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進步一般沿著兩條道路進行:一是對現(xiàn)有舊派、傳統(tǒng)事物的改進。二是對全新不同的概念的追求。前者總是一種比較保險的做法,而且很多產(chǎn),但是后者可以帶來更加讓人驚喜的結(jié)果!
Linkwitz實驗室的Orion揚聲器明顯就屬于后者的范疇。雖然偶極設計并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但是把傳統(tǒng)的揚聲器單元與障板的結(jié)合仍然屬于一個很激進的做法,而且結(jié)果非常的讓人驚喜。
說實話,我沒有在其他任何的系統(tǒng)中感受到像Orion這般的音樂感染力,整個的音場定位是如此的寬闊和深遠,而且層次鮮明,活生感十足,比我聽過的任何一對喇叭都要好,那種3D的立體感完全凸顯出喇叭之外。對我而言,這完全是一種全新的試聽體驗,這種體驗讓我對以往所有的音頻產(chǎn)品的價值觀念是一種完全的顛覆!
(Siegfried Linkwitz于1935年出生在德國,畢業(yè)于德國的達姆施塔特工業(yè)大學。在獲得他的電子工程學位之后, 1961年來到了美國的加利福尼亞,為惠普公司工作。Siegfried Linkwitz在揚聲器領域的研究超過了三十年)
[page] Orion是一對電子分頻的揚聲器系統(tǒng),需要多路的功放去推動,這也許是它一直沒有商業(yè)化的原因。一般的發(fā)燒友都固執(zhí)的抵制這種電分的揚聲器系統(tǒng),雖然它比無源分頻更加的優(yōu)秀,但是,Orion沒有采用內(nèi)置功放的設計,這樣功放的選擇也變的隨意。
在任何同等條件下,電子分頻要比普通無源分頻要優(yōu)秀。在電子分頻中,喇叭單元和功放是直接連接的,而不像無源分頻那樣需要經(jīng)過一大堆的分頻元件。我個人認為,電分的優(yōu)勢巨大――但是誰會相信我?只有那些已經(jīng)體驗過的人才會相信!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Orion的設計結(jié)構(gòu):
每個揚聲器由四個喇叭單元組成(新版又加了一個后置高音,一共五個單元),兩個10寸的Peerless XLS低音(負責120Hz以下的頻段),這個低音的諧振頻率在19Hz,采用了前后偶極的設計方式用來降低低頻的失真,但是并沒有采用障板設計,而是一種前后開口箱體的設計;最重要的中頻段,從120Hz到1.44kHz,都由一個seas的W22EX001中低音負責,安裝方式為障板安裝,這個單元采用了硬質(zhì)且輕量的金屬鎂盆和天然橡膠懸邊系統(tǒng)設計。
高音單元采用了1寸的軟膜高音――SEAS Excel T25CF002單元(延伸頻率可以一直到27Khz),同樣采用了障板安裝。這些單元都是當時最新的科技產(chǎn)品,而且相當?shù)陌嘿F,障板和單元的組合相當簡單,下部是兩個開口一前一后的箱體,上部為開放式障板結(jié)構(gòu)。
當然,整個的障板結(jié)構(gòu)尺寸非常的關(guān)鍵,因為這也是整個聲學設計的一部分。一對Orion需要六聲道或者八聲道的功放來推動,具體區(qū)別為兩個十寸的低音是分別驅(qū)動還是并聯(lián)推動,每聲道的功率并不需要很大,8歐60瓦或者75瓦的功放就可以很好的推動,當然,如果更高的功率會更好。
這套系統(tǒng)的一個關(guān)鍵設計就是其用于驅(qū)動功放的電子分頻系統(tǒng)。電子分頻板非常的復雜,使用了很多的運放,供電為±12V,所有的連接接頭為單端RCA接頭,分頻點為120Hz和1440Hz衰減斜率為24db每倍頻。
除了高音單元以外,中低音和低音單元的曲線在低頻段都做了提升修正,主要是為了補償障板帶來的低頻跌落特性,分頻器上設置了一個開關(guān)可以將超低頻段切除,目的是防止在某些環(huán)境下發(fā)生低頻過量的情況。
Orion的擺位和普通的揚聲器有所不同,周圍的空間越大越好(前后能夠推動的空氣越多越好)。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遠離后墻,與側(cè)墻最好也保持一定的距離。因此,它并不是適合所有的聽音室,這是一個不好的消息。但是,還有一個好消息,就是它并不需要特殊的房間聲學處理,普通的居室環(huán)境就很適合,還有一個優(yōu)勢,就是它的聽音位置可以離揚聲器很近,聽音內(nèi)傾角度也可以超過60度都沒有問題!
