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坐地鐵,雖然很早,但地鐵里人滿為患。學(xué)生并不多,更多的是工作人員。我麻木地順著人流,該下的地方下,該轉(zhuǎn)的地方轉(zhuǎn)。然后到了樂橋中心樞紐站。
我也需要轉(zhuǎn)一下,人真太多了。腳尖碰著腳尖,前胸貼著后背。順著電梯下的時候,我居高臨下,只看見一個個黑色的腦袋。女孩子的發(fā)髻梳得紋絲不亂,她們手里拿著大包小包,流淌向自己的工作崗位。工作好的,能夠讓她們體面,有尊嚴(yán);差一點的工作也能夠養(yǎng)活她們,不讓她們?nèi)甜嚢ゐI。
我突然很感動。也不知道觸動了哪根神經(jīng),不由自主地,眼角似乎都有淚水。普通人熱熱鬧鬧,熱氣騰騰的活著,不也很幸福?
什么是中國?你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國!什么是中國夢?讓普通人生活有奔頭就是中國夢。
我把感想在朋友圈發(fā)出來。馬上有朋友回復(fù):如果是大媽大嬸們梳著光溜溜的發(fā)髻,熱氣騰騰地奔向工作工位,你會有如此程度的感動嗎?
這一問把我嚇住了。看到一大堆大媽熱氣騰騰跳廣場舞,或者斗志高昂地去干革命,我確實是不會感動的。
那么,感動我的背后究竟是什么?
第一是青春女性。
馬克·吐溫《亞當(dāng)夏娃的秘密日記》中夏娃有一段獨白,極有意思。
我為什么愛亞當(dāng)呢?
我愛他并不是因為他的體貼;
我愛他并不是因為他的歌聲;
我愛他并不是因為他的聰明;
我愛他并不是因為他的騎士風(fēng)度;
我愛他也并不是因為他的刻苦耐勞;
我愛他更不是因為他的教養(yǎng)。
那么,我為什么愛他?
我想,我愛他,僅僅因為他是一個男人!
那么,我為什么感動?僅僅因為她們是女性?不是的,正如朋友所說,大媽我可能就不感動,所以必須是青春女性。
僅僅因為是青春女性我就感動?青春女性太多了,我為什么為她們感動?為什么偏偏這個時候感動?應(yīng)該也不是。
最后是她們梳著整整齊齊的發(fā)髻。這個煙火氣息的細(xì)節(jié)很要命,這些女孩忙碌中還沒有忘記美,這一點讓人感動。
但更重要的是,我必須老了。只有老的人才羨慕青年人的熱情。我想起韓寒說:“我懷念某年,空氣自由新鮮,遠(yuǎn)山和炊煙,狗和田野,我沉睡一夏天?!?/p>
都說萬里歸來仍少年,但事實上歸來的我們早已不再是少年,也不再是青年。當(dāng)初的桀驁不馴、口出狂言,早已灰飛煙滅,雨打風(fēng)吹去。誰不是塵滿面、鬢如霜?
第二是用力生活。
前段時間樸樹唱李叔同《送別》,唱到“聲聲離笛催””,樸樹突然泣不成聲,失控大哭。
很多人不理解。我們這些中年人可是秒懂。正如樸樹所說:“我感覺生活像煉獄,特別煎熬,但即使這樣唱起最悲傷的歌,也是一種享受。誰不是一邊被生活壓榨,一邊努力的生活著。努力堅強的活下去!”
《送別》的曲子來自約翰·P·奧德威的《夢見家和母親》,后來傳到日本。犬童信藏填詞改名為《旅愁》,李叔同的《送別》就是從日本而來。
日本人有物哀的審美意識。所謂物哀,就是從自然人性出發(fā)、不受道德觀念束縛、對萬事萬物的包容、理解與同情,尤其是對思戀、哀怨、憂愁、悲傷等刻骨銘心的心理情緒有充分的共感力,萬物與我同悲。
時光流逝,歲月的榮枯,這只是表象。重要的是,生命的衰老,好友的凋零、消散,無法挽回,又無能為力。
我們在這個過程中清晰地看到了自己,中年人必須咬緊牙關(guān),但牙在哪里?牙已經(jīng)掉了。必須背負(fù)起這一切,背在哪里?背已經(jīng)駝了,但哪怕傷痕累累,哪怕血淚斑斑,仍然要用力的生活。這可能就是樸樹大哭的原因。
沈從文在散文《時間》里寫道:其實一個人活下去真正的意義和價值,不過占有幾十個年頭的時間罷了。生前世界沒有他,他無意義和價值可言的;活到不能再活死掉了,他沒有生命,自然更無意義和價值可言。
生命的意義如此單純,“活下去,活著,倒下,死了”,未免太可怕了。因此次一等的聰明人同次一等的愚人,對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找出第二種結(jié)論,就是“怎么樣來耗費這幾十個年頭”。
說是耗費,但哪有那么簡單?但就這個耗費就演繹出了無數(shù)的生命場景和樣態(tài)。
第三是努力創(chuàng)造。
魔鬼和上帝打賭,把浮士德作為賭注。魔鬼引誘浮士德簽署協(xié)議:他可以滿足浮士德生前所有愿望,浮士德如果感到心滿意足,就要把靈魂輸給魔鬼。
在魔鬼的幫助之下,浮士德一共經(jīng)歷了五大追求。一是追求知識,他滿腹經(jīng)綸,但卻于事無補;二是追求愛情,雖然他贏得海倫愛情,但卻被保守思想扼殺;三是追求政治,雖然成為國王座上賓,但卻因海倫葬送了前程;四是追求古典美的藝術(shù),最終也如夢幻泡影。
四大追求,全部失敗而歸。浮士德并未獲得真正滿足,當(dāng)然也沒把靈魂輸給魔鬼。最后浮士德想要追求社會理想,在皇帝封的一塊海面上填海造地,維續(xù)建造他的心靈烏托邦。要讓自由的人民生活在自由的土地上。
理想社會在哪里?理想社會是找不到的。找不到怎么辦?那就自己創(chuàng)造理想社會,填海造地,建造建造人間樂園。
這時候浮士德已經(jīng)老了,雙眼渾濁,老態(tài)龍鐘。當(dāng)他看到數(shù)萬普通人喊著號子,轟轟烈烈地勞動。這種熱氣騰騰的生活場景深深打動了浮士德,他靈魂的痛苦化解了,人生的虛無消失了,忍不住顫抖地呼喊:“啊,真太美了,我愿意此刻永久地停下來,我愿意因此而消劫永生?!?/span>
為了熱氣騰騰的生活,浮士德熱淚盈眶,愿意為此輸?shù)糇约旱撵`魂。我為什么感動?我想也是如此。蕓蕓眾生的普通人,他們立足底層,雖然屢遭挫折,但仍然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凈凈,用力地活著,努力創(chuàng)造生命價值,這是最可貴的。
世界主要由普通人構(gòu)成,歷史也是由普通人書寫。什么是英雄?英雄就是普通人擁有一顆偉大的心。
我愿意用嘶啞的喉嚨為普通人謳歌,謳歌這被暴風(fēng)雨所打擊著的土地,這永遠(yuǎn)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每一個老師都是普通人,一天天把自己消磨在三尺講臺,水滴石穿,繩鋸木斷,潛移默化地滋潤一代人的精神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