。

八段錦之名,始見于南宋洪邁《夷堅乙志》卷九。云政和七年起居郎李似矩“以夜半時起坐,噓吸按摩,行所謂八段錦”。曾慥《道樞》卷三五《眾妙編》更詳述其法?!兑捉罱?jīng)》所講的,其實也就是同一套功法。

這樣子結合著道教導引運氣之法以改良少林拳,而托名于達摩的著作,在天啟間面世之后,配合著整個內(nèi)家拳或拳術內(nèi)向化的潮流,事實上對少林僧人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少林寺逐漸便接受了它。

何以知道呢?據(jù)王祖源《內(nèi)功圖說》云:咸豐四年,他隨兄長住在陜西時,認識了力士周斌,三人同至少林寺,在寺中住了三個月,得少林〈內(nèi)功圖〉與《槍棒譜》而歸。槍棒譜,其實是少林寺的老東西;內(nèi)功圖,就是新玩藝了。其內(nèi)容包含十二段錦總訣及圖說;神仙起居法;內(nèi)功圖說與五臟病因;易筋經(jīng)十二圖訣;卻病延年法等。這是少林寺已吸收了《易筋經(jīng)》的鐵證。

十二段錦與八段錦基本上是同一套東西,乾隆三十六年徐文弼編《壽世傳真》八卷,既錄了八段雜錦歌,又擴充為十二段錦,同時還有《修養(yǎng)宜行內(nèi)功》一卷,述調(diào)息與小周天功法(含靜坐、內(nèi)視、叩齒、漱津、運氣于任督二脈等)。少林內(nèi)功圖的“內(nèi)功”之說,遠昉《易筋經(jīng)》,近采《壽世傳真》,是再清楚不過的。后來,光緒二十一年周述官編《增演易筋洗髓內(nèi)功圖說》,就干脆并用了“易筋”與“內(nèi)功”兩詞。

三、援道入佛的新典范

在具體功法方面,它是以藥洗、服食、揉打來配合意守養(yǎng)氣。

所謂藥洗,是用湯藥來洗身體,幫助筋骨堅實。服藥與揉打則一內(nèi)一外,所謂“外資于揉,內(nèi)資于藥”。揉,即按摩之法,以揉按心臍之間為主。心臍間的膜,不容易揉按到,則用杵搗搥打。詳見其〈膜論〉〈揉法〉諸篇。這種揉法及對筋膜的解說,亦是道教所無的?!鞍阖菝苤B”對此亦特加按語解說云:

易筋以練膜為先,練膜以煉氣為主。然此膜人多不識,不可為脂膜之膜,乃筋膜之膜也。脂膜,腔空中物也。筋膜,骨外物也。筋則聯(lián)絡肢骸,膜則包貼骸骨。筋與膜較,膜軟于筋。肉與膜較,膜勁于肉。膜居肉之內(nèi)、骨之外,包骨襯肉之物也。其狀若此。行此功者,必使氣串于膜間,護其骨、壯其筋,合為一體,乃曰全功。

這才是《易筋經(jīng)》獨特的功法與見解。在此之前,東晉已傳〈天竺國按摩法〉,見《太清道林攝生論》《正一法文修真要旨》《備急千金要方》《云笈七簽》《遵生八牋》等書中,共十八勢。又有婆羅門導引法,輯入王仲丘《攝生纂錄》中,凡十二節(jié)。其中都有捶打的方法,但前者僅談到“以手反捶背上”,后者只說要“兩手交捶膊并連臂,反捶背上連腰腳”,沒有像《易筋經(jīng)》這種按揉搗打之法,更沒有筋膜說。

