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菲律賓6月11日報道,菲律賓的第二艘巡邏艦“拉蒙·阿爾卡拉斯”號從美國起航,開始了前往菲律賓的旅程,該艦是一艘美國海岸警衛(wèi)隊退役的“漢密爾頓”級巡邏艦,其外形尺寸和排水量相當于大型導彈護衛(wèi)艦,滿載排水量為3250噸,艦員編制167人?!皾h密爾頓”級巡邏艦是美國海岸警衛(wèi)隊所用過的除破冰船之外最大的艦艇,其一大特點是動力系統(tǒng)強勁。該級巡防艦可以在不補充燃料的情況下,持續(xù)航行14400海里。這一級別的巡邏艦配備有先進的中小口徑火炮及指揮系統(tǒng),具備一定的防空能力。另外,“漢密爾頓”級巡邏艦在改造后具備了與美國國防部進行網(wǎng)絡通信的能力,也方便了美國海軍對南海資源和海洋資料的搜集。
“拉蒙·阿爾卡拉斯”號軍艦列裝菲律賓海軍,對菲律賓海軍來說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但這種意義對中國來說僅僅是象征性的,其并不會改變中菲兩國之間的軍事力量對比,也不會阻止中國在南海維權(quán)步伐的推進,更不會對中國在南海形成任何實實在在的威脅,但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喚醒菲律賓國民對海洋領土的意識,更能促使菲政府在南海問題上更加鋌而走險。第二艘“漢密爾頓”級巡邏艦列裝菲律賓海軍,是菲律賓接連在黃巖島、仁愛礁受挫的背景之下,唯一為其增加底氣的利好消息。此前第一艘漢密爾頓級軍艦在馬尼拉灣下水之時,菲律賓總統(tǒng)曾親自登艦壯威,宣布將此艦派往南海,以維護菲律賓在南海的“主權(quán)”,而菲律賓媒體的報道似乎更帶有挑釁性,這艘巡邏艦是目前菲海軍“最大、最現(xiàn)代化的艦艇”,將成為保衛(wèi)西菲律賓海的“新生力量”。
繼去年黃巖島對峙事件發(fā)生之后,另一個被菲律賓侵占的南海島礁,正發(fā)生一場實力懸殊的較量,自今年3月起,中國公務船便開始對仁愛礁進行??找惑w化巡邏維權(quán),中國的上述維權(quán)行為并未遭到菲律賓方面的阻礙。自1999年5月9日菲律賓海軍一艘破舊的坦克登陸艦出現(xiàn)在仁愛礁,聲稱“船底漏水,不得已‘坐灘’”,從此形成了菲律賓對此礁的實際控制,到目前為止,擱淺的登陸艦上仍有10余名菲海軍陸戰(zhàn)隊駐守,十余年來中國一直未對仁愛礁采取維權(quán)行動,為此菲律賓似乎認為中國拿他們沒辦法。然而,當5月初菲律賓出動軍艦,企圖打樁加固在仁愛礁坐灘的破軍艦時,卻遭到了中國艦船的堅決驅(qū)逐,再一次將中菲沖突推向風口浪尖。
目前中國二艘軍艦和三艘海監(jiān)船以及一艘漁政船已經(jīng)在外圍對仁愛礁形成合圍,阻止任何菲律賓船只靠近仁愛礁海域,中國執(zhí)法船只在仁愛礁的合圍與巡視,不但給菲律賓駐軍形成很大的壓力,更向外界表現(xiàn)出中國重新控制仁愛礁的決心。由于中國執(zhí)法船只的阻礙,菲律賓船只無法靠近仁愛礁,給駐軍提供必要的物資補給,日前菲坐灘擱淺的軍艦物資已經(jīng)難以為繼,特別是淡水所剩不多,若菲不能突破中國的封鎖將補給按時送到,菲駐軍將面臨”彈盡糧絕“的地步,而后果就是中國可能以步步為營的策略奪回對仁愛礁的控制。但即便在駐軍在面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菲律賓似乎“賴著不走”的姿態(tài)依然沒有改變,菲國防部長加斯明更表示,“要為保衛(wèi)領土將與中國戰(zhàn)斗到最后一人”。中國在南海問題上已經(jīng)指定了行之有效的策略,菲律賓根本就沒有與中國戰(zhàn)至最后一人的機會,北京將會采取步步為營的方式,逐一收回被菲律賓所侵占的南海島嶼,這也是中國回擊菲律賓挑起南海沖突的絕招。只要中國不對菲律賓動用武力,美國就很難有借口介入,而沒有美國的直接介入,菲律賓面對中國的夾擊只能坐以待斃,中國收回被菲律賓侵占的所有島嶼恐怕只是時間問題。
筆者預測若不出意外的話,仁愛礁在數(shù)月之內(nèi)將重歸中國控制,日前中國在仁愛礁所采取的策略,與去年在黃巖島所采取的措施如出一轍,這足以證明中國在解決島嶼糾紛問題上探索出一個區(qū)別于”西沙模式“的新創(chuàng)舉,即”黃巖島模式“,而這種模式似乎在仁愛礁也將成功上演。在島嶼糾紛問題上,中國與多個國家存在爭議,而為了有效收回對爭議島嶼的主權(quán),中國應實施各個擊破的戰(zhàn)略方針,制定區(qū)分對待的具體戰(zhàn)術(shù),避免同時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國家發(fā)生沖突,更要防止出現(xiàn)周邊國家抱團取暖的局面。事實上南海糾紛并不是軍事問題,而是政治問題,若軍事手段能收回南海各島,恐怕中國也不會拖到現(xiàn)在。解決南海島嶼糾紛的最佳方式,既不是軍事手段,也不是所謂的談判,而是胡蘿卜加大棒式的”黃巖島模式“。在解決島嶼糾紛問題上,中國既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提倡所謂的留給后人,而應該堅持現(xiàn)有的政策,步步為營,一步一個腳印才是唯一出路。(