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期待已久的五常特選粥米昨天已經(jīng)開團啦,怕周末很多朋友沒看到,我再提醒大家一下。
昨天很多媽媽留言說,我還是小仙女是不是也能一起吃,當然可以了啊,這是一個老母親和寶寶一起分享美食的最好機會啦。早上起來全家人喝一碗香噴噴的粥,暖暖的去上班,一天都是充滿活力的。
還沒看到具體介紹的朋友們戳這里啦:
瓜媽說:
這幾天朋友圈看到好幾個朋友在轉(zhuǎn)這個視頻,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李玫瑾的一個發(fā)言,其中關于娃在6歲前的關于“養(yǎng)育和教育”的問題,真的是句句精辟,條條戳心,和我們之前寫過的好幾篇文章觀點一致,今天特別分享出來,媽媽們有空一定要看,在育兒路上會堅定、清晰很多。
視頻不長,重點在前10分鐘:
不方便看視頻的媽媽,我總結(jié)了她最主要的三個觀點,可以看這里:
重點1.先養(yǎng)育后教育,愛在規(guī)矩之前!
剛出生的寶寶還沒有什么行動能力,完全要靠別人來照顧,娃從4個月到半歲時,就已經(jīng)熟悉了主要照顧者的聲音、氣味和相貌,這是人生最初的依戀,這個照顧者是不是盡責、有愛,決定了寶寶對外界是否信任。而這種信任又影響著孩子對親情、友情等其它情感的態(tài)度。
所以有時候后臺有媽媽問我,幾個月的寶寶要不要進行睡眠訓練?平時要不要一哭就抱起來,我的觀點是,對于幾個月的寶寶,真的沒必要那么早就立規(guī)矩,安全感是人生的底色,人的大腦也是以“安全”為前提才能發(fā)展出其他功能的。愛一定在規(guī)矩之前!
這一周瓜瓜去上幼兒園啦,每天送他進幼兒園沒有設計好的場景,沒有嚎啕大哭,都是揮揮手留下一個老母親落寞的樣子,講真,每天看到背著小書包走進校園里的小背影,我有一種空巢老人的感覺,也會有吾家有兒已長成的自豪感,想想他1歲前小睡渣的樣子再看看現(xiàn)在獨立的小男子漢,我非常的慶幸那段日子我給予他無限的滿足和抱抱。
好朋友們,如果你們的娃還在張開臂膀求抱抱的階段,就不要拒絕啦,盡情的抱抱、親親吧。
重點2.三歲前的陪伴太重要!安全依戀影響一個人一生!
關于陪伴有多重要,真的是我們號說過最多次的觀點了。但是李教授總結(jié)的,養(yǎng)育是人性被喚醒的過程、情感發(fā)展的起點,還是深深打動了我。
為人父母,把一個小生命帶到世界上,一定要對他負責,從初生懵懂,到喚起人性,到培養(yǎng)成人的過程,是多么豐盛而有成就感!而3歲前父母的陪伴,是人這一生情感的起點!
以前我們有介紹過安全型依戀的孩子,他們和母親的關系輕松而愉快,不會過度依戀也不會無視母親,這種依戀關系是他們將來生存在社會中最強大的力量。
重點3.一定要在孩子行為能力弱時就學會說“不”!等他長大再教育就來不及!
養(yǎng)育在教育之前,但在娃3-6歲的性格形成關鍵期,我們一定要以身作則,并學會說“不”了!并教給娃“對”和“不對”!因為這個年齡,娃的反抗模式頂多哭鬧不止,父母如果不在這個年齡段做好規(guī)矩,娃到了十幾歲行為能力更強的時候父母就完全控制不住了,后果就是社會來教訓了。
就像李教授提到過的,面對一個10幾歲的孩子,硬漢老父親也毫無辦法能夠勸說這個兒子,只因為6歲前,沒有說過不行,12歲以后說父母說不行,孩子能跳樓,能吃藥,能離家出走等等極端行為,每一個行為對父母都是心窩子上捅刀,哪個父母都不敢嘗試,只能一次次的退步、妥協(xié)、默默流淚。如果還是沒有哪個契機能更好的“重塑”這個孩子,細思極恐。
趁著我們的寶貝還小,我們學會說不,給孩子愛也給孩子立個規(guī)矩吧。關于這個愛與規(guī)則的度該如何把握,我之前在“神奇麻麻俱樂部”里請實戰(zhàn)派心理咨詢師鮑閱老師做過講座,沒有聽過的朋友們可以去聽聽。
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的,瓜瓜2歲左右的時候,耍賴皮的時候會躺在地上嚎啕大哭,大部分情況下哭一會就過去了,后面會表達了,我會坐下來問他今天哭是心情不好了嗎?小家伙會用自己的語言表述,當然也需要老母親聯(lián)想猜測才能領會真正的意思,只要知道了他的想法,再處理,完全事半功倍?,F(xiàn)在快四歲的大孩子了,基本上都是用語言來解決問題啦。
我們以前寫過一篇:父母的4種教育風格,只有這一種能給娃幸福!
里面就強調(diào)只有“權(quán)威型”,“會說不”的父母能養(yǎng)育出幸福的孩子。
重點4.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因為父母養(yǎng)育的過程也是娃“觀念形成”的過程
父母養(yǎng)育的過程也是娃“觀念形成”的過程,我們對任何事的反應,直接影響了娃對這件事的反應,所以我們要反應得當,孩子才能發(fā)展出正確的價值觀。
說到底,又回到了老話題,我們必須以身作則,才能更輕松地育娃,否則根本說服不了孩子來聽我們啊,因為我們的一言一行他們都看在眼里呢。教育無他,愛與榜樣。
視頻中的道理,我相信我的好朋友們一定都是非常非常的了解的,只是很多時候確實因為現(xiàn)實的原因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協(xié),正如視頻中教授說的,我們很大一部分人都是新時代的移民,到另一個城市讀書、戀愛、成家、立業(yè),沒有寶寶前,這一切都是特別的美好,有了自己的愛人和家庭,有了孩子以后,這個問題就會凸顯,如果有老人愿意來另一個城市帶孩子就再好不過了,如果有各種各樣的無奈,不能來帶,我們也真就要選擇育兒嫂或者把孩子送回老家了,這真的不能作為我們是不是愛孩子是不是對孩子負責的唯一判斷標準,這種情況,父母對娃的愛是更深沉的,唯有自己能體會。我也不認為這樣的孩子就不會成長的不好,只要父母用心,這樣的娃也一樣生活的幸福,因為這些寶寶的愛更多元化。
這兩個周末的話題有點嚴肅了,瓜瓜去了幼兒園以后,我在教育上有了更深入的思考,通過幼兒園生活中的好的壞的反饋,就像一面鏡子,折射出我對他的撫養(yǎng)情況,這幾天總是在對比,如果之前再帶他的某個點上我換一種方法,是不是會有截然不同的效果。我會經(jīng)常把我的反思分享給大家的,希望我們一起進步,養(yǎng)出健康聰明的好娃娃。
好啦周末啦,大家別忘了好好陪娃哦,也讓自己放松下來。
最后再提醒下大家,今晚8點有一個關于健身瘦身的講座,具體看這里:講座預告| 告別小肚腩,練出馬甲線,我們一起動起來!愛娃也別忘了愛自己??!想要參加的私信我,我拉你進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