偶極設計的揚聲器不能像普通的揚聲器那么測量,它沒有辦法做近場的合成。因為近場不能考量背波的影響,而遠場測量又會加入房間聲學特性的影響,所以,只能做一個近似非準確性的測量,低音單元的自由場頻率諧振可達19Hz,這也表明箱子的低頻特性不會差到哪去。
失真方面的測試結(jié)果也很優(yōu)秀,二次諧波失真僅有-43DB(0.7%),而更重要的三次諧波失真僅為-60DB(0.1%)。這些測試都是經(jīng)過我反復實驗獲得的,并沒有太多的偏差(Linkwitz曾指出這些測試太過簡單,但是這些優(yōu)秀的數(shù)字起碼讓人覺得很舒服)。
綜上,Orion的測試結(jié)果表明,它具有平坦的頻響曲線,優(yōu)秀的離軸特性,低頻延伸也很好,另外,還具有很低的失真特性。當然,這些測量結(jié)果只是在我的試音室完成的。對這種障板偶極設計的揚聲器來說,這樣的測試還遠遠不夠。
對Orion的聲音進行主觀的評價需要對自己的心態(tài)進行調(diào)整,前面我已經(jīng)提到了在擺位方面的一些注意事項,但是那只是個開始,當我把一張交響樂的CD放進我的唱機,我簡直嚇了一跳!整個的音場深度比那些高級的箱體揚聲器深了幾乎三倍,定位更加的寬廣,更具有實體感,更加清晰的指向和3D感強烈,這個感覺并不是微小的,而是非常強烈!
整個交響樂團在音箱背后一字排開,前后左右都分得清清楚楚,這種感覺非常的直接和強烈,當我放入一張獨奏樂器的錄音,比如吉他的演奏,整個聲像并不會過大,正好合適。如果重放較大規(guī)模的錄音,比如合唱類型的音樂,則呈現(xiàn)的聲場非常宏大,就好像這對揚聲器有8英尺高4英尺寬那種感覺,主觀感受就是揚聲器完全消失了,聽音者可以完全看到整個的舞臺,或大或小,完全的忠于錄音現(xiàn)場。
請注意我使用的是“看到舞臺”!這本身就是雙聲道立體聲重放的極限,和那些家庭影院5.1系統(tǒng)不一樣,那些是把人環(huán)繞在聲場之中,而Orion是把一個更精確的舞臺呈現(xiàn)在你的面前,這是我完全沒有預想到的。
[page] 曾經(jīng),我以為最好的環(huán)繞聲系統(tǒng)要比最好的立體聲系統(tǒng)更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但是,目前我更愿意通過這對Orion來欣賞音樂,而不是用什么環(huán)繞立體聲系統(tǒng)!
在對Orion進行擺位嘗試的時候,發(fā)生了一些很奇特的事情:傳統(tǒng)的等邊三角形擺位沒有任何問題,只要揚聲器離后墻保持一定的距離就可以。但是,當我把聽音位置靠前的時候,幾乎和兩個喇叭在一條線上(角度達到135°),這時候的聲場表現(xiàn)力真實的嚇人!尤其在聽交響樂的時候。
雖然,正常情況下你不會把你的聽音位置靠的那么前,但是,這個你一定要嘗試一下,就像我前文提到的“這種體驗讓我對以往所有的音頻產(chǎn)品的價值觀念是一種完全的顛覆”。
而最基本的音色怎么樣呢?我只能說聲音非常的中性沒有染色,透明度也非常好,我想這主要是由于單元素質(zhì)的原因。
這個檔次的單元所具有的特質(zhì),如果市面上會有更好的單元,我想Linkwitz會及時更換的,因為還有其他的揚聲器使用了同樣的Peerless和Seas的單元,我并不能斷定Orion會比其他同單元的揚聲器在音色上更加的中性和透明,最多只會相同。
Orion的優(yōu)勢在于整個聲場架構(gòu)的重現(xiàn)上面,還不是單獨的音符音色。Orion的音色足夠好,但是和其他的并沒有什么不同,不同的是聲音的結(jié)構(gòu)(和其他的完全不同)!在低頻方面,他可以完整的重放交響樂的最低頻,那種低頻按摩的感覺也有,讓我很滿意,但是對那些低音狂來說,可能不會同意我,如果你需要那種高分貝的低頻輸出,就像電影原聲那樣類似的錄音,你可能需要一個超重低音,但是我不需要。
通過Orion重放那些我聽熟了的CD,我感受到了新意。平常,我覺得錄音平平的一些唱片重放起來也變的非常華麗,而那些本來錄音很好的CD,重放效果變得更好,因為音場變得更加的深遠。我不厭其煩的再說一次,這對音箱完全顛覆了你以往對揚聲器產(chǎn)品的評判觀念,而把每張唱片調(diào)到一個合適的音量使其更加接近現(xiàn)實對Orion尤其重要,它完全可以讓你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獲得一對Orion,肯定要比買一對Wilson Audio Alexandria X-2’s或者Von Schweikert VR-11SE’s要容易(價格相差23倍)。那些天價的音箱,雖然有錢就可以買得到,但是,它們并不能帶給你像Orion那樣的音樂享受滿足感,終究它們還是箱體的設計。
對我而言,Orion就是世界上最好的揚聲器系統(tǒng),這聽起來就像是癡人說夢,我還沒有嘗試過其他的DIY作品,我也沒有試聽過世界上所有的優(yōu)秀的揚聲器,我只是依照我的聽音經(jīng)歷得出了這個結(jié)論。Orion讓我對音樂的熱情又無窮的迸發(fā)出來,我完全被這種障板的設計所臣服,我將要保留這對Orion直到我終老,我想我的這些話已經(jīng)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