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心,入了文字,入了夢,不是為了尋找,無謂的情愛,每個人都不缺少愛,缺少的是給靈魂安放的靜地。只是為改變自己,讓自己生存的有價值,找到自己喜歡的事做,這時我偏偏遇見了文字,入了文字緣,把所有的心事,通通融入文字里,詮釋出來——序言
一首首凝聚著作者激情與靈感的詩歌,都跳躍著一顆蓬勃的詩心,浸潤著濃濃的詩情。靜靜的夜晚,凝望那清冷的月光,感覺她銀盤似的臉龐,透著溫和的微笑,俗心便融入純凈,心便亮堂堂的沒有陰霾,詩心開始萌芽,是月光的溫柔喚醒了久久桎梏的靈魂。雖然不太擅長寫詩,但慢慢的心境變得沉靜,安穩(wěn)。感覺力開始敏銳,細膩。
有很多時候,當疲憊,激動、難過、或歡笑等來臨時,無意中會碰到一首詩;恰如其分地說出了我的心里話。我曾覺得:這些詩歌的主題怎會這么符合我的心境。如今我會覺得:是因為我們都一樣,在生活中有得有失,別離又相聚,成長、挫折、快樂、煩惱、愛和被愛,一樣都不少。就像月亮牽引著朝汐,時間把埋葬在心里的情愫都勾聯(lián)了出來。
書寫歲月詩意人生,莫讓煙火煩擾心靈。在簡單而平凡的日子里去尋覓一絲快樂的詩心,它在春花秋月里;在云卷云舒中;在清風月朗時;在白雪紅梅中;在生活細節(jié)里,在無盡的思緒中,在一雙發(fā)現(xiàn)美好的眼睛里。
我們見過的人,走過的路、經(jīng)歷的事,生活的閱歷伴隨我們成長。那些詩人也是命運多舛的。詩心,既簡單又復雜。農人,有詩心嗎?我們可能認為:農民哪有什么詩心,但當我們放眼眺望那田里的莊稼,那壟上的土地,呈現(xiàn)在眼前的就是一首美好的詩呀!能說農民沒有詩心?詩心,每個人都有?!都t樓夢》中劉姥姥也不例外。初進大觀園時的驚嘆,就是她詩心的一種表現(xiàn)。只是,每個人的詩心或許蘊藏在心靈深處,需要用心去發(fā)掘!
現(xiàn)實生活中,當我們饒有興致地做著榚點時,會把榚點做成各式花樣,這是一種詩意的生活方式。如此有愛的生活,又怎會沒有詩心?詩意貼近生活,詩心并不遙遠!
詩心也來自于童心,3歲的孩子寫《太陽和眼睛》:"太陽曬我的眼睛 ,把我的眼睛曬黑";6歲的孩子寫《光》:"晚上我打著手電筒散步 ,累了就拿它當拐杖 ,我拄著一束光"; 7歲的孩子寫《燈》:"燈把黑夜燙了一個洞"。這樣的詩,成年人是寫不出來的。只有在孩子的心靈世界里,當想象的翅膀張開,當詩意的心靈舒展,詩就來到了孩子們身邊!
童年轉眼即逝,但詩性永存,真希望我們的心里都住著一個小孩。童心即詩心,詩心亦是童心。詩歌帶給我們最美妙的,不就是柔軟一觸嗎?長大后,無論怎樣奔走,疲憊或是斗志昂揚,總希望當我們停下來時,還能和孩子一樣欣賞這個世界!
"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遠方是什么?其實就是你擁有的詩心,就是超越物質以外的精神追求,它可遼闊到無邊無際,可飛越至宇宙蒼穹,可穿越朝代,可居陋室而達天下……
我們眼里的世界,是多元的,也是善變的。詩和遠方其實就在身邊,由心而生,由意而變,抽枝發(fā)芽開花。離塵囂遠一點,離自然近一點,靜靜的聆聽萬物的聲音:詩心便敲開了心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