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四大奇案,一直以來就是人們津津樂道的事情,而這四大奇案之中,尤其是“太原奇案”以其曲折離奇,跌宕起伏,罕見荒誕而被人們所熟知,這其中有很多巧合,仿佛冥冥之中是上天的旨意,導(dǎo)演了這一場神奇的案子。
楊乃武與小白菜
這個事情發(fā)生在太原,當(dāng)時有一個名叫張百萬的富人,他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叫金珠,二女兒叫玉珠,大女兒早已嫁人,二女兒如花似玉,待嫁閨中。
封建時代的婚姻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張百萬對二女兒的婚事比較上心,特地給玉珠尋了一門門當(dāng)戶對的婚事,然而玉珠早已心有所屬,正是張百萬比較討厭的窮書生曹文璜,對于父親的安排,玉珠很顯然抗拒不了,迫不得已,小兩口打算私奔。
恩愛的小兩口
他們出太原城時,曾在一家豆腐店里歇息,聽說了兩人的事情,豆腐店老板莫老漢和他的女兒都非常同情他們,可能也是瞬間相信了愛情吧,因?yàn)樾煽谝サ牡胤奖容^遠(yuǎn),一路步行恐怕累壞了身體,于是莫老漢將自家的小毛驢借給了小兩口,小兩口萬分感謝,答應(yīng)安頓下來就會將毛驢送還。
話說兩頭,張百萬直到第二天才發(fā)現(xiàn)玉珠不見了,他非常著急,主要是因?yàn)樗呀?jīng)把玉珠許配給了城中另一家富戶的公子,找不到玉珠會讓他顏面無存,如此這般,那還了得,必須將二女兒找回來。
他轉(zhuǎn)眼一想,二女兒和大女兒感情很好,玉珠極有可能投奔她的姐姐,于是,張百萬興師動眾的前往大女兒家興師問罪,面對父親的質(zhì)問,金珠矢口否認(rèn),但是張百萬可不相信金珠的話,他懷疑金珠在撒謊,看到金珠的房間里有一個大衣柜,二女兒極有可能藏身在其中。
張百萬
眾目睽睽之下,也不好將玉珠從中拖出來,于是張百萬便命令手下人將大衣柜抬回家再做處置,豈料在大衣柜中的確有一個人,卻不是玉珠,而是一個和尚,和尚是怎么鉆入金珠的衣柜中的呢,咱們不去深究,躲在衣柜中的和尚一路顛簸,衣柜又密不透風(fēng),還不敢喊出聲來,這可就憋暈了過去。
話說張百萬回到家中,怒氣沖天,打開衣柜卻發(fā)現(xiàn)了這個暈死的和尚,這傳出去可不止丟了自己的臉,連帶大女兒往后也沒法見人了,于是,他靈機(jī)一動,謊稱二女兒玉珠暴病身亡,借和尚的身體下葬,保全了自己的名聲最重要。
然而,在當(dāng)天夜里,穿著玉珠嫁衣的和尚醒了過來,并跑了出去,碰巧他在出城時也在那家豆腐店歇息了片刻,善良的莫老漢看他衣著嫁妝,不像個樣子,便給他找了一身衣服換上,和尚告辭之后,在路上又起色心,調(diào)戲一個農(nóng)村婦女,被人家丈夫吳屠戶看見了將他打死,扔進(jìn)了井中。
被冤枉的莫老漢
后來,和尚的尸體不知怎么的被人發(fā)現(xiàn)了,當(dāng)時的縣令楊重民開堂審理此案,有人認(rèn)出和尚穿的衣服是莫老漢家的,于是,急功近利的楊重民便認(rèn)定了莫老漢是殺人兇手,屈打成招,案情便被上報給了刑部。
話說曹文璜回太原時在吳屠戶的飯館里與吳屠戶喝起了酒,吳屠戶不勝酒力,很快便醉倒了,在交談中,不慎將殺害和尚的事說了出來,曹文璜一聽,殺人非同小可,然而他并沒打算管這個閑事,可是當(dāng)他回太原想把那頭毛驢送還給莫老漢時,聽說了毛老漢殺害和尚的事,警覺的曹文璜立馬猜測到莫老漢是冤枉的。
昏庸的縣令
他便到衙門為莫老漢申訴,而當(dāng)時的縣令楊重民唯恐刑訊逼供的事敗露,自己的烏紗帽不保,便將曹文璜以同謀殺人的罪名逮了起來,幸好玉珠的丫鬟香秀在探監(jiān)公子時得知了事情的經(jīng)過,她立馬告訴了玉珠,此時剛剛從交城縣令提升為山西提刑按察司的陳砥節(jié),是曹文璜世交,剛剛赴任太原,他一聽這還了得,于是開始著手徹查此案,終于真相大白,還了莫老漢與曹文璜一個公道。
此案到這里圓滿結(jié)束,之所以稱這個案子為奇案,主要是這里面的事情太過曲折復(fù)雜,這樣的事情在那個年代可是非常罕見的,畢竟那時候的人可不懂什么反偵察,總之,這離奇的故事有這樣一個轉(zhuǎn)折點(diǎn),那個和尚為何會藏身在金珠的衣柜里?事出蹊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