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積弱,缺乏騎兵,主要原因就是失去了燕云十六州和陜北的馬場,中原和江南沒有能大規(guī)模養(yǎng)馬的草場。而朱元璋北伐滅元時他的控制范圍也就江南一帶,但徐達常遇春的騎兵已經可以跟蒙古鐵騎硬碰硬。明軍的大批軍馬從哪里來的?
這是蒙古人自己給自己挖的坑之一吧。
元朝靠騎兵起家,對馬的重視可以說是空前絕后的重視。
眾所周知,南耕北牧,但是元朝的統(tǒng)治者并不這么認為,他們在水美草肥的山東、江西甚至云南都有官辦馬場,插一句,就連棒子也沒逃過養(yǎng)馬的命運,現(xiàn)在的旅游勝地、韓國對中國免簽的唯一地區(qū)、韓劇中經常出現(xiàn)的免稅天堂濟州島當年也是蒙古人的一個官辦馬場,叫耽羅馬場...蒙古貴族在內陸的私人馬場更是不計其數(shù),元史中記載'蒙古軍取民田牧,久不歸';'闊端赤牧養(yǎng)馬駝,歲有常法,分布郡縣,各有常數(shù)'。同時,元朝在內政上建立了許多鼓勵養(yǎng)馬的制度,設立了如太仆寺這種專職的管理馬政的機構,就像石油學大慶、農業(yè)學大寨一樣,當時全國掀起了牧馬學大漠的高潮,涌現(xiàn)了很多可歌可泣的光輝事跡和先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