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飲茶與修仙

楊多杰

柳眼偷看梅花飛,百花頭上春風吹。壑源春到不知時,霹歷一聲驚曉枝。枝頭未敢展槍旗,吐玉綴金先獻奇。雀舌含春不解語,只有曉露晨煙知。帶露和煙摘歸去,蒸來細搗幾千杵。捏作月團三百片,火候調勻文與武。碾邊飛絮卷玉塵,磨下落珠散金縷。首山黃銅鑄小鐺,活火新泉自烹煮。蟹眼已沒魚眼浮,

松聲送風雨。定州紅玉琢花瓷,瑞雪滿甌浮白乳。綠云入口生香風,滿口蘭芷香無窮。兩腋颼颼毛竅通,洗盡枯腸萬事空。君不見孟諫議,送茶驚起盧仝睡。又不見白居易,饋茶喚醒禹錫醉。陸羽作茶經,曹暉作茶銘。文正范公對茶笑,紗帽籠頭煎石銚。素虛見雨如丹砂,點作滿盞菖蒲花。東坡深得煎水法,酒闌往往覓一呷。趙州夢里見南泉,愛結焚香瀹茗緣。吾儕烹茶有滋味,華池神水先調試。丹田一畝自栽培,金翁姹女采歸來。天爐地鼎依時節(jié),煉作黃芽烹白雪。味如甘露勝醍醐,服之頓覺沉痾蘇。身輕便欲登天衢,不知天上有茶無。

—〔南宋〕白玉蟾《茶歌》

武夷巖茶,品類數(shù)百,其中又以大紅袍、鐵羅漢、水金龜、白雞冠最為貴重。更有好事之人,將以上幾種巖茶合稱為四大名叢。咱們按下前三款不表,單說這白雞冠。此茶湯色淺淡,滋味細膩,香氣輕盈,與其他武夷巖茶迥然不同,頗有些仙風道骨的靈氣。據(jù)武夷故老相傳,這白雞冠的起源還真與一座道觀有關。

武夷山風景秀麗,為道教第十六洞天,又名升真元化之洞。北宋時武夷山道教極盛,真宗年間(998—1022)山內坑澗之中有宮、觀三百余處,宛如人間仙境。這其中有一座止止庵,始建于晉代,北宋東京李陶真、洛濱李鐵笛、燕山李鏡等世外高人,也曾在此修行。到了南宋,道教南宋五祖白玉蟾在這里長居,更使得止止庵名聲大噪,香火綿延千年。1941年,止止庵一度改為圖書館,現(xiàn)存完整的石砌墻基及“止止壺天”石刻。據(jù)說那仙氣十足的白雞冠,就是白玉蟾在止止庵中選育而成。

白玉蟾遴選白雞冠,這事兒聽著多少有點玄乎。畢竟,白雞冠這路烏龍茶的工藝,南宋時還沒影兒呢。估計是有人借用白玉蟾的大名,來為白雞冠增添一些味外之味吧。

按說游歷武夷山的名人可太多了,為何單單讓白玉蟾給白雞冠代言呢?一方面,茶名與人名里都有個“白”字,看著就像一家子。更重要的是,歷史上的白玉蟾,確是一位既愛茶又懂茶的道士。《全宋詩》中收白氏詩六卷,其中有涉茶之詩三十五首。其中這首《茶歌》長達三百三十字,更是難得的長篇。詩中不僅記錄了南宋北苑茶的采、制、品飲等事,更是點明了茶在道教文化中的特殊地位,愛茶之人絕不能錯過。閑言少敘,我們還是從作者講起。

白玉蟾,生于南宋紹熙五年(1194),瓊山人(今屬海南)。他比楊萬里小七十歲,差出了整整三代。這人名字很多,首先他本名葛長庚,后因繼雷州白氏為后,才改了白玉蟾這個名字。另外海瓊子、海南翁、瓊山道人、蠙庵武夷散人、神宵散吏、紫清真人,也都是他的各種“小號”。他師從陳楠學道,遍歷名山,聲望日盛。宋寧宗嘉定年間,白玉蟾受到皇帝召見,并賜號紫清明道真人。

白玉蟾醉心茶事,與其長年居于武夷山有一定的關系。正如其在《九曲棹歌》十首之七中所寫:

仙掌峰前仙子家,客來活火煮新茶。

主人遙指青煙里,瀑布懸崖剪雪花。

人人懂茶,處處產茶,家家飲茶。武夷濃濃的茶事氛圍,無形中感染著白玉蟾。

更深層的原因是,茶性與道教文化相契合。請注意,這里說的是道教,而不是作為哲學思想的道家。信奉道教的人,終極目標是什么呢?就是八個字:長生不老,羽化成仙。這個目標可不容易。要怎么做才能達成呢?又是八個字:長生之事,功由于丹。換句話說,修仙這事,丹是最重要的了。那么問題又來了,到底什么是“丹”呢?在道教看來,丹要分為內外兩種。外丹好理解,就是服用的丹藥。像明代的嘉靖皇帝、清代的雍正皇帝,都是外丹的狂熱愛好者,一把一把地當飯吃。結果您猜怎么著,身體越來越差。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這些皇帝只服用外丹,而不修內丹。所謂內丹,就是以人的身體為丹鼎,使精運神,不斷修行。這話有點玄,按今天的詞兒來解釋,內丹就是心態(tài)。服外丹,為的是身體康健;
修內丹,求的是心理健康。所以道教的丹要內外兼修,這樣才能保人身心愉悅。那兩位皇帝天天著急生氣,再常吃點來歷不明的三無藥品,不短壽才怪呢。所以道教的修丹之說并非荒唐,只是后人的行事太荒唐了。

那么飲茶與修丹,又有什么關系呢?那可太密切了。

首先,茶湯有益健康。本就是廣義上的外丹。正如蘇軾《游諸佛舍一日飲釅茶七盞戲書勤師壁》中所說:“何須魏帝一丸藥,且盡盧仝七碗茶。”又如李光《飲茶歌》中所說:“古來飲流多喪身,竹林七子俱沉淪。飲人以狂藥,不如茶味真。君不見古語云,欲知花乳清泠味,須是眠云臥石人?!辈桦m不是藥,但其妙處卻遠勝丹藥。

更為重要的是,飲茶可以調節(jié)生活節(jié)奏,調整處事心態(tài),調理日常情緒。飲茶既是能療愈心理,自然有助于修煉內丹了。歸根結底,白玉蟾之所以醉心茶事,也是將飲茶視作了修行的法門。而這首《茶歌》,更是將他對于茶事的理解詳述了一番。如今的愛茶人,既可以把《茶歌》當作長篇茶詩來欣賞,也可以將其視為微型茶書去研讀。畢竟,大名鼎鼎的蔡襄《茶錄》,也不過八百字而已。

我們再一起來讀正文吧。

自“柳眼”至“煙知”句,講的是茶山的春景。壑源,即指壑源嶺,在建安(今福建建甌)境內,是宋代著名的茶產地。宋代黃儒《品茶要錄》中還專有“辨壑源沙溪”一章,來教人如何防止買到假壑源茶。由此也可見,壑源在宋代十分有名,以至于市場上都出現(xiàn)了假貨。但需注意,壑源雖與北苑鄰近,但卻屬于私焙,并非專為進貢。白玉蟾作為出家人,飲用壑源茶十分

合理。

建州茶區(qū)的春景,是宋代茶詩中常見的題材。例如范仲淹《和章岷從事斗茶歌》中有“年年春自東南來,建溪先暖冰微開”的句子。而建州的春茶,更是受到當時愛茶人的珍重。例如歐陽修《嘗新茶呈圣俞》中就說“建安三千里,京師三月嘗新茶”。那么問題也隨之而來,建安離北宋的都城開封有幾千里之遙,運送茶葉十分不便。而唐朝皇室看重的顧渚茶和陽羨茶,前者位于湖州顧渚山(今浙江長興),后者位于常州義興(今江蘇宜興),都離開封更近。為什么宋人舍近求遠,一定要喝建州所產的茶呢?難道建茶真的比顧渚茶和陽羨茶好喝嗎?

原來從五代到北宋的這段時間內,我國氣候明顯由暖轉寒。據(jù)陳家其《從太湖流域歷史冷暖變化看二氧化碳增加的氣候效應》,宋代的常年氣溫,一度較唐代暖期要低2~3℃。在這樣的寒冷期里,太湖冬天可結厚厚的冰,行人車輛竟可自由通行。不管是顧渚茶還是陽羨茶,都是產于環(huán)太湖地區(qū)。這樣的寒冷天氣,使得大批茶樹凍死。而即便是活下來的茶樹,也很難在清明前生產出早春茶了。也正因這樣的不可抗力,宋人才棄坦途而擇艱難,將貢茶的生產中心移到了東南的建州。也正因處于寒冷期,宋人才對于建州的早春景象格外喜愛。京師三月嘗新茶這種事,也就更容易讓人幸福感爆棚了。白玉蟾用了足足八句來寫茶區(qū)春景,其背后的文化動因也就在于此處。

