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歌《月亮謠》,新舊版串講(18)】
還可補充一句,不過,需要有相對運動的認識:
“海岸飛,潮水走,潮頭撮進喇叭口“。與其說“潮水”——不如說“撮水”。
故鄉(xiāng)有句兒歌——“月亮走,我也走,我給月亮提笆簍”。當時,筆者還小,沒見過大海,不知道潮汐。更不知道,潮汐主要與月亮有關。
所謂“潮汐”,轉自“朝夕”。就是早潮、晚潮。潮(朝);汐(夕)。
為了簡化,便于初學者,下面只考慮地球自轉(實際上是地球圍繞地月公共質心旋轉),月球公轉;而不考慮地球公轉,月球自轉。
第一.潮汐現(xiàn)象——細說分明:
A,潮汐原理——月亮(太陰)、太陽,對潮汐的影響:
(原圖不見,截圖彌補,截自360圖片):
潮汐原理圖解:
1,最上圖a,朔大潮,就是陰歷初一,月頭月尾交接時段,地球、月亮、太陽,大約處于一條線,而且,日月同側,對潮水的引力,同向疊加,形成朔大潮,夸張成紡錘形。
2,次上圖b,上弦小潮,就是陰歷初七初八時段,月球、太陽,垂直交叉,日月引力,各自為政,潮水較小。
可是要知道——從a圖,到b圖,月亮只走過1/4圈,就是一星期,而地球自轉,卻已經(jīng)旋轉7圈(下同),不可能每天的紡錘形,都是那么夸張。
3,第三圖c,望潮,就是陰歷十五、十六,日月地一條線,日月分別在地球左右,兩邊拉扯,左右疊加,形成望潮,紡錘形最為直觀。
4,第4圖d,下弦小潮。就是陰歷二十二、三,日月垂直,引力不能疊加,潮頭較低。
B,太陽萬有引力,比月亮大180倍:
如果說唯有月亮引力,導致潮汐,也不實際。因為計算證明,太陽對地球的萬有引力,比月亮大180倍。卻是次要引潮力。
而月球的引潮力,是太陽的2.25倍。
C,離心運動(所謂“離心力”“慣性離心力”),是重要的引潮力。地球自轉,導致地面向東,超音速飛奔——超過波音747(亞音速)。
圖示,離心運動
因此,地面(包括水)具有離心運動傾向。雨傘轉動時,傘面上的水珠,就會(沿切線方向)四散飛出,這就是離心運動。
D,喇叭口,更高潮:
地面向東,超音速飛奔。如果沒有月亮、太陽引力,則海水的離心運動,也陪著地面,同樣向東飛奔。
可是,卻受到月亮、太陽引力拖累,不能全速飛奔——月亮向東慢慢走??!地面飛奔30步,月球卻只走一步。如此,慢行即退——拖后退呀!
太陽更加拖后腿——相對于地、月而言,太陽就是“中心”,巋然不動,頤指氣使。
海岸線繼續(xù)向東飛奔,而海水卻被月亮、太陽拖累,飛不快。于是,海岸線就撞擊海水,形成潮頭。尤其是向東方的喇叭口,海水堆積,更加高潮。
再加上喇叭口上游的江河水下泄,潮頭就更加壯觀。(截圖自360圖片):
E,潮汐,每天推后50分鐘:
并非月亮當頭,潮頭最高。而是,每天漲潮,都比前一天推遲大約50分鐘??梢哉J為,這是潮水的惰性,慣性,拖后腿。
拖后腿,也無奈。一方面,地面、海底、海岸,帶著海水,向東超音速飛奔;另一方面,月球圍繞地球,向東公轉,卻開慢車——時速大約50多公里。
開慢車,與超音速相比,那就太慢了,就好像蝸牛追不上黃牛。潮水呢,既不能跟地面一樣超音速飛奔;也不能完全像月亮那樣開慢車。
因此,就趕不上地面飛奔,而是表現(xiàn)為向西后退——慢跑即退;也不能完全跟月球保持同步。于是就每天大約推遲50分鐘。
而推遲50分鐘,循環(huán)來看,就意味著,上次的漲潮,比此次的月亮當頂,提前了23小時多。分兩次觀察——潮汐——“半日潮”,因此,每次就提前11小時多。
第二, 錢塘潮奧秘(來自谷歌):
遠眺,俯瞰:
平視,近觀:
大海潮頭高度,一般1尺左右,不超過1米。然而,錢塘潮潮頭,高達3.5米,潮差9米,怎么回事?
主要原因,可用四句口訣記錄如下:
“喇叭口,江海堵。海岸飛,潮水走?!?/font>
用喇叭口撮箕,去撮水,水就會上升;
錢塘江水向東流,海水潮頭向西頂推,勢均力敵,形成潮涌;
潮水向東走1步,海岸向東飛30步。
因為潮頭跟著月亮走。而月亮(潮水)向東慢慢走,每月一圈;地面(海岸)向東快速轉,每天一圈——飛的比波音747還快。
相對運動,月亮(潮水)就向西快速后退。
實際上,是海岸向東,“撞擊”潮頭——快速撮海水,還是喇叭口,加上錢塘江水下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