不過,我遍考了道教所有導引法門,均無捶打者,故也許可以說搥打為天竺按摩導引法之特色,而《易筋經(jīng)》就是發(fā)展了這個特色。

按摩搥打,是揉按、杵搗、搥打、漸次加重的。木桿木槌之外,尚要輔以石袋石杵、木杵木槌,用于有肉處。骨縫間,則用石袋石杵。它與道教運氣法不同之處,在于道教主要靠存想,以意運氣,讓氣流走于任督二脈。它不是如此。而是在揉打時,意注于揉打之處。所以揉打至何處,意與氣也就到了那個地方。先揉于前身心下臍上,“功至二百日,前胸氣滿,任脈充盈;則宜運入脊后,以充督脈”。共行功十二個月。

按月行功,是宋代發(fā)展出來的導引法,相傳出于陳摶?!端膸烊珪?道家類存目》稱此為“按節(jié)行功法”,指它依照著氣節(jié)時令來行功,明朝頗為流行。《遵生八牋》《三才圖會》《保生心鑒》均曾載入,羅洪先《萬壽仙書》稱為〈四時坐功卻病圖訣〉?!兑捉罱?jīng)》沿用了這種按月行功的觀念,所以內(nèi)中有〈初月行功法〉〈二月行功法〉〈三月行功法〉〈四月行功法〉〈五六七八月行功法〉〈九十十一十二月行功法〉六篇。

經(jīng)此十二月行功并服藥洗藥之后,神功已成,氣滿于內(nèi),但還有兩事須要補充:

一、揉打積氣,只在前胸后臂,故氣僅充于身體上,還不能把氣運到手上,所以接著要練手。怎么練呢?一是仍用揉打之法,用石袋從肩頭往下打,直至小指尖再用手搓揉;二、是也用藥洗;三、是藥洗后加以鍛煉。先努氣生力,然后用黑豆綠豆拌在斗中,用手去插,以磨礪其筋骨皮膚,類似后世練鐵沙掌之法。

第二件事,是要學習賈力運力的姿勢和方法。全身積氣,殆如水庫蓄水,水既蓄滿,便須學怎么行水用水,此所以又有〈賈力運力勢法〉篇。

此類勢法,其實就是八段錦十二段錦之類導引動功,也有些版本稱之為“易筋經(jīng)十二勢”,但它說這是佛家功法:

此功昉自禪門,以禪定為主。將欲行持,先須閉目冥心,握固神思,屏去紛擾,澄心調(diào)怠。至神氣凝定,然后依次如式行之。必以神貫意注,毋得徒具其形。若心君妄動、神散意馳,便為徒勞其形而弗獲實效。初練動式,必心力兼到。

早先所有動功導引八段錦十二段錦廿四勢之類,均只說明動姿勢,很少強調(diào)心的修養(yǎng),這則是一個特例。后來徐文弼《壽世傳真》及王祖源傳出的《內(nèi)功圖說》皆沿襲之,以十二段錦的第一式為“閉目冥心坐、握固靜思神”。

它把澄心解釋為禪定工夫,并認為除了在練八段錦時要用此工夫外,一切行功均以此為基本,是它理論上一大特色。故“般剌密諦”在〈內(nèi)壯論〉之后又特加識語謂:

人之初生,本來原善,若為情欲雜念分去,則本來面目一切抹倒。又為眼耳鼻舌身意分損,靈臺蔽其慧性,以致不能悟道。所以達摩大師,面壁少林九載者,是不縱耳目之欲也。耳目不為欲縱,猿馬自被鎖縛矣。……此篇乃達摩佛祖心印先基,其法在“守中”一句,其用在“含其眼光”七句。

守中,就是“一念冥心,先存想其中道,后絕諸妄念,漸至如一不動”。含其眼光等七句,指閉眼、凝耳、勻鼻、緘口、逸身、鎖意、四肢不動、一念冥心。講的還是澄心靜慮的工夫。它以此為禪定,乃是援道以入佛,希望達成一種綜合佛理與道術的新架構。后來佛門接受此經(jīng),且將之視為佛門武術宗源,亦因它具有這種援道以入佛的型態(tài)。

