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轉化的文字:
1、選取上年已術質化的枝條、當年半木質化的枝條或帶葉新枝作為扦插枝,枝條底部做斜切口,底部附近最好帶有眾多的芽冢。有小花蕾的枝條內養(yǎng)分最充足,是首選枝條,盡量不用花后枝,忌用徒長枝。枝條可以是帶有分叉小枝的枝條,也可以是無叉單枝;枝條可以留葉或半留葉,也可以是光禿枝條,而嫩枝則全留葉,不留修剪傷口。有小花蕾的要去掉花蕾,以免其消耗枝條的養(yǎng)分。注意量不要損傷枝條表皮,枝條上的所有修剪口或其它傷口都要細心地涂抹封口膠油漆,以防遭病菌侵襲,引起枝條發(fā)霉腐爛。
2、從母株剪取枝條后,不要對枝條濕水,而要讓其略為失水,表皮收縮。然后將枝條放在翠筠B-l活力素濃液中浸泡1~2秒鐘,浸泡深度可達插枝長度的1/3,取出后要晾干至枝條表皮再次收縮,這樣可以讓活力素液全部滲入插枝內。枝條從母體被分離后,就失去了養(yǎng)分的來源,因此,枝條未來一段時間的生長就只能全靠自己,故枝條內的養(yǎng)分越多就越好。枝條吸收的活力素含植物激素、大量的營養(yǎng)物質,這將為枝條的出根和生長提供動力和營養(yǎng)保證。枝條略為失水收縮后可吸更多的活力素,吸取更多的儲備養(yǎng)分。
3、準備一個透明的塑料罐或盒子,高約30厘米,在其底部開取直徑l厘米左右的漏水孔多個,然后墊上約2厘米厚干凈的泡沫包裝塑料碎塊用以透氣、擋土和滲水,再在泡沫碎塊上鋪上約5-8厘米厚的翠筠播種新土,用開水緩緩地澆入罐或盒內,將土濕透,殺菌滅蟲,然后蓋上透明蓋子或玻璃,或用透明塑料膜封口。待開水全部漏完、溫度降下來后再用自來水淋洗播種土,然后用干凈器具將罐或盒內的播種土整平待用。用播種土做墊層,一是可吸收插枝花泥中多余的水分并從底部漏掉,二是因為土壤內含有熵,這是一種上帝創(chuàng)造的能量,會強烈吸引植物根植入土壤,因為土壤是植物的命根,土壤是植物根系快樂的老家。
4、將插鮮花用的(不能用插干花用的花泥塊)干凈的大塊花泥用刀切成長約3厘米、寬約1. 5厘米和厚約1.5厘米的長方體小塊,不要用器具在小花泥塊上引孔,直接將已晾得皮收縮的枝條小心插入小花泥塊內并接近底部,但不能插穿底部(即底部不露枝),枝條與小花泥塊要接觸緊密,不能松動,若有松動,則另換花泥塊重插。然后用細小水柱的自來水從小花泥塊底部將花泥塊與插枝一起淋濕,直至花泥塊吸足水。花泥塊不能太大,一是因為太大了新根穿出時間較長,二是花泥塊太大吸水過多,將來移植后可能因含水太多導致新根爛根。用花泥塊扦插是因為枝條遇水膨脹后會和吸水后膨漲的花泥塊緊密接觸,并對插技產生壓力,有壓力才易發(fā)根,因為有壓力才有動力嘛。這也是為什么花泥塊扦插比用水插枝條出根快、出根壯的原因。
5、將帶插枝的花泥塊放置在罐或盒內的播種土上,蓋上透明蓋子、玻璃或用透明塑料膜封口后,夏天高溫季節(jié)可將罐或盒子放置在遮蔭見光處,春、秋季節(jié)放置在能見到陽光照射的地方,定期打開蓋子透透氣,或在透明塑料封口膜上用加熱的電烙鐵開幾個透氣孔透氣,重點是要保證罐或盒子內壁和頂蓋上有輕徽水霧即可,這種狀況下罐內濕度正好,枝條內部水分就不會揮發(fā)。水霧太多說明罐盒內水分太多,易爛枝,水霧太少說明枝條將會缺水。
6、經常觀察插枝的狀況,若罐盒內有落葉小心用器具將其取出,以防其腐爛滋生霉菌。切記出根前不能再給花泥塊澆水。一般在11~30天內新根就會穿出花泥塊,此時便可取出花泥塊移入小盆內用新素土或陳土栽植,土面高過花泥塊即可,千萬小心不要弄斷新根。然后給新植株套上帶透氣口的保濕瓶,直至盆底有新根穿出后才在陰雨天或晚上去除保濕瓶,進行正常養(yǎng)護即可。移栽時若栽培土濕潤則不要澆水,因為花泥決所含的水分還足夠插枝一段時間的生長需要,而太多則會導致新根潰爛,細心地觀察直至植株需要澆水時再澆,插出根移栽后又死去的原因大多是土壤水分過多,新嫩根受不了而爛掉。
本人用此方法扦插三角梅枝條,成功率極高,故總結出供花友們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