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有五種不祥之事,千萬不要落到你身上
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父親,年紀大了,也沒有勞動能力了,兒子對他特別不好,不是打就是罵,經常地呵斥。但是兒女罵他的時候他也回罵,兒女打他的時候他也回打,整個家庭鬧得不可開交。 有一次,他就去拜訪一位老人家,向他說:“我的兒女又是打我又是罵我,對我如此不孝,我生活得很痛苦,應該怎么辦呢?” 這個老人就對他說:“我問你一個問題,你必須如實回答我,我才能幫得上你的忙?!?/span> 他說:“好,我答應你,我一定如實回答你?!?/span> 老人家問他:“請問,你對你的父母是什么樣的態(tài)度呢?” 被他一問,這個人很慚愧,他紅著臉低聲說:“我·······是的,我也會和我父母爭吵?!?/span> 原因找到了!于是老人說:“正是因為你對父母的不孝,才導致了今天兒子對你不孝敬。如是因,如是果,怨不得別人。 你看,兒女怎么樣對待我們,我們反思一下,是不是我們就是這樣對待父母的?比如說,我們看孩子對我們說話的口氣,對我們的那個態(tài)度,是不是和我們對父母的態(tài)度一模一樣,如出一轍? 在《孔子家語》上也有這樣一個典故: 有一天,魯國的國君向孔子請教,他說:“我聽說向東擴展房屋是不吉祥的事情,有沒有這回事?”【就像我們現在很多人都喜歡找人看看我們的風水,桌子往哪兒擺、床往哪兒放更合適。】 孔老夫子怎么回答的呢?他說:我聽說天下有五種不祥的事,而向東擴展房屋并不包括在其中。 哪五種不祥的事呢? 第一個不祥就是“損人而自益,身之不祥也”:就是損人利己,會給自身招致不吉祥。 第二個不祥就是“棄老而取幼,家之不祥也”:放棄了老年人不去贍養(yǎng)、不去關心、不去照顧,把所有的關愛都放在了孩子的身上,這個家庭就不吉祥了。 第三個不祥就是“釋賢而用不肖,國之不祥也”:把賢德的人都放任了,任用的全是不肖之徒,這是國家的不吉祥。 第四個不祥就是“老者不教,幼者不學,俗之不祥也”。老年人不愿意教年輕人了,幼年人也很傲慢,不愿意向老年人去請教,這是風俗的不吉祥。 第五個不祥就是“圣人伏匿,愚者擅權,天下不祥也”。圣賢的人,有智慧、有德行的人,都隱居起來了。 中國古人說:“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边@個地方本來是風水很不好的地方,一個有福德的人去居住了一段時間,風水就變了,變得很吉祥了。假如這個地方本來風水很好,但是一個沒有德行的人去居住了一段時間,也會把風水給變壞了。所以關鍵的不是去找人看一看風水,而是從我們的內心培養(yǎng)起對父母孝敬、感恩的這種品德。 在家中你能夠對父母說話和顏悅色,對父母很恭敬,“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你的兒女看了,不用你去說,他自然會做這些事。這就是潛移默化的力量。 其實人之初,性本善是很有道理的,人們不會無緣無故的對你不好,無緣無故的變壞,無緣無故的傲慢起來,無緣無故的隱居起來,這些都是有原因造成的,我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找到原因所在并進行反思!
文 網絡 編輯 蕙質蘭心 邊框 清水芙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