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在田間地頭的中草藥,你天天踩它,卻不知它的神奇功效!
1蒲公英 :甘,微苦,寒。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2野薄荷 : 味道,作用和家種者相似,散風熱,逐穢氣,解魚蝦毒。
3灰條 :采集嫩莖葉,入沸水鍋焯過洗去苦味,可涼拌、熱炒制成多種菜肴。全草可入藥,味甘、性平,能清肺腑淤積,有小毒,如今很少用。
4苣苣(讀qu):也稱為苦菜,古本草列為上品,嫩時可當菜吃,有苦味,可健胃益膽,抗腫瘤,很適合現(xiàn)代人。
5蕁麻:藥書或言有毒、或言小毒、或言大毒、或言劇毒。實際上,民間過去多作藥用,現(xiàn)在多作蔬菜食用。其刺生時接觸汗毛有刺痛感,煮湯或與雞蛋煎味道都很可口??芍委熜猴L咳,風火牙痛等癥。其根治療蕁麻疹有奇效。
6曼陀羅:有毒,可松弛肌肉,古代麻沸散和云南白藥保險子主要成分,民間花、子、葉、根各有不同用法,治不同疾病,子十粒嚼服可治療失眠。
7車前:草與子同功,清膀胱熱,利腎氣,預防積石,此外,引肺熱從小便出,可治療咳嗽。有大葉、小葉兩種,小葉者良。
8薺菜:是一種最常見的野菜,既可炒食、涼拌,又可作餃子餡。又名:護生草、香田薺、攬鼓菜等。十字花科薺菜屬。藥用全草。性平,味甘。入手少陰、太陰、足厥陰三經(jīng)。和脾,利水,止血,明目。治痢疾,水腫,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經(jīng)過多,目赤疼痛。
9狗尾巴草:有祛風明目,清熱利濕的作用。主治:除熱,去濕,消腫。治癰腫,瘡癬,赤眼。解毒;殺蟲。主風熱感冒;黃疸;小兒疳積;痢疾;小便澀痛;目赤澀痛;目赤腫痛。
10黃花菜: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的花蕾,味鮮質嫩,營養(yǎng)豐富,含有豐富的花粉、糖、蛋白質、維生素C、鈣、脂肪、胡蘿卜素、氨基酸等人體所必須的養(yǎng)分。黃花菜性味甘涼,有止血、消炎、清熱、利濕、消食、明目、安神等功效,對吐血、大便帶血、小便不通、失眠、乳汁不下等有療效,可作為病后或產(chǎn)后的調補品。
11串串紅:藥用部分為全草,生長期皆可采收,鮮用或曬干備用。
12小薊:野菜之一,又名:刺兒菜、貓薊、刺蘿卜、刀菜、野紅花等。菊科薊屬。藥用全草或根。性涼,味甘。入肝、脾二經(jīng)。涼血,祛瘀。止血。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崩,急性傳染性肝炎,創(chuàng)傷出血,疔瘡,癰毒。
13燈籠草:這個就不用多說了相信小時候經(jīng)常采食酸平。清熱解毒,利尿止血,消腫散結。
14葵菜:有野生和家種兩種,《本經(jīng)》列為上品,是食之有益于健康的蔬菜,現(xiàn)在大部分地區(qū)不知道食用。上圖中為野生種,可通利五臟,根用以通利腎竅,葉以紅糖為引,治療瘡腫外敷有效。
15野莧(讀han)菜:為人體提供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有利于強身健體,提高機體的免疫力,有“長壽菜”之稱。莧菜性味甘涼,有清熱解毒,明目利咽功效。
16艾草:多年生草本植物,通常用于針灸術的“灸”。民間用拔火罐的方法治療風濕病時,以艾草作為燃料效果更佳。用于風濕關節(jié)痛,皮膚瘙癢,月經(jīng)不調。
17白鎖陽:又名大蕓,學名肉蓯蓉,是極其名貴的中藥材,素有“沙漠人參”之美譽。它甘而性溫,咸而質潤,內含16種氨基酸,具有補陽不燥,溫通腎陽補腎虛;補陰不膩,潤腸通腹治便秘的特點。
18鎖陽:作為中藥的一種,可以促進人體細胞再生和新陳代謝,增強免疫調節(jié)能力。還可以清除自由基,可以提高氧化脂質酶活性,具有明顯的妨礙、抗病毒以及延緩衰老的功能。它具有糖類皮質激素樣作用,還可以抗血小板聚集。它還可以增強腸蠕動,起到潤腸通便的作用。
19石蓮:二年生草本植物,可觀賞可入藥,主治肺虛咳嗽、子宮脫垂、頭暈、頭痛、遺精、白帶、癰瘡腫毒、跌打損傷、骨折筋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