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魔都小學家委會推選,瞠目結舌,大開眼界。特么這哪里是家委會,這分明是“拼爹會”好不好!這哪里是選家委會,這完全是選世界500強CEO的節(jié)奏!
競爭由媽媽們自薦,一開始就火花四濺。
第一個媽媽自薦,夫妻是研究生同學,博士擔任上海師范大學研究生會主席,立信財會工作……這位媽媽主打知性人文,同學舉案齊眉,一定婦唱婦隨。很多人稱好!
第二個媽媽輕描淡寫,“美國中密歇根大學畢業(yè)”,目前任職“私募基金”,孩子爸任職“外管局”。有錢、有權、有閑,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第一個媽媽分分鐘被滅了。大家又回過頭來高呼杠杠的!
下一個媽媽另辟蹊徑。自己是知名外企大管家,與孩子爸乃“復旦附中校友”。當年一個“學習委員”,一個“體育委員”,如今雙劍合壁。
這里面學問大了去了。一是知名外企大管家,管個家委會豈不是小菜?復旦附中校友、同濟大學校友,這是赤果果拉贊助,一下把家委會變?yōu)榱俗约旱男S褧‘斈暌粋€學習委員、一個體育委員,如今的夫妻拍檔,將來在家委會一個計財,一個跑腿,不要太和諧,簡直是家委會的標配!下面一大群人直豎大姆指,如同千帆競發(fā)!
下一個自薦的是一位爸爸,男人沒有前戲簡單粗暴。我是無業(yè)游民,妻子開網(wǎng)店。宅基地征用,政府分我浦東25套房。妻子寶山征地,又分15套房,收房租讀書。NND,上海40套房,妥妥的億萬富翁。這一位財神爺霸氣側漏!
……
最后出場的,一般都是大Boss。此媽一出,萬媽無聲。人家畢業(yè)于哈佛,供職世界第一大投行摩根斯坦利。
但人家不申請家委會,而是威脅警告。如果某人膽敢以家委會為名欺負她家小國寶。孩子他爸掌管35億人民幣的基金,可以把任何一家股票砸跌停,“包括茅臺”。
此媽是史上最強悍的媽媽,直接把其他家長虐成渣渣,還順帶給堅挺的茅臺做了一個廣告。
家委會是做什么的,為何競爭如此激烈?搞得如美國總統(tǒng)選舉?
一般家委會的要求是家長熱心班級事務,要有一定資源,并有空閑時間服務班級。學校遇到比如飯?zhí)脻q價、組織校級活動等,都會先通知家委會開會,讓家委會征集所有家長意見,起到上傳下達的作用。
也就是說,家委會不僅搭進去時間精力,最后很可能是老母豬賣淫——倒貼。
那么大家為何搶破頭為人民服務?
其原因有三。
一是為孩子爭取機會。當上家委會就能與老師、校長熱熱乎乎,關系走得近。潛規(guī)則就是,學校只要有一些選拔機會,家委會自然近水樓臺,很快就內部消化了。
其他家長覺得他們平常有付出,也就認了。血拼家委會,其背后反映出來的還是對教育的焦慮。父母想方設法為孩子爭取資源,走后門,找關系,上窮碧落下黃泉。
二是為老子和孩子爭取面子。孩子之間的攀比現(xiàn)象極為嚴重,比如孩子們常說某某不帶長,放屁都不響。家長秀學位、秀權力、秀資源、秀房產(chǎn)、秀金錢,乃至于秀斗狠,一方面是自己炫富耍橫;另一方面也是給孩子掙面子,同時提醒和警告其他人,我們是有頭有臉的人,甭想對我孩子另眼相看。
那個哈佛媽媽就是如此,她用35億資金做后盾,把這層窗戶紙捅破了。我們恍然發(fā)現(xiàn),教育界的叢林法則,完全來源于社會的叢林法則,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原因是家長為了孩子,總會不擇手段、不管不顧。
三是和學校風雨同舟或沆瀣一氣。家委會工作并不好做,要花費極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動用家長資源,某種程度也算腐敗。但家長們仍然趨之若鶩,狼奔豕突。
所以然者何?乃是家長要獻投名狀,找到并投靠組織,跟著組織干,孩子自然有肉吃。
家務會根本不算監(jiān)督委員會,大多數(shù)是擦屁股委員會,凡是學校不便不宜不能做的事,總是委托家委會來做。家委會也總是沖鋒陷陣,不遺余力。
指望家委會來給所有學生追求民主公平,那是與虎謀皮。畢竟家長競選家委會最大的動力,就是謀取私利!
家長們,請睜大你們的眼睛,那些鼓吹為人民服務的,往往是為人民幣服務;鼓吹一切為了孩子的,往往是一切為了自己的孩子。一旦有家長競爭做班級的公仆,我們也一定要當心,說不定仆人把我們賣了,我們還在替他們數(sh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