自“帶露”至“白乳”句,講的是制茶與煎茶。這里的“蒸”字,表明了所制乃蒸青綠茶。但宋代的蒸青綠茶,又與如今恩施玉露等茶的工藝大不相同。按宋人趙汝礪《北苑別錄》、黃儒《品茶要錄》記載,建茶制作,均有洗凈、蒸、榨、研等工序。也就是說,茶青要破碎成泥,再入模定形,那感覺和如今做漢堡肉餅差不多。所以詩中蒸后還要細搗,接著再捏作月團。當然,三百片不是確數(shù),應是從唐人盧仝“手閱圓團三百片”一句詩中化出??赡苁潜R仝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一詩太有名,后人寫茶詩動不動就說三百片。幸虧唐宋時的茶餅小,三百片也不太重,勉強說得通。這要換作如今的普洱茶,大都是三百五十七克一餅,那三百片茶可就得喝些年頭了。

“首山黃銅鑄小鐺,活火新泉自烹煮”兩句,表明了白玉蟾是在煎茶而非點茶。茶史中常說“唐煎宋點”,而實際上宋人是既煎又點。例如蘇軾就有《試院煎茶》《和子瞻煎茶》《汲江煎茶》等詩傳世,可見煎茶同樣受到宋代知識階層的喜愛。在宋人的視角下,煎茶是頗有古風雅韻的行為,同時也具有遠離官場的林泉之趣。白玉蟾作為修行的道士,時而煎茶也在情理之中。

自“綠云”至“茗緣”句,講的是飲茶的感受。綠云,描述的是茶湯的色澤,屬視覺的享受?!叭肟谏泔L”及“滿口蘭芷香無窮”兩句,描述的是茶湯的口感,屬味覺和嗅覺的享受。至于“兩腋颼颼毛竅通,洗盡枯腸萬事空”兩句,形容的則是茶湯下肚后的無窮韻味。白玉蟾這兩句詩,說透了茶湯的層次之美。今人拿來當個飲茶后的朋友圈文案,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嗅覺與味覺,均屬于生理感受。而飲茶的享受,在生理感受之外,更有源源不斷的心理感受。一杯好茶下肚,作者不禁思緒萬千。撰《茶經》的陸羽,作《茶銘》的曹暉,寫《和章岷從事斗茶歌》的范仲淹,還有那說出“從來佳茗似佳人”金句的蘇軾,創(chuàng)下“吃茶去”禪宗公案的趙州和尚從諗。他們都是中華茶文化的愛好者,也是中華茶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他們的茶書、茶詩與茶事,極大地豐富了中華茶文化的內涵。時至今日,我們總說一杯茶給我們帶來身心雙方面的享受。身體的享受,來自茶葉中的物質,心靈的療愈,來自茶湯中的文化。白玉蟾道出了一連串前輩茶人的名字,也是在提醒后世的愛茶人,喝茶一定要學習了解背后的文化。有人問,不了解成不成?當然可以,但是那杯茶給您帶來的享受,也要大打折扣。您說是不是有點虧?

自“吾儕”至“有茶無”句,講的是飲茶的妙處。儕,音同柴,作同輩解釋。吾儕,也就是吾輩的意思。前面幾句乍看平常,其實白玉蟾用了一語雙關的筆法。丹田一畝,可理解為茶田,也可解讀為人體臍下三寸處。金翁姹女,可以理解為采茶人。但在道家文化中,煉丹用的鉛被美稱為金翁,而朱砂被雅稱為姹女。黃芽,可解釋為茶芽,可也是道士對煉鉛所得精華的代稱。白雪,可解釋為沫餑豐富的茶湯,又可以是道士對煉丹所用水銀的叫法。您瞧,一句一個設計,一詞一個啞謎,這首詩的趣味性也因此大大加強了。更為重要的是,白玉蟾這位全真教祖師級的人物,由此告知世人一個道理:全神貫注地烹煮一碗茶湯,就宛如仙家煉丹一般無二。換言之,有了這碗茶湯,還何必去追求什么仙丹靈藥呢?

道教修行的終極目標,就是長生不老羽化飛升。白玉蟾幾碗好茶下肚,也有了飄飄欲仙的感覺。按說眼瞧著要修成正果,應該高興才對,但他此處卻發(fā)出了一句靈魂質問:天上也有好茶嗎?言外之意:沒有好茶,拒絕成仙。

作為愛茶人,天天好茶喝得歡,簡直賽過活神仙;
沒茶喝的話,那不是活神仙,那是活受罪了。最后這四句詩,可真是只有愛茶人才寫得出來。最后這四句詩,也真是專寫給后世愛茶人

的了。

愛茶的您,讀到這里,定然會心一笑了吧?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唐宋茶文化格局中的道士
海南茶詩綴珠玉
白玉蟾真人全集 | 七言絕·墨竹
宋代詠茶名篇,盡顯虛寂空靈之美和超凡脫俗之境
《呂祖指玄篇詩注》序(白玉蟾)
武夷山四大名樅一白雞冠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