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方團(tuán)隊張嵚
《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簽約群媒體
字?jǐn)?shù):1685,閱讀時間:約4分鐘
南宋某年的嚴(yán)冬,大詩人陸游收到一份奇特的禮物——好友朱熹從福建郵來的“紙被”。這種用紙制成的奇特被子,竟很快令陸游離不開身,沒幾天就揮毫潑墨,一邊披著“紙被”優(yōu)哉游哉賞雪,一邊寫就名詩《謝朱元晦寄紙被》。詩中除了大贊這款被子“暖于綿”的奇特效果,以及自己披著紙被“臥看飛雪入窗欞”的喜悅心情,更恨不得對這紙被“只欠高人未做銘”——字里行間,滿是喜悅之情。
確實,放在科技條件落后,御寒手段有限的古代,能夠帶來多一點溫暖的物件,可不就是有“做銘”般的意義?陸游的喜悅心情,只要挨過凍,基本都能理解。其實,這款給陸游帶來無限喜悅的“紙被”,亦是南宋當(dāng)時的名產(chǎn):這種被子以野生藤條為原料,經(jīng)過嚴(yán)格的加工工序,變成特殊的紙張,御寒效果十分強大。由于這種被子光澤好保暖性強,也因此在南宋名人圈里流行一時,成為饋贈親朋好友的絕佳禮品。當(dāng)然,能夠體會這溫暖舒適感受的,基本都是陸游朱熹這樣的文人雅士。平民百姓?那真消費不起。
而相比之下,現(xiàn)代人無比熟悉的棉被,放在兩宋年間,那更是稀罕物:現(xiàn)存最早的宋代棉制品遺物,是出土于浙江蘭溪宋代墓葬里的一條棉線毯。棉線毯尚且如此,棉被那更是上流社會都未必享受得起的奢侈品。那么問題來了:既然棉被少見,紙被也十分稀罕,宋朝以及宋朝以前的中國人,茫茫嚴(yán)冬里怎么御寒?倘若再看看煌煌史冊里,對于宋代以前冬天的各種記載。這個問題,那真是看著都冷:《鹽鐵論》《東觀漢記》等史料里記載,哪怕在漢代“盛世”時,中國關(guān)中地區(qū)的窮老百姓,依然都住在木板搭建的房子里。黃河中游的老百姓更是“結(jié)草為廬”。而在唐代的詩人們筆下,古代的冬天,要么如李白所說“唯有北風(fēng)怒號天上來”,要么凍得杜甫“霜嚴(yán)衣帶斷,指直不得結(jié)”,冷到這程度,該怎么熬?以最基本的衣被來說,棉花大規(guī)模傳入前,有錢人家的被子,都是用綾羅綢緞織成,填充進(jìn)絲綿。這就是古代的“錦被”。窮人家的被子,則是用葛麻制成,填充蘆花柳絮茅草。至于有錢人穿的獸皮綿衣,普通老百姓家當(dāng)然也消費不起。防寒的效果,可謂天上地下。另外還有“湯婆子”等取暖用具,都是銅制或陶制,放在宋朝以前,也是價格不菲。而要論古代冬天最為燒錢,且技術(shù)演進(jìn)極快的取暖方式,那還是要說烤火。春秋時期,就有了設(shè)計精細(xì)的取暖爐。秦朝時,更有了寬高一米以上的宮廷大壁爐,足以將皇宮“燒熱”。遼金時更出現(xiàn)了火炕。木炭煤炭等各種燃料,也是一代代革新。到了唐宋年間,已經(jīng)有了多種名貴品種。也同樣是在盛唐年間,但凡有錢人家庭,冬天里都有專門的“溫室”,用花椒泥糊住四壁,再生起熊熊炭火。木炭的消耗量也是驚人。所以白居易筆下的賣炭翁,才會被“黃衣使者白衫兒”粗暴搶走炭——這一車千余斤的炭被搶走,等于是被橫搶了一大筆錢。而這種能烤火的日子,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顯然可望不可即。就連唐朝的官員,冬天生火也要靠朝堂發(fā)的“柴薪銀”。到了宋代時,汴京城一秤(十五斤)木炭的價格,就可以賣到二百文,可以買六斗多大米。有時候宋朝官府也將部分木炭降價出售,每次都引發(fā)百姓瘋狂搶購,甚至還有人在瘋搶中被踩踏而死。至于同時期開始應(yīng)用于生火取暖的煤炭?即宋代的“石炭”,價格也是居高不下。所以,在棉被普及以前,就算對于陸游這樣“一日祿不繼則無策”的普通官員來說,生火取暖都是個負(fù)擔(dān)不輕的奢侈事。對于衣被簡陋的普通百姓來說,冬天更是一場苦熬。為了熬過冬天,就連作為“紙被”原材料的紙張,都成了當(dāng)時窮人御寒的神物:紙衣。
唐朝年間時,“紙衣”就成了窮人們冬天的日用品。比起“紙被”來,紙衣顯然便宜得多,最初的時候用紙?zhí)畛溥M(jìn)衣物里,就有御寒的效果。發(fā)展到南宋年間,更有了專門的“紙衣”。南宋官府也常在冬天時給窮人們發(fā)放“紙衣”,以示“皇恩”。造紙術(shù)的進(jìn)步,帶來的不止是書寫的方便,更是多少窮人冬天的依賴。直到元朝年間時,棉花才開始大規(guī)模種植。黃道婆為代表的科技牛人,又令中國棉紡業(yè)突飛猛進(jìn)。明太祖朱元璋時代起,明王朝更用強制手段,在大江南北普及種棉。曾是奢侈品的棉布棉被,這才“遍布于天下”,從此“人無貧富皆賴之”。讓古代普通百姓的冬天,從此好過得多??萍歼M(jìn)步與推廣的意義,一床普通的棉被,就是生動縮影。參考資料:蔡鴻生《宋代名產(chǎn)“紙被”》、 李崇寒《燒火盆、穿紙衣、用地暖:古代冬季取暖的N種方法》、 馬承均《唐朝的冬天》、 倪方六《古人冬天蓋什么被子》、袁庭棟《棉花是怎樣在中國傳播開的》、 隋風(fēng)《古人過冬主要靠熬,燒炭燒煤燒柴都是妄想》、徐儷成《唐朝人如何過冬:官宦暖爐皮裘,百姓地爐紙衣》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