此種型態(tài),自宋以來已漸形成,至明末而大盛。如顏元就批評他家鄉(xiāng)“萬歷末年添出個黃天道”“仙佛參雜之教也”“似仙家吐納采煉之術,卻又說受胎為目連僧,口中念佛”(《四存編?存人編》)。黃天道,亦以煉成金剛不壞之體,撞出輪回為說;也每日三次參拜日月;也主張雙修法,均與《易筋經(jīng)》有相同之處。

同在天啟年間的道教伍柳派伍沖虛所著《內(nèi)煉金丹心法》,成于一六二二年,增注本刊于崇禎十二年,改名《天仙正理直論增注》,更是說:“天仙,佛之至者也”。其弟子柳華陽《金仙證論?禪機賦第十三》則云:“恐后世學禪者不明佛之正法,反謂吾非襌道,故留此以為憑證耳”,也以仙佛合宗自命。

《易筋經(jīng)》處此時會,援道入佛,欲修命以成佛,也是可以理解的。

此外,明清朝時期一些民間教派常習武練氣。這些民間教派,都是混揉三教義理而成的,直至晚清均是如此。如道光年,揚州“周星垣,號太谷,能練氣辟谷,……遨游士商大夫間,多心樂而口諱之,積中師事久,頗得其術,太谷門徒寖盛”(《山東軍興紀略》卷二十一〈黃崖教匪〉)?!八拗輳埩x法者,從永城魏中沅學彈花、織布兩歌,皆邪教之隱語。又令盤膝靜坐,名為『坐蓮花』;兩手捧腹,名為『棒太極』;一日三次,默誦咒語,名為『三省功夫』”(《金壺七墨》浪墨卷四〈教匪遺孽〉)。光緒年間,“霸州城西魚津窩村,有……密密還鄉(xiāng)道教門,即白蓮教門也。該教宗旨,恭敬孔子、老君、佛,吃長齋。……日日坐功運氣,望死后往西方樂土,成仙作祖?!保ā度瓡r北京教友致命》卷八,北京救世堂一九二○年刻本)。又光緒間,有“一灶香”教。該教創(chuàng)于明末,“以敬佛為宗旨,不殺生,不害命,吃長齋,焚香,日日坐功運氣,其經(jīng)向望死后脫下皮囊,往西天成仙作祖,為樂境也。”

這些教門,有兩方面與《易筋經(jīng)》關系密切:一是它們都屬于混淆佛道,甚或混揉三教之世俗宗教型態(tài),其教義取便流俗信從,故理論都不嚴密,也不深刻。錯謬之處,往往而有。即使不錯,理境也不高?!兑捉罱?jīng)》也有這種現(xiàn)象,重在可以實用奉行,而非造論之幽玄精密。

其次,這些教派,常被官方或正統(tǒng)人士定義為“邪教”。除了教義未盡正宗之外,這些教派動輒舞拳弄棍、練氣習武也是一個極普遍且重要的因素。因此,它呈現(xiàn)的,是一種宗教、煉氣、習武混合的狀態(tài)。而《易筋經(jīng)》所顯示的,也就是這個樣子。

龔鵬程

龔鵬程,1956年生于臺北,當代著名學者和思想家。著作已出版一百五十多本。

辦有大學、出版社、雜志社、書院等,并規(guī)劃城市建設、主題園區(qū)等多處。講學于世界各地,現(xiàn)為世界漢學中心主任、中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推廣中心主任。擅詩文,勤著述,知行合一,道器兼?zhèn)洹?/p>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馬王堆帛畫《導引圖》與健身運動
《易筋經(jīng)》三大核心之煉形篇
易筋洗髓經(jīng):再說武術內(nèi)功與導引、丹道
易筋經(jīng)
李經(jīng)梧太極內(nèi)功-呼吸法
易筋經(jīng)-本衙藏版 六、七、八月